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终总结】十张(套)贝多芬!! [复制链接]

21#

原帖由 610 于 2008-12-28 21:14:00 发表
贝多芬的早期作品,爱不释手啊。
610兄喜欢优美、纯净的音乐风格,对吗?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

原帖由 610 于 2008-12-29 7:07: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12-29 6:15:00 发表
原帖由 610 于 2008-12-28 21:14:00 发表
贝多芬的早期作品,爱不释手啊。
610兄喜欢优美、纯净的音乐风格,对吗?


呵呵,这可能也是贝大奏我喜欢傅尼埃、肯普夫,而S兄喜欢老罗、里赫特的原因之一吧。

贝多芬这个曲目头版都太贵了,可能与大提琴有关吧。黑胶的大提琴总是特别好听的。
111 035.jpg (, 下载次数:255)

jpg(2008/12/29 10:18:07 上传)

111 035.jpg

111 036.jpg (, 下载次数:252)

jpg(2008/12/29 10:18:07 上传)

111 036.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

说明书里的图片:
111 037.jpg (, 下载次数:244)

jpg(2008/12/29 10:20:55 上传)

111 037.jpg

111 038.jpg (, 下载次数:242)

jpg(2008/12/29 10:20:55 上传)

111 038.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

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也是我最喜欢的乐圣的曲目之一。大提琴与钢琴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交相辉映。一个沉郁优美、一个玲珑剔透、一个是如歌线条,一个是晶莹颗粒。所以我喜欢老罗和李赫特的版本。而富尼埃和肯普夫都是注重歌唱性的,会不会形成个性重叠呢?呵呵。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的 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 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巴赫的大无无疑是大提琴的巅峰。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一共有5部,首首旋律美妙,充满热情,完全与他的小提琴奏鸣曲一样优美。这五首堪称精华的乐曲,充分地利用了大提琴天然的那种优美高贵的音色。然而,钢琴的演奏则让大提琴不至于沉溺在过份的忧郁之中,它听来精神抖擞,刚柔相济。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5#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8-12-29 10:3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12-29 6:1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8-12-28 21:13:00 发表
我手里小克莱伯贝五的是SACD版本,我手里没有SACD机,只是听CD,觉得效果非常之好。但是LP到了之后再一听,简直是惨不忍听。这是我几年以来LP/CD对比CD败得最惨的一次。
但是小克之美并不完全
哈哈,我也听过很多高档黑胶系统,但回到家里,不会产生自己的音响系统听不下去的情况。总觉得自己的东西还可以的。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6#

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
111 035.jpg (, 下载次数:297)

jpg(2008/12/29 11:53:29 上传)

111 035.jpg

111 036.jpg (, 下载次数:298)

jpg(2008/12/29 11:53:29 上传)

111 036.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7#

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演奏的一种,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构成。很多作曲家都写过,名作很多。不知大家是否喜欢室内乐,所以特意和大家谈谈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组合成音乐中的4个声部,4个声部的地位平等。强调的是一种均衡内在之美。弦乐四重奏更强调人的内心感受,自省,思索,更贴近人的内心。

从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开始到现在,古典音乐历史长河出现过无数弦乐四重奏名作,不一一列举。我个人觉得最值得我们聆听的有三个作曲家的作品(当然每个人喜欢的不一样,大家可以谈谈自己喜欢的)。他们是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和巴托克。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是他一生思想和作曲技法的总结,思想非常深邃,理性与感性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是真正出自心灵而回归心灵的作品,也是贝多芬最好的作品。演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名团有许多,能找到唱片的普遍比较好的是布什,CAPET,布达佩斯,维格和意大利四重奏等等。整体来说,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远远的超过他的同时代人,在贝多芬之后弦乐四重奏的艺术性就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和突破,一直到巴托克的6首问世才稍稍可与乐圣抗衡。

