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4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拜访约翰李 [复制链接]

查看: 110333|回复: 488
141#

回复: 今天拜访约翰李

[quote]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1-5 20:36:00 发表
老兄知不知道海印哪家店卖ADAM? 想去做功课.

看上他家的PENCIL.  [/quote


香港代理是银声,广州经销是哪家不太清楚.我是在北京名线那里买的.

建议还是上COLUMN,与PENCIL价差只在万元,但PENCIL少一个海尔式中音,其独门技术使用就不全了.听感上的出彩和全频的连贯性,这只中音至关重要.有了这只中音,下面的两只ETON蜂巢式7"低音实际上又作了两分频,各司一段.声音自然更好.不然,就是ETON兼职中音了.
TOP
142#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对!中意ADAM的话,上PENCIL不如上COLUMN。海印就有。
TOP
143#

回复: 今天拜访约翰李



ADAM的专业箱,好几家世界顶级的录音室在使用.
TOP
144#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顶一下高档货!!!
TOP
145#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46#

回复: 今天拜访约翰李

原帖由 mxtq 于 2008-11-5 21:26:00 发表
对!中意ADAM的话,上PENCIL不如上COLUMN。海印就有。


海印哪家在卖?
逗你玩儿
TOP
147#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在广昌后面的那间,叫什么名字忘了。估计你不会喜欢PENCIL的。
TOP
148#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亚当的箱子的确不错,声音很柔顺不刺激,但对功放的功率有所要求,中性监听风格的音箱,不错,海尔式高音做得很好,信息量够延伸好且耐听,不嘈!
TOP
149#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假如你玩Hi-Fi已有好一段日子,对传统式半球形高音单元重播出的高音开始感到厌倦,丝膜、纤维膜、合金膜、铝膜、钛膜、陶瓷膜,甚至人造钻石膜、凸的、凹的、都一一听过玩过,想转转口味听一些另类的靓声高音单元,我建议你可抽空去听听本文的主角:来自德国的ADAM Column扬声器。

Column是ADAM Audio专业扬声器厂民用系列的[老二],在它之上还有一款本港代理没有引进的旗舰型号Tower。这家于1999年3月1日创办的德国公司,近年开始在专业录音界活跃起来,自从驰誉全球的伦敦Abbey Road录音室(第3号)于去年中选用了ADAMS3a(内置功放)为近距离用(放在混音台顶,高音单元离耳朵约5尺)的监听喇叭,ADAM在专业录音室界别的地位亦跃升至更崇高的地位。今天,ADAM扬声器出口至多达35个国家,而且需求不断在上升。

ADAM的全名是Advanced Dynamic AudioMonitors,主席兼总设计师Klaus Heinz早年毕业于德国史徒加大学的物理学系。他热爱音乐,曾经是一间天主教教堂的管风琴师。廿多年前大学毕业后不久已认识在扬声器界别大名鼎鼎的Oskar Heil博士。海尔博士在1972年发表了“Air Motion Transformer”气动式高音驱动单元的设计理论,烧了三十年的发烧友在七十年代必定听过采用了海尔博士设计的气动式高音单元之ESS扬声器。

Klaus Heinz坦然承认深受海尔博士的影响,非常祟拜这位科学家对每件事物都有一种探究的科学精神,加上觉得能够发出声音的扬声器是一种奇妙的科学发明,所以才选择了设计扬声器为他的事业。

Klaus Heinz深入研究海尔博士设计的气动式驱动单元,并作出了下列的三项改良:
(一)在音响通道中没有大型磁铁或极件阻碍声音前进。
(二)缩小震膜(摺叠后)的尺寸去扩宽其扩散力,使其扩散力可媲美直径1寸的半球形高音单元。
(三)非常小心设计其结构,避免出现ESS喇叭频生的故障率。特别是把震膜材料由Mylar(耐温至210℃)转为Kapton (>400。C) 。

Klaus以海尔气动高音的工作原理,改良为现称为AR.T.(Accelerated Ribbon Technology)更快速的扁带技术单元。根据Klaus最近一封致本地代理的电邮中透露,于1992年之前,他一直在德国柏林的某间HiFi公司工作(我估计是A.R.E.S.扬声器厂),当年Klaus把他设计的手风琴摺叠式扁带高音单元称为Jet高音单元。自从ELAC在1992年收购了A.R.E.S.公司后,Jet高音单元这个名称便成为ELAC的专利品。

