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避震梁」的成名作 分体式B&W 802FS (一) [复制链接]

查看: 3055|回复: 6
1#
前言B&W802FS是我的「成名作」、也是我的「命名作」!
当年笔者将自用的B&W802FS的中高音单元脱离低音音室摆放,(见香港HiFi音响杂志19896月号「分体式B&W 802FS」、19897月号「玩尽B&W 802FS」及198910月号「分体式B&W Matrix 801 Series 2」三文),用意就是避免中、高音单元和低音音室之间的相互震动污染。尤其是中、高音的震动进入低音音室再被放大而造成隆震。笔者上述的DIY做法就曾受到不少人的非议,都说没可能设计师会不懂得去考虑和计算这个问题。要知道盲目批评是极不科学的;违反了邓小平白猫黑猫论的科学精神。(分体B&W802FS首见于HiFi音响杂志1989年第6期)。当年笔者去信B&W厂询问这样造是否恰当,答案是如此一来会涉及到成本和摆放等许多问题,厂方不可能这样做(笔者只叹作为中国人,走在风气之先却每被质疑)
幸而4个月之后,笔者寃情大白”(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在198910月份美国STEREOPHILE杂志亦随着有类似报导,说如果将B&W80l Matrix的中高音单元脱离低音音室摆放,会有脱胎换骨的改善。经测试后发现低频隆震音染可以减少达40dB之巨,而厂方的回复亦是大同小异。据B&W厂的说法,音箱的整体生产成本是零售价的5%;每增加一块钱的生产成本,零售价就会增加20块钱(要降低成本,各大外国名牌都要中国化了,国产箱的毛利就只能按一定的百份比,销量不够高就追不上成本,难怪我当年有名无利)。厂方采取较取具经济效益的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上述真相公开后,笔者后来更将分频器移出低音音箱,并采取较佳质素的组件以提升音质。
由于香港寸金尺土,良好的音响器材摆放,有时知易行难。这也是许多香港发烧友的通病,为的是给家中让出较多的公用空间。我现时的组合,既用来自己发烧、做实验。也要给老婆看电视、电影;还要给儿女用这5.2大座地前后音环绕声组合去打游戏机(Sony PS3 + X Box)……我这20年前赖以成名的分体”B&W 802FS,说明书上建议最少离侧墙6呎、后墙12呎;而我呢?以8.5呎乘9(2.5m x 2.8m)的空间去玩,离墙1呎而已,两者中间放吸音柱。但也就是恶劣的聆听环境,磨练出的校声技巧,将现实的小室变成听觉上穿墙破壁的大厅,反使我得以名扬(但未有利就!)
大家既然有兴趣知道,又不嫌数据太旧,现重写发帖分享历史过程。
理想的黄金比例聆听室,是我的梦想,正努力赚钱中!共勉之。
附图:笔者的分体式B&W 802”的彩照,是我以20mm超广角镜所摄。并大家分享!
(下期文章见
香港HiFi音响杂志 • 19896月号
何森
主编大作)
欢迎前往
避震梁
BLOGhttp://blog.sina.com.cn/alberthk

分體式B&W 802FS 01c.jpg (, 下载次数:319)

jpg(2009/2/15 0:24:52 上传)

分體式B&W 802FS 01c.jpg

分享 转发
TOP
2#

看到梁大师就再顶一下!!!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3#

看到梁大师就再顶一下!!!
最新力作,HIFI烧友之家, www.hifiok.cn ,发烧资料整理,淘宝音响网店推荐
TOP
4#

期望梁大师恢复仙乐或者DIY,造福发烧友!
TOP
5#

看到梁大师就再顶一下!!!
TOP
6#

无言感激,自当尽力!
TOP
7#

后面的挂毯好大呀?不容易找啊!!怎么挂起来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