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格里格 抒情小品集 [复制链接]

1#


现代俄罗斯钢琴乐派的杰出代表吉利尔斯,开启了格里格内心隐秘细腻的情感世界,为人们展示了一幅色彩瑰丽、风格质朴的音乐风情画。

吉利尔斯选择了格里格抒情小品中最具思想性而又值得玩味的作品录音,优美而精巧,尽管同曲目的唱片版本很多,但能做到如吉利尔斯一般,每次聆听都给人带来愉悦的却绝无仅有……绝对是一张天碟级的珍藏精品。——英国《企鹅唱片指南》

推荐曲目:

蝴蝶,作品43之一
归乡,作品62之六
老祖母的小步舞曲,作品68之二
精灵之舞,作品71之三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格里格 抒情小品集

格里格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思想。他沿着诺尔德拉克等人开创的道路,努力钻研民间音乐,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



纵观整部《抒情小品集》,格里格所呈现的多样风格是文字难以形容的,但是他兼具浪漫派传统并加入新奇巧思的构想,让每一个聆听这些乐曲的人完全陶醉在挪威美丽的风情画面之中,这种真诚的感情也正是这部作品能够在众多花俏华丽的钢琴乐曲中独树一帜的原因。虽然,对很多演奏家而言,抒情小曲的戏剧效果绝对无法和李斯特与肖邦的乐曲相提并论,然而格里格在此创造的音乐语言却深深地影响了许多20世纪钢琴音乐的创作大师,诸如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都从他不加修饰的旋律线和节奏感中启蒙了属于新时代的现代主义乐风。

俄罗斯钢琴大师吉利尔斯本以弹奏贝多芬出名,他触键有力,刚毅果断,琴风凌厉、豪爽,常有暴风骤雨般的雄浑之势。但在这张唱片里,吉利尔斯竟也把格里格的这些大都带点淡淡愁绪的小曲儿,弹得楚楚动人。这种充满灵性的演奏令人陶醉。

449 721-2

曲目:

EDVARD GRIEG
埃德华·格里格(1843-1907)

Lyric Pieces
《抒情小品集》

01. Arietta op.12 no.1
小抒情曲,作品12之一
[1:25]

02. Berceuse op.38 no.1
摇篮曲,作品38之一
[2:56]

03. Schmetterling op.43 no.1
蝴蝶,作品43之一

[1:43]

04. Einsamer Wanderer op.43 no.2
孤独的流浪者,作品43之二[2:16]
05. Albumblatt op.47 no.2
纪念册的一页,作品47之二
[3:32]

06. Melodie op.47 no.3
旋律,作品47之三
[4:00]

07. Norwegischer Tanz: Halling op.47 no.4
挪威舞曲,作品47之四
[1:34]

08. Notturno op.54 no.4
夜曲,作品54之四
[4:04]

09. Scherzo op.54 no.5
谐谑曲,作品54之五
[2:28]

10. Heimweh op.57 no.6
乡愁,作品57之六
[4:25]

11. Bächlein op.62 no.4
小河,作品62之四
[1:35]

12. Heimwärts op.62 no.6
归乡,作品62之六
[2:44]

13. Im Balladenton op.65 no.5
民歌风格,作品655
[4:08]

14. Großmutters Menuett op.68 no.2老祖母的小步舞曲,作品68之二
[2:06]

15. Zu deinen Füßen op.68 no.3
伊人身边,作品68之三
[3:03]

16. An der Wiege op.68 no.5
摇篮曲,作品68之五
[3:20]

17. Es war einmal op.71 no.1
往事,作品71之一
[4:40]

18. Kobold op.71 no.3
精灵之舞,作品71之三
[1:39]

19. Vorüber op.71 no.6
过去,作品71之六
[2:36]

20. Nachklänge op.71 no.7
余韵,作品71之七
[1:57]


钢琴:埃米尔·吉利尔斯

[56
:21]
TOP
3#

回复: 格里格 抒情小品集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最高评鉴

吉利尔斯选择了格里格抒情小品中最具思想性而又值得玩味的作品录音,优美而精巧,尽管同曲目的唱片版本很多,但能做到如吉利尔斯一般,每次聆听都给人带来愉悦的却绝无仅有,录音也是一如既往的优异,空灵而不失温暖,绝对是一张天碟级的珍藏精品。对此,《企鹅唱片指南》给予该录音以“三星带花”最高评鉴。


专辑演奏特点

德彪西对格里格的音乐有一句著名的评语:“听格里格的音乐,就向品尝埋在雪里的粉色的糖果。”《抒情曲集》就是这么样的一个“糖果盒子”,曲曲玲珑剔透,坚持“用少许词说出许多东西”。这正是格里格的追求:“我们永远热爱明朗和简短,甚至我们的口语(挪威语)也是明白而精确的。在我们的艺术中,我们也力求达到这种精确。”

格里格共作有10集《抒情小品》,共66曲。是格里格自1864年(21岁)起,历经37年时间所写成的,都非常短小,也非常精美,早已成为钢琴家们争相表现自己才能的曲目。其中既有北国挪威的自然风貌,乡村山民的生活,又有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他力图以音乐勾勒出一幅幅恬静闲、质朴安逸的挪威民族生活小景。他的音乐中到处弥漫着挪威的民间性的音调和舞曲节奏。他不满足于德国的浪漫主义和声,而是依据民歌的调式创作出清新、色彩明快的民族性和声。