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很多朋友所追求的不一定相同。有人把古典音乐当作享受,有人把她当作消遣…….有人随意,有人虔诚,爱乐者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在168谈音乐,自然会涉及到器材。从听CD开始,现在已经慢慢将听乐的重心转到黑胶。其实听黑胶除了追求更好的音响效果,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接触到很多历史录音,而MONO录音LP往往比较便宜,但却具有比CD要好的音色,质感和聆听的情调。大家在聆听LP时,可能会有个误解,以为LP杂音很多,这其实是个误解:很多MONO录音的LP其实是没有炒豆声的。

谈到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布什四重奏团是不可回避的。我也有幸在去年在168买到4张布什四重奏团的LP。聆听的结果虽然说不上非常震撼(OP.132除外),总的来说,是很受感染和冲击的。阿道夫•布什是位全面的音乐家:作为作曲家,他创作了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作品、歌曲和室内乐作品几百部;作为教育家,他是梅纽因等艺术家的老师;作为独奏家,他是极受赞誉的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的演奏者。但他最杰出的贡献,还是在室内乐的演奏上。1912年起布什任维也纳交响乐团首席,1918年继马尔托任柏林高等音乐学校教授,1919年组成著名的布什四重奏团。梅纽因曾经拜布什为师,并从他那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布什的录音留下来的不多.。我的这套LP录制于30年代(曲目大家看图),应该和EMI那套CD有许多是相同录音(没有时间一一证实),珍珠也出过晚期(包括《大赋格》)几首。因为我没有CD,没能比较试听是个遗憾。这套不完整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演出人员是固定的,小提琴是Adolf Busch&Gosta Andreasson,中提琴是Karl Doktor,大提琴是Hermann Busch。整个演奏被认为是不为技巧而演出,只想表达音乐的美感和内在诗意。布什的演绎既有德国式严谨和理性的一面,也有自己独特气质——浪漫的一面。布什演奏的这些作品,结构紧凑严密,气质庄重沉稳而不乏浪漫气息。尤其是那首著名的132,当听到那气息绵长的第三乐章的开头时,差点为之落泪。《感恩圣歌》感人肺腑啊。这个版本有时清冷萧瑟,有时温暖如歌,很符合乐圣晚期的孤独心境,是真正出自心灵而回归心灵的作品……..总的来说,布什组演绎贝多芬的这几首弦乐四重奏(尤其是晚期的几首), 既是自由抒发,又追求艺术的严谨性,作品中绝妙的复调与优美的主调交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色彩斑斓,美妙的意境犹如落英缤纷的秋天,冷冽刺骨的冬天,热烈如火的夏天和满怀希望和光明的春天………

听贝多芬,听布什的弦乐四重奏,听LP,就是追寻一种逝去的人文情怀,回想起一个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回首往事的音乐老人,一支留给我们天籁之声的伟大弦乐四重奏团的历史回响!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8#

610兄推荐的很好听的一张海顿,哈哈:
111 037.jpg (, 下载次数:291)

jpg(2008/12/29 11:59:20 上传)

111 037.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9#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111.jpg (, 下载次数:359)

jpg(2008/12/29 12:01:52 上传)

111.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0#

这是小提琴音乐艺术历史长河中最璀灿的明珠。一八零六年乐圣来到匈牙利,不久他订了婚,在这种幸福的背景下,他写了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所以,这首协奏曲感情丰富细腻,有如歌般的优美旋律,洋溢着幸福欢乐的情绪。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具有高昂的英雄气质。第一呈示部由乐队演奏,定音鼓几声轻击引出奇妙,庄重,流畅的主部主题。副部主题端庄典雅,温情脉脉。第二呈示部由小提琴和乐队协同演奏。发展部用引子和副部素材展开。再现部是强有力的全奏,辉煌灿烂。第二乐章:小广板,充满凝神沉思的情怀。这个慢乐章开头小提琴加了弱音器,圆号和单簧管呼应后,小提琴在装饰音的花环后有一系列美好的变奏,华彩乐段后进入末乐章。第三乐章:快板,回旋曲式,表现出节日的歌舞画面。基本主题是富于活力的舞曲,先在主奏提琴的G弦上,接着翻高两个八度引入火热的全奏。回旋间两个插部弥漫着轻歌的气氛,尤以g小调一段格外委婉动听。最后主部以其华丽灿烂的气势结束。

