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WMP11和iTunes8把电脑变成了高档转盘。 [复制链接]

查看: 59663|回复: 185
31#

原帖由 dj_simy 于 2009-1-12 17:07:00 发表
ITUNES 8圆润是因为强调了中频,比较讨好耳朵。一般IPOD播放器都有这个特点,包括最便宜的IPOD SHUFFLE。


iTunes8确实中频很有特色,是圆润而有力,生气勃勃,但他的全频很平直,两端延伸又好,比iTunes4提高了很多了。
TOP
32#

原帖由 tilamishu 于 2009-1-12 20:49:00 发表
请问老浦东,不知道用没用过那个针对wmp的volume logic插件,开了的话声音区别很大,但总觉得不真实,不知道您有什么高见。

大哥,电脑方面我很菜,能不能提供个详细点的资料,明天我试着用用看。
TOP
33#

原帖由 pc玩家 于 2009-1-12 22:37:00 发表

对极了!有心玩pc音源的朋友应该上这个看看,了解一下FOOBAR的真实魅力: http://www.foobar2000.com.cn/showforum-2.html



无论微软或苹果,他们都不是真正的音频专门玩家。而且,pc音源最大的优势是网上非常丰富的APE、FLAC等无损格式,若只听WAV,不如直接听CD岂不更好?起码少了中间环节,音质容易搞好。


其实,不同的播放软件也有它们各自的长处,比如Foobar2000容错性较差,文件中稍有差错就读不下去了,经常是改用千千静听又能如常播放。比较Foobar2000和千千,FOB比较直白,声音自然、层次好,失真小,对于一些档次不高、采用普及型外置解码(如声卡)等系统,反而不如千千静听有修饰的声音耐听,相比之下,千千的声音浑厚些,味道浓些,听MP3就比用Foobar好了。


(小声说一句:昨天下了苹果的那个东东,使用不到半小时就把它卸了。感觉用它来专门播WAV纯属多余 ^_^


我觉得论坛会有各种不同喜好的人群,这样比较有趣。


象我这样家中有大量CD片的玩家在168可能是大多数,现在APE声音质量还不及CD片,对我来说只能作为辅助,高品质的下载越来越普及后,声音质量更是第一位的。


我不喜欢FOOBAR是因为声音不满意,但也可能是我没玩好,明天仔细研究一下老兄介绍的网站,学习学习,看能不能提高。

最后编辑老浦东 最后编辑于 2009-01-12 23:13:23
TOP
34#

原帖由 tilamishu 于 2009-1-12 20:49:00 发表
请问老浦东,不知道用没用过那个针对wmp的volume logic插件,开了的话声音区别很大,但总觉得不真实,不知道您有什么高见。


今天上午试了一下。它的介绍如下:
Volume Logic(简称VL),Volume Logic 1.3是一个让人惊叹的RealPlaye音频处理插件,VL不是一个软件而是小插件。这个VL插件把PC的音频处理模式发挥到淋漓尽至,达到一个新高 峰,足以媲美发烧音响组合。这么小小的一个神奇VL插件,价值约170元人民,绝对让您的音响系统,音效翻几翻提升四、五倍。个人认为放mp3音效绝对超 过foobar。
一个可以让Real、Wmp、Winamp音质远超foobar,dfx的音频外挂插件。
Volume Logic是让音响白痴也能听出来的高保真电脑音乐插件,无论是苹果Msc OS还是Windows XP,Volume Logic都能发挥奇效。他最先是应用在IPOD的音乐管理器itunes上的,后来发展到支持Windows版的itunes,现在也支持Winamp。
一直以来,随身听在音乐发烧友的眼中都显得那么低档,动辄就说音质多么次,和Hi-Fi音响相差十万八千里。其实,随身听也可以达到非常甜美动听的效果,只要对音源做正确的处理。正版的24bit高采样HDCD是好音质的保障,这是音乐爱好者众所周知的条件,但是接下来就是您所不知道了——使用 VolumeLogic这个音频处理软件,通过电脑强大音频处理核心架构,让音效音场的播放水平,足以媲美一套十几万的发烧音响组合。它集成了一个艺术级的5频动态处理器,它每秒钟检查并修正你的音乐上千次,且能十分智能的提高低频,并且将杂音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这一切都是实时进行的。
使用Volume Logic可提升音乐的层次感,分柝力强,加强空气感,空间定位调准(类似BBE的偏移补偿),人声更人性化,重拾随身听失去的音乐感,钢琴的琴键声也能听到,爵士吉他演奏声音也变成充满现场感,以最重要的是人声是活现在您的面前,如泣如诉,迫真的演唱,扣人心弦,让您欣然下泪。用后各种乐器和人声不再是闷在一团,定位清晰,高音部和低音部也变得自然很多。用MP3也能听到准HDCD的感觉了。为何它可以做得如此出色?因为它全然依赖于数码音频多工处理,纯数码的演算,免除了AD-DA类比转化数字,数字转化类比的多重交叉失真,得以保存音乐的完整性和高保真水平。 并且,利用Volume Logic可以调节音源文件的电平,也就是说,通过他你可以把你所有音乐的内在音量调节到同样大小,避免了听音乐时一首音量大,换另一首歌音量变小的局面。
TOP
35#