ADAM Column扬声器最独特的设计有三顼:A.R.T.高音单元,A.R.T.中音单元及脉冲交连式铝质蜂巢夹层前障板。

有关A.R.T.高音及中音单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大家可浏览ADAM的网页(WWW.adam.audio.com),细读Klaus在1999年5月8日至11日于德国慕尼克举行的第106 届AES(AudioEngineering Society)年会中发表的白皮书。

总而言之,A.R.T.单元采用一张极薄的长方形塑料震膜(Kapton),用手搓像张包糖用半透明的胶纸,轻如无物,在向内的一面贴上一层超薄铝箔(作用等同线圈),每对正、负轨之间只有粗头发丝之罅隙,一对一对拍住上上落落,讯号的经路像售票站外常见用铁栏隔开一条弓型的人龙”一块6寸半长的震膜经摺叠后所占的宽度仅为1寸(高音单元),15条垂直摺层内务藏两对正+负极铝箔。胶膜+铝箔摺层的前、后皆装有多条横列的铍磁条,制造一个强力的磁力场,当震膜通电后便会移动空气,摺叠式震膜发出的高音及中音会穿过横列的磁铁条(高音单元:4条/中音单元:7条)之间的空隙发放出来。

与传统半球形高音震膜像活塞动作的1:1空气移动比率截然不同,A.R,T,高音及中音单元的震膜与空气的移动比率分别是4:1及3.5:1,因此能大幅提升瞬态响应及动态重现能力(可承受更大功率输入)。

据厂方透露,采用钕(neodymium)磁设计的A.R.T.高音单元,灵敏度高达92 dB/w/m,工作范围内的相位线性平直如尺,有效的频应范围是1.5KHz至35KHz:A.R.T.中音单元的震膜面积(拉平后)跟7寸锥盆中音相近,能输出无压缩的极高音压,而且工作范围内的频宽阻抗曲线相当平直(3.3Ω至3.5Ω),相位线性平坦,其频应范围可由400Hz平直延伸至12KHz。

ADAM扬声器另一特色是采用脉冲交连(impulsecoupling)式单元装嵌方法,把驱动单元工作时向面板的反作用力即时化解,方法是采用25mm厚铝质蜂巢式夹层三文治面板装嵌四只单元,使单元与面板的交连效果远胜硬度较弱的MDF面板,大大提升扬声器的脉冲响应,和声音的通透度与动态对比;阵海川在今年6月号已试听过二路书架式的Compact,本文的主角是高它两级的Column。Dave Ng因工作关系,未能在煮酒当日与我们四人一起用不同的晶体管前、后级试听,他选择了他的私伙胆前级(First Sound PresenceDeluxe)及Dignity Audio 300Bmonoblock,Audio Note M2+Bryston 14BSST两套前、后级驱动Column,一个人玩(听)了差不多一天,他对Column的听够感,对正使用胆前级及300B功放的发烧友颇具参考价值,我当日亦听了一小时,发觉在全频的速度感与高频弱音细节的通透厦与清晰度方面,始终是AccuphaseC2000前级+A30功放才能尽情发挥Column的强项,因此我不赞成使用胆前、后级的朋友使用Column,同时希望所有ADAM扬声器的用家,务必使用高频分析力强的快声晶体管前、后级。完美平衡,我的最爱我比大队早了一天来到大房听Column,拣选了的第一套组合是Weiss Jason CD转盘+Medea解码器,First Sound Presence Deluxe 4.0 MKII ParamountUpgrade前级(我的私伙),Dignity 300B单声道功放。播《Marantz High End Audiophile Test DemoSACD》,Column把多首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录音都表现得非常好,好得使我啧啧称奇,何以这零售价只6万圆的扬声器可表现出如此平衡全面,也近乎完美无瑕,在表现出高度分析力之余也表现出一份中性低音染的音乐感。播第3首,Column把Tenor Saxophone还原得非常豪放生动,有气有力,质感好具厚度,强音时力量即时发放,透明清亮高频一飞冲天时没有为耳朵带来刺痛感,只觉刺激真实而又悦耳,尤其是那强劲高频无遇阻力冲天而起洒遍大房天花时的美态就更是使我听得心如鹿撞、喜不自禁!钢琴又生动活泼,音符粒粒皆清,有极具音乐感的即兴爵士味道。播第4首,吉他和人声在厚壮有力之余有着很好的音乐感,歌声在清亮之时又可使人听得舒服,没有半分拘谨或无情,吉他在飞快前进间清晰分明而又有音乐感。第6首,小提琴清亮轻快,高频伸展力非常好,弱音细节多而悠长,余响有一份轻松自然的飘送美感。

