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近听老贝了。 [复制链接]

1#
久未发帖了。
无论以公历还是农历去计算,08年都已过去了。
2008对我而言其实是艰难的一年。主客观,各方面,都碰到了较大的困难。

08年过去了。09年估计还继续有一段时间比较难。不过不要紧的,艰难的心理调节期都已过去了,我相信咬咬牙,总会过去的。

很有意思的,上述原因和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会促成或导向人的兴趣与思维。

可能就是这个微妙的原因,近期听得比较多的是古典。尤其是贝多芬的大型交响乐呵呵。我一向花心,什么音乐都听,但近期就是对老贝比较感兴趣,一方面客观原因情况有点难,环境和心境的发展变化需要调节(调节方式有多种,但这段时间只有听古典比较有效);另一方面是兴趣本身。没办法,听吧。

有时候是轻松的听,就是想听它,想找些乐子;
有时候心里就是难,就是想调节一下,想停一停。
昨天就是这样的,慢慢的就觉得不对头了,一些正在做的事情比较难做下去了。就拿出昨晚修好的那台2000年出产的老音乐手机,按下播放键。
里面挺多音乐的,随机播放,当时播放的贝多芬第五交响的3乐章,十几秒低回平静的引子过后,那强有力大圆号组吹响了,这号声宽广有力,催人奋进、扫人胸抑....紧接着是有力的弦乐组,稍作调整后再是强有力管弦乐....真想这号声一直响下去.......



主要听他的九大交响乐。
古典音乐只是万千音乐类型的其中之一,贝多芬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平常人之一。因此听将下来就会觉得很有意思:
会很自然的有一些思索,有时会因音乐本身对情感的触发而触动,
有时也会想贝多芬的创作感受,想他那时会想些什么,遇到怎样的生活际遇,他的心情变化如何。
通过他的作品,展示出他也是常人,也受着生活环境的影响,他的情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与现在的我们其实相差不远的。

于是想到上述这些后,就觉得贝多芬的生活境遇和随之影响的创作情况和变化过程,很多东西是引起我的兴趣的。

除了No.9,No.4,No.5,还浏览了他的另外几部交响乐,其实也不是说全部都没有暇篦,并不是说每个章节每个音符都笼罩着光环的,他的某些章节结构其实也是受到当时流行趋势和传统观念所限制的,例如说他想表达一种休闲、光明或豁达的主题,但某些章节或过渡段却受到了现实生活境遇、传统观念或当时流行趋势的影响,不疑经意的流露出作者的现实想法或窘境。但是这并不经常出现,也不影响他的总体效果。
相反我反而觉得这更为真实,更为贴近生活境遇和实际。生活就是这样的,不是一味的去夸奖,也不是自始至终都可以笼罩着迷人光环。

我不是一个专业音乐人士,也没有丰富的乐理知识,因此我远不能说哪一部音乐有问题。我只是觉得一些伟大作品中的一些不经意的、有违作者创作意愿的现实表露很有意思,这种表露比百度上搜索来的资料更能说明作者所处的实际创作背景、真实心态变化和时代特色。

这也是我对老贝的九大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另外我们欣赏一部作品时,是应该包容、综合的去看的。
无论太过于美化它、夸大它的光环,还是太介怀于某点小问题和不足,都可能要走弯路的。
随着作品欣赏过程,对作品、作者的了解探索和印证,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因此引起兴趣来了呵呵。

目前我手头上的九大都是不同时代不同指挥家的作品,这一部哪一部凑起来的,其中一两部只有部分的乐章,因此正开始订购同一指挥家的有代表性的九大。

到货前先下载无损音频文件,用三菱老版深蓝盘刻成CD临时听听。
无损音频文件是直接从原版CD抓下来的,不进行有损音质的压缩,缺点是文件很大,优点是音质接近原版CD。