实际上贝多芬正直,心地善良,刚到维也纳时,他靠教钢琴为生,他的学生多为上层社会人士,其中不乏青春少女。这些少女们仰慕贝多芬的才气,为之倾倒,其中之一就是琪察尔第,一个伯爵的女儿。贝多芬也爱上了她,但这爱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两人身份地位相差太大,琪察尔第最后嫁给一个老伯爵。失恋给贝多芬以沉重打击,此时他的耳疾也越来越严重,使他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这次恋爱只给他带来痛苦,但给世人留下一部不朽作品,即《月光》奏鸣曲。1806年贝多芬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泰丽莎,琪察尔第的表亲。泰丽莎是个善良的女人,她爱上了贝多芬,并送给他一幅自己的画像。贝多芬也深深爱上了她。两人订了婚。这是贝多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曾有三封写给“永恒的爱人”的情书。但他没有说明是谁,这引起了后人的猜测。多数人认为应该是泰丽莎。毕竟他们离幸福最近。但这爱情还是没有结果,不知为什么婚约毁了。贝多芬再次孑然一人。但两人还是深爱着对方,两人都终身未婚。在贝多芬生活的时代,艺术家通常没有社会地位。他们一般需要贵族的支持,贝多芬就是如此。艺术家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他们不能和贵族平等,这似乎注定贝多芬爱情的失败。贝多芬一生追求爱,一生都没有放弃爱,但爱情始终在捉弄他,最终,他被爱抛弃。这部作品写与1806年,此时他正处于热恋中,正享受一生最幸福的时光。似乎这部作品应该是贝多芬对幸福时光的写照。但事实上不尽然。我们要注意到一个事实:1806年以后贝多芬再也没有为他的爱情写过任何一部作品了。可以这样说,1806年以后,贝多芬放弃了对女人的所有希望,埋葬了对爱情的所有希望,爱情成了他永远实现不了的梦。因此,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对爱情的最后绝唱,是对爱情的最后希望。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可以说,没有爱情就没有艺术家。但可悲的是,大多数艺术家的爱情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少数是幸运的。也许这是艺术家的天性使然。他们有太多幻想和热情,爱情几乎成了他们生存的唯一动力。因此失望再所难免。这在贝多芬身上是比较明显的。1806年贝多芬36岁,即将走人人生的秋天,而此时他遇到了最爱的人,幸福之余一定会想到人生之路已走完一半,如果错过这一次他就会错过一辈子。他的内心隐藏着些许不安。事实上,贝多芬是个坚强的人,他不放弃希望,勇敢地追求爱情,设想一下,在经历了失恋,耳聋,甚至自杀之后,他还能坚强地活下来,创作伟大的作品,还能遇上爱人!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之处吧!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悲剧,其伟大指出在于他给人带来欢乐和希望,而悲剧则在于他自己从未真正得到过这些。

不管是什么版本,相信大家都有这个贝小协的录音。若问我有什么最喜欢的事物,大卫这个贝小协无疑是其中之一。在我的听乐过程中,我差不多从这个录音开始,最终归故里的时候,在听过许许多多的录音和版本之后,又回到这个录音。

大概在两、三年前我拥有这个录音的美国版LP,我觉得已经很不错,音场非常开阔,提琴非常生动,动态也非常凌厉。当然,没听过更好的,就会认为手头上的是最好的。后来,在我听过哥伦比亚版之后,感觉各方面都有提升。美国天使版相对来说要显得清爽,哥伦比亚版要浑厚很多。小提琴与乐队的分离度,即它们之间的定位距离,哥伦比亚版也要明显一些。小提琴质感也是哥伦比亚版要好一些。另外,哥伦比亚版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声音放到多大,这个版本听起来仍然是自然的。