也听了一下,基本是和KMP走向差不多,但更夸张,有点象动态扩张器了。

中频段的提升点还低于KMP,用在HI-FI系统里我觉得不适合。用在MP3和多媒体音箱系统可能就不错。
TOP
36#

原帖由 LEISURE 于 2009-1-13 14:19:00 发表
那还非得买asio声卡才行?


ASIO的全称是Audio Stream Input Output,直接翻译过来就是音频流输入输出接口的意思。通常这是专业声卡或高档音频工作站才会具备的性能。采用ASIO技术可以减少系统对音频流信号的延迟,增强声卡硬件的处理能力。同样一块声卡,假设使用MME驱动[1]时的延迟时间为750毫秒,那么当换成ASIO驱动后延迟量就有可能会降低到40毫秒以下。

理解ASIO的含义


  也许你仍无法认识到解决音频延迟的具体意义,那么,我们姑且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许多朋友都试过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进行语音通话,就连著名的聊天工具OICQ都有此功能。其实互联网上的语音通讯跟电信部门提供的IP电话是同样机理,只不过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而使得前者的声音延迟现象远比后者严重得多。当话音的延迟在一定的范围内时,人们会觉得尚可接受;但如果延迟量实在太大(比如说每说一句话都要等到5秒以上),那么大家就会觉得这是无法忍受的了。

普通声卡在播放音频流的时候是有延迟的,尽管一般用户都不易察觉到它的存在。毕竟,对于播放影碟和双声道的MP3音乐以及玩游戏来说,几百毫秒的声音延迟对应用的影响根本是微乎其微的,完全可以被忽略不计。但是,对于专业的录音师和音乐制作人来说,这几百毫秒延迟所带来的后果就好比我们普通用户要面对响应极慢的互联网IP电话那样,同样是不能容忍。试想,当按下一个琴键时,要经过0.6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听到声响,恐怕任何演奏者都很难发挥其正常的水平,更无法控制音乐表演的情绪;录音师进行后期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给不同的音频信号做相应的实时效果处理,并对分轨录制的多通道音频流进行混音,以得到最终的双声道立体声或是5.1声道的环绕声格式。在对多个声部的音频进行缩混时,如果声音有延迟且延迟时间各不相等,那么多个声道之间的信号同步就会成为大问题,录音师就会因此而无法对混音的结果进行准确判断。为此,他们十分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让音频设备实现“零延迟”的技术,这个技术就是Steinberg定义的ASIO。