正在下载的是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1975-1977年的版本。速度一般,估计要三几天才能下完。
从1961-1962年开始,卡拉扬曾四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录制了贝多芬的九大交响乐全集。据我所知第一次是1961-1962年,最后一次1975-1977年,但市面上曾看到过标注为“80年代”的作品,难道80年代还有新的合作作品?还是标注有误?不管它。
对于一个出色的指挥家和优秀的乐团来说,贝多芬九大交响乐有着无穷魅力,同时也是一种永恒的挑战。因此,从1961年开始,经过了二十多年后,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想通过第四次合作演绎贝多芬九大,来看看他们合作的状态。结果是向大家提供了可以说是卡拉扬四次演绎贝多芬交响乐最精彩的一次:1975-1977版本(第四次)。这套5CD可以说是爱乐者不可缺少的珍藏品。

据查本套CD原录音带采用Denon Mastersonic 数码录音系统重新编制处理,音场透明度及层次感均有较大的提升,在多套音响组合中均可发挥较为出众的音色。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09-02-04 21:40:36
分享 转发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2#

老卡在DGG的贝多芬每十年出一套新的,最后一套是80年代的,数码录音。70年代的还是模拟录音。
贝五的选择很多,老一代乐人Bruno Walter, Erich Kleiber, 还有Jochum的,都很耐听。CD时代Wand的应该是很好的一种之一,Solti指挥维也纳爱乐的那套也不错,至少录音是一流的。当然小Kleiber是无出其右了。库贝利克的我不喜欢,卡拉扬的也不太喜欢。我还没有拿到朱里尼指挥洛杉机爱乐的那套,我一直在等,快了。
贝五是我到目前为止唯一的百听不厌的曲子,其次是贝小协,但对它就不那么敢随时拿出来听。贝五的第三乐章最耐听,这点我十分地同意。
TOP
3#

莱纳有张RCA,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的5、7,听完以后,就不再听小克莱伯了。
也许是我系统表现不好吧。
TOP
4#

贝多芬的3、5、9交响曲是少见的可以让我坐在电脑旁连续反复听多遍而不厌烦的音乐之一。
TOP
5#

4 7 8更喜欢呵呵
...............  无大喜 亦无大厌
TOP
6#

御姐控发来贺电
欢迎光临上海小古唱片屋: http://shop37048759.taobao.com/
http://gustav.taobao.com
TOP
7#

您正在下载的这套好像并非80年代版而是60年代版,那个发布人把资料写错了。
如果想听80年代版就到这里下http://www.verycd.com/topics/142968/
当然,貌似更多人都认为六十年代版要好一些。
另外再说句题外话,建议您不要用迅雷下载emule资源。
TOP
8#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9-2-5 11:13:00 发表
老卡在DGG的贝多芬每十年出一套新的,最后一套是80年代的,数码录音。70年代的还是模拟录音。
贝五的选择很多,老一代乐人Bruno Walter, Erich Kleiber, 还有Jochum的,都很耐听。CD时代Wand的应该是很好的一种之一,Solti指挥维也纳爱乐的那套也不错,至少录音是一流的。当然小Kleiber是无出其右了。库贝利克的我不喜欢,卡拉扬的也不太喜欢。我还没有拿到朱里尼

纵欲找到了啊,哈哈
TOP
9#

引用我在某音乐板块与台湾朋友(一位超过30年听古典的前辈)的对话。

原帖由 李老哥 于 2009-2-6 10:17 发表
1978年開始接觸古典樂就是從貝多芬、莫札特、維威爾第入門的,至目前他們的作品還是我隻身在外時常伴我享受孤獨的精神食糧;三十幾年來也並沒有因時光的流逝而折損我對他們的喜愛而喜新厭舊,而是更廣泛地深入接觸了其他各家的作品,因此奏鳴曲、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歌劇、聲樂等均一一在我音響室迴盪。
...