这两个版本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制造者的制造意念造成的吧。比较之下,大概是这样。地球版仍然是我希望听到的,尽管我对哥伦比亚版已经相当满意了。这是一个保存得非常好的版本,几乎没有杂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1#

我不大喜欢大公、鬼魂这些作品的,就像我不喜欢鳟鱼一样。我喜欢复杂的东西,觉得耐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

原帖由 610 于 2008-12-29 23:3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12-29 10:46:00 发表
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也是我最喜欢的乐圣的曲目之一。大提琴与钢琴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交相辉映。一个沉郁优美、一个玲珑剔透、一个是如歌线条,一个是晶莹颗粒。所以我喜欢老罗和李赫特的版本。而富尼埃和肯普夫都是注重歌唱性的,会不会形成个性重叠呢?呵呵。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一种叫作
这个曲目我以前有一张美国天使版,可能再版得不太好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

原帖由 610 于 2008-12-29 23:34: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12-29 11:59:00 发表
很好听的一张海顿

优美、纯净风格的作品,洗涤人心..........
买的性价比最高的唱片。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

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巴松管这些东西听得少,不太习惯。呵呵
610兄发个贴介绍一哈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5#

贝多芬小提琴浪漫曲:
111 037.jpg (, 下载次数:168)

jpg(2009/1/4 9:08:42 上传)

111 037.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6#

贝多芬最著名的这两首小提琴与管弦乐小品——G大调与F大调浪漫曲是最平易近人的抒情作品。在这两首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乐圣温馨浪漫的一面。虽然平凡,却是乐圣最真挚的心声。这是何等温暖、纯朴、真挚、甜美曼妙的声音啊!F大调浪漫曲作于1802至1803年间,为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之一,据传闻极可能是贝多芬为一首未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所写作的第二乐章。F大调浪漫曲透出初恋少女般的妩媚和矜持,具有极其优雅的浪漫色彩。而G大调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Op.40)则具有男性的雄性威严。两者恰好形成珠联璧合的姐妹篇。这两首作品极其优美动听,经常在唱片中作为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补充而广受欢迎和关注,无数的大师们演奏过她们!

G大调为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F大调为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这是按照出版时间排列的。如果按照创作时间,她们的排列先后是相反的。大卫的版本,非常精彩,他特别适合这种抒情性作品。在G大调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Op.40)里,那种乐句的美妙对答和玲珑婉转实在是神来之笔!这两首浪漫曲结构很相似,一般演奏家演奏时间也差不多,都是六,七分钟左右。但她们的内容差别很大。G大调注重的是对人的心理刻画,强调内省。而F大调更强调旋律,很优美,可以说是"如歌的风景"。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7#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1-4 21:20:00 发表
找不到除Hifi-Stereo头版之外比这个美版更好的版次了,这个录音本来就是由Mercury代为Philips录音的,美版虽然不是Hifi-Stereo头版,但是却是由Mercury压片,所以,里赫特在Philips的两个录音收藏美版的头版是不错的选择。
Y兄这套价格不菲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8#

原帖由 永远一刻 于 2009-1-5 13:0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4 9:14:00 发表
贝多芬最著名的这两首小提琴与管弦乐小品——G大调与F大调浪漫曲是最平易近人的抒情作品。在这两首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乐圣温馨浪漫的一面。虽然平凡,却是乐圣最真挚的心声。这是何等温暖、纯朴、真挚、甜美曼妙的声音啊!F大调浪漫曲作于1802至1803年间,为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之一,据传闻极可能是
竟然没有德伏下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9#

各位:对不起,最近忙着折腾音响,这个帖子也谈得差不多了。呵呵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