为了实现“音频设备零延迟”的理想,著名的音乐制作软件Cubase VST的开发者Steinberg公司提出了被称为Audio Stream Input Output的标准规范,其目的是为了让各硬件厂商开发出来的设备能够很好地与Steinberg的音频处理软件Cubase VST相结合,以使其在数字音频处理和软件音源模拟方面发挥出最佳的性能水平。ASIO完全摆脱了Windows操作系统对硬件的集中控制,它能实现在音频处理软件与硬件之间进行多通道传输的同时,将系统对音频流的响应时间降至最短。根据ASIO规范中定义的细节,声卡厂商可以为其硬件产品编写出高效能的ASIO驱动程序,使用声卡硬件对音频流的响应时间降低到十几毫秒以内。要知道,即便是对于那些极其苛刻的专业音乐制作人,这样低的延迟量也是根本无法察觉到的。

ASIO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降低系统播放音频流时的延迟时间。也许有读者会因此联想到DirectSound——不错,ASIO跟DirectSound的确十分相似,二者都是以设法绕过Windows操作系统对硬件设备的控制、直接与硬件端口取得通讯的思路来实现提高响应速度的目的。不过,ASIO的革命性要比DirectSound更彻底一些:如果把DirectSound比喻成用高级语言实现的程序,那么ASIO就是用汇编代码构成的程序——不仅结构更为紧凑,效率也大为提高。更何况,ASIO不仅是驱动上的革命,还需要硬件芯片的支持。在驱动与硬件的紧密结合下,ASIO将延迟降至极低的程度是必然的事情。
TOP
37#

哈哈,上了什么当呢???

比如我的笔记本,本身就有光纤输出,和ASIO就没什么关系的。
TOP
38#

要论使用得舒服又方便,那就非WMP11莫属,其它所有软件都得甘拜下风!!!

而转盘就是个输出数字信号的东西,只要输出的数字信号越正确,声音就越好。

大家现在都有体会了,同一台电脑,用了不同的软件,就会有不同的声音,而且是无止境的提高,这一点CD机如何比得上!!!
TOP
39#

原帖由 sure38625 于 2009-1-14 12:34:00 发表
为什么有CD不去听 要搞个转来转去再听呢?不会损失CD的部分信息?
民用电脑还没有可以超过转盘的效果吧!!! (至少自己的转盘要比PC好上一大节)

就是因为大多数人的CD机不行,及不上LP的声音,才需要由电脑来解决这个困扰了发烧友数十年的大难题。

试试吧,只要不迷信,会比出差别来的。
TOP
40#

原帖由 pc玩家 于 2009-1-14 14:41:00 发表
所谓“cd机比不上lp的声音”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什么人在cd里可以播LP黑胶,或者在LP里可以播CD的数码音源呀?坚持LP的声音就是好过CD的其实才是“迷信”。
即使电脑做音源出来很好的声音也不是“由电脑来解决了这个困扰了发烧友数十年的大难题”。同样的CD格式音源变成电脑用软件播放声音不变坏就很好了,绝不会变得更好!要想数码音源声音更好,只能寄望于数码处理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不知大家有没留意过“软内容:所谓“cd机比不上lp的声音”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什么人在cd里可以播LP黑胶,或者在LP里可以播CD的数码音源呀?坚持LP的声音就是好过CD的其实才是“迷信”。
即使电脑做音源出来很好的声音也不是“由电脑来解决了这个困扰了发烧友数十年的大难题”。同样的CD格式音源变成电脑用软件播放声音不变坏就很好了,绝不会变得更好!要想数码音源声音更好,只能寄望于数码处理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不知大家有没留意过“软件驱动”和“硬件驱动”的区别?举例说:在电脑里用软件播放DVD电影它的影像质量就永远不能比DVD机直接播放清晰,尤其在大屏幕下更是如此。
所以坚持认为,玩电脑音源只是追求另一种不同的体验,不是为了谁和谁比更好的问题。


声音不好的东西在HI-FI这块是没有生命力的,否则DVD早就淘汰CD了。

连LP和CD的声音好坏都听不出的人,那有资格说别人是“迷信”?事实胜于雄辩,市场决定一切,LP和胆从来就不缺批评家。

“玩电脑音源只是追求另一种不同的体验,不是为了谁和谁比更好的问题。”------168的朋友都是大烧友,不会为了体验一下而改玩PC HI-FI的,只有PC的声音真正令他们心动,他们才会慢慢动起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