从2003年左右购入贝多芬九大交响乐No.1、No.3开始(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1963的版本),我听古典只有几年时间。之前的多数时间,都是轻松随意的听,心情境遇没有太大的起伏的情况下听,而在碰到问题挫折时,听的多数是新世纪音乐(NEW AGE),那时候新世纪音乐伴我度过一些艰难的时候。
然后近期才比较多的去听贝多芬。是因为我近期的生活需要一些调节和动力,这方面贝多芬的交响乐给了我一些帮助。也同时听其他体裁的音乐,例如新世纪,摇滚,流行等,不过在这个时期,古典乐更能给予我调节的效果和动力激励。
经过这些年对音乐的接触,一次又一次的领受到音乐给予我的好处,特别是在需要帮助,需要调节和激励时。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音乐的这种好处会继续下去的。

这个时期古典乐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尽管如此,我仍然坚持认为不同的音乐体裁,只有类型不同,而没有高低之分的。并且一个人对古典音乐或某一种高雅艺术的喜欢程度,也不一定能代表与他(她)的自身素养成正比的。一个人综合素养的养成和提高,需要自己注意很多方面的东西,艺术只是其中一种,而音乐只是艺术其中的一种,而古典音乐,或流行音乐又只是众多音乐类型中的一种。

我认为这才是古典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

原帖由 李老哥 于 2009-2-6 10:17 发表

貝多芬是世人公認的偉大作曲家,其交響樂作品已將其推向該領域之巔峰,其後諸家均已難以跨越,縱使被後人稱為「貝氏NO.10交響曲」的「布拉姆斯NO.1交響曲」也都只是「形同意異」而已;但現代某些自命清高的半瓶水之輩,因貝多芬盛名無人不曉而覺得聽其作品會顯得不夠專業而流俗,其實這是極大之意識扭曲;貝多芬將其一生的磨難命運昇華轉化至其作品中,其意境是神聖純潔而超脫人類精神範疇的,因此我個人永遠認定他是流落人間的「音樂天使」。

...


老哥的观点很有道理,也代表了多数乐迷对贝多芬伟大成就的看法。
不过除了上述观点外,通过这段时期的接触,我更多的认为贝多芬的生活发展轨迹是真实可寻、是来自于平常的生活中的。他的成功,是从一个普通人,通过一步步的努力,坚持,通过克服不同困难,一步步迈向成功的过程,是典型的通过长期努力取得成功的过程。
他的大部分作品成就都很高,但并不是全部作品都很成功的。他所有作品中的那些成功的作品,确实就如大家所言是意境神圣,但所表达的这些,我认为都是属于人类精神和意识范畴的。只不过与多数的艺人相比,他所承受的艰难困苦可能多一些,并且他对生活和艺术的执着和坚持也更多一些,他坚持下来产生的坚定信念和生活感悟,注定了他能取得很高的成就。
人类精神和意识范畴是很高大很宽广的,只不过往往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而在艺术领域,贝多芬是这些少数人其中之一。

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出发,更能平易一点去接受和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0#

顶一个,我在不知道想听什么的时候通常都选贝多芬~~~~几率超过80%~~~
TOP
11#

原帖由 kreisler 于 2009-2-5 12:22:00 发表
4 7 8更喜欢呵呵

我也是。倒不是说这几首写得更好,因为我一般是睡觉之前听,听3 5就太过激烈容易睡不着,9不是随随便便就拿来听的,6太有名太过熟悉,所以反而更喜欢这三首。
TOP
12#

我现在逐步的听,不太计较那一部。目前而言倒觉得No.5  No.9容易理解一些呵呵。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3#

贝六最容易理解啊,个人认为。。
TOP
14#

转眼又两三年了,顶起这个帖子。说来有意思现在却喜欢与4岁不到的儿子听摇滚了,儿子喜欢我用吉他弹琴给他听,开车的时候,他喜欢叫我开许巍、汪峰的音乐给他听。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5#

Abbado+BPO。2008出版,环保装!或2000年那套
多谢哩个世界赐予了贝多芬哩个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