Column的音色基本属清淡光亮少味精,如今所听到的丝丝清甜韵昧是主要来自组台上的其他环节。Column的清淡透明特质再加上其高速高分析力表现使得它有如一块透明玻璃般可让我们透过它欣赏到组合上其他环节以及录音的声音特性。

在以上几首录音里我们己可体会到Column有着非常好的全频扩散感和顶底两极的伸展力。它可表现出音响空间的前后左右上下的理想扩散感觉,弱音空气感的飘送与淡化是表现得无比自然,也使人听得舒服。它的高频一飞冲天,低频又可深潜而下,虽不算得非常厚重多肉,始终现在只以功率输出10W/8W的300B胆功放来推动,但却胜在活生细致兼下潜得平直自然,总之,使我听得非常开心。这套组合胜在优美轻快,音乐感强,但质感能量感爆炸力不算极强,为了要再进一步体会Column在力感的表现,我把前后级换上另一套好拍档Audio Note新M2前级和Bryston C-14B SST功放。

换机后播以上SACD/CD的第15首,Column重播出强大丰厚得多的劲抽爵士鼓及敲击,鼓的体形更庞大逼真,能量感更显得源源不绝。

播《试音王2005》第12首[So What],电吉他表现得丰满有肉有动感,余响细节甚多而悠长,十分动听,而大牛筋又同样有气有力,动感十足,体形结实,低音落地感强,没有粗野打心口的倾向,也不过于轻浮无力。

Column的低频表现实在非常好,快速、透明、凝聚、高分析力、更重要的是其举止形态松紧合度,带有一份从容不迫的美感。

我以力量强大的 C-14B SST推动,播以上饱满电吉他、强劲牛筋、劲抽爵士敲击,在大房的400平方尺环境中已为Column提供极限能量动态考验,使它再不剩下半分未展的余度。我在这里谷大音量播《Dynamic Piano》的钢琴,Column的低频能量感、气势、动态、从容度,还是明显不如B&W 802D、Avalon Eidolon、Focus AudioMaster2这些售价超越10万大圆的更大型制作,而且音质也变得有少许粗糙。

我始终认为Column在低频方面的最大限引力在于活生爽快、从容优美,甚至清新优雅,若论爆炸力、能量感、气势、在同价位制作而言又会是最佳之一,而且不难便可推得生动醒神。相对而言,Eidolon、Master 2却大食难推得多,用Dignity 300B推,低音都不知去哪边。

我听过了两套组合,无疑以第2套前后级推动可使Column表现出最强大的力量、最威猛的气势来,就连肉质也饱满了,可是我还是喜欢以第1套组合配搭出来的声音,认为优雅脱俗的Column以精致优美的前后级推动可更合适,也更靓声动人。还有,我发觉用新M2前级+C-14ESST功放推动时,Column在表现得更饱满多肉之余音像化大,线条轮廓也较松,乐器间的分隔度也减弱了,像是牺牲了Column的优雅而谷尽其每一寸肌肉。用第1套组合推之,Column所表现出的音像虽较细聚,能量也没那么惊人,但我却不认为声音有被过份迫实而变得拘谨,反而觉得它恰到好处,高度显出本身精致优美具音乐感的最大优点来。我之前讲过Column平衡全面,除了因它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外,高、中、低频4只单元的接合感觉亦非常好,就连音色、速度、音响的刚柔形态都非常相近,使得全频由高至低的音响感觉都是那么统一。

高频段靓到无话可说

钟一在器材评论文章之中,不厌其烦的经常强调器材匹配的重要性,有若干玩HiFi经验的发烧友,一定能够意会我在说什么;我们会在音响店试听到一对效果和音色表现都极其满意的扬声器,决定买它回家,不久,扬声器送抵,接驳好喇叭线之后,开声一听,怎么会是这样的……!回忆那天在音响店的效果,跟现在是差之千里……。原因极有可能是扩音机、讯源、甚至接线等不同所致。差不多的情况在我们试音室之中,随时亦会出现,但胜在能够给我们试配的器材很多,错综复杂,难以预测的[化学变化]往往令人感到啧啧称奇;因此,在文字之中,我们是有需要陈述试音当天所选用之器材清单,不过,还必须强调一点,此份清单大家只可作参考之用,最终,还得要阁下自己亲耳听一听,是否适合自己口味,跟自己家中的器材又是否匹配呢?

其实以上所说的,并非题外话,今次《煮酒》过程中,一众兄弟就经历到一次算是相当奇妙的[化学变化]。
TOP
150#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哈哈,约翰李兄广告做大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