在吉利尔斯的演奏中人们可以感觉到,格里格小品中那淡远清空的意绪,他从全部66首作品中选出20首各具特色小曲,表现得既有轻盈的跃动,又有奔流的激情且对全部乐曲的控制极好,让音乐于宁静之中不乏起伏荡漾,也令人在屏息静听之间心起涟漪。


TOP
4#

回复: 格里格 抒情小品集

专辑录音特点


对大多数的钢琴家和听众而言,格格所写的这些钢琴小曲,都显得太简单,不值听或一谈,可是如果他们知道吉利尔斯和录音师们花了一整个星期的时间才录完这一套曲目,以及钢琴家在其中所投注的心力,就不会轻视这份录音的重要性了。在这份录音的期间,吉利尔斯从不事先透露他所要灌录的曲目,他总是先在家中痛苦的找到他所要赋予乐曲的精神和诠释灵性,他企图每一首曲子都获得他们自己的音色和性格,而这也包括了他对麦克风摆放位置的严格要求,尽管录音师都已为他调好了适当的地点,他却总是不肯罢休。吉利尔斯曾说在俄国只有教师和小朋友才知道有格里格的这些作品,而他是通过电台广播了解这些作品与挪威民谣之间密切而优美的转换关系,也就是这样深切的自发体认,使他在这些作品的诠释上别具一格,录音也是一如既往的优异,空灵而不失温暖,成为音乐史上的一绝。

TOP
5#

回复: 格里格 抒情小品集

乐曲赏析

格里格笔下的挪威——一帧帧美丽的风景画

格里格于1862年结束在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学习后回到挪威,以钢琴新锐和作曲家的身份活跃在乐坛。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后,那种对祖国无比思念和热爱之情怦然迸发,强烈的创作欲望化作一个个音符,开始形成了他笔下的挪威——一帧帧美丽的风景画。

格里格虽然非常喜爱肖邦的作品,但构成《抒情小品集》的大部分小品,却完全没有肖邦的色彩与风格。他所完成小品中的内容,大多是对自然界、特别是对挪威山川河流的风物、朴实的民俗民风的真实反映,也有他自己对大自然崇尚的心声吐露。

1864年,格里格出品了他的第一首单曲《挪威小调》,三年后的1867年,他又将后来写的七首乐曲会同前曲一同出版,组成了《抒情小品集》第一集。此后从1867年开始,他创作时间绵延37个寒暑,把钢琴独奏的短曲集正式更名《抒情小品集》。这部作品包含了66首乐曲,共分成十个不同的部分,它们分别是作品12384347545762656871。透过这些乐曲,格里格一生的创作轨迹一一得以显现,虽然它们不能展示作曲家的风格全貌,但这些珠玉小品的确使得人们对作曲家最重要的创作理念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


《抒情小品集》的标题灵感来自于歌德的创作观点,由作曲家的感官思绪变化所组成,体现了格里格情感的凝练。因为格里格受教于正统的德奥浪漫主义音乐传统,所以他在《抒情小品集》中所展现的风格也明显地受到巴赫、舒曼等人的影响,尤其后者的身影更是显而易见。在这些格里格钢琴小品的拼贴中,有些可以立即从它们的标题上发现作曲家试图以音乐进行描绘情景的尝试,这些乐曲包括了《挪威舞曲》、《小夜曲》、《蝴蝶》、《小河》、《老祖母的小步舞曲》等等。还有一些则是作曲家将一些特殊事件毫不隐瞒地收进这部作品中,如常见的夜曲、摇篮曲、诙谐曲、小步舞曲、叙事曲等作为这些生涯中悲欢离合的见证。虽然曲式是传统的,但格里格多愁善感的天性,却透过这些音符,完整地传达了每一次难忘回忆在他心中烙下的迹。

通常人们时常会驻足于一些伟大的艺术杰作前,并为它们超凡脱俗的创意而击节喝采,对于格里格的《抒情小品集》,人们的反应也大都如此。从这一点来看,格里格《抒情小品集》和肖邦的《祖卡舞曲》似乎都是作曲家深情的自剖,唯一的不同只在肖邦将波兰民族的血泪恩仇以绚烂的技巧谱成激情的咏叹,而格里格则不加粉饰地用最简单的民谣,为他的祖国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种简单却深挚的情感表达,可以在他抒发爱国情操的三首小曲《孤独的流浪者》、《乡愁》和《归乡》中得到印证。格里格曾多次表明他的爱国思想,他最有名的一句话便是:“无论生或死我都要当一个挪威人”,由此可见他将自己的祖国看得无比重要。因此,从这三首乐曲为起点,格里格用强烈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宣示了他忠贞不渝的民族心,实践了以简单的结构诠释浓烈情感的例证。



纵观整部《抒情小品集》,格里格所呈现的多样风格是文字所难以形容的,但是他兼具浪漫派乐风并加入新奇巧思的用心,让每一个聆听这些乐曲的人完全陶醉在作曲家和他的祖国紧密联系的情感里,这种真诚的感情也正是这部作品能够在众多花俏华丽的钢琴乐曲中独树一帜的原因。虽然,对很多演奏家而言,《抒情小品集》的戏剧效果绝对无法和李斯特及肖邦的乐曲相提并论,然而格里格在此创造的音乐语言却深深的影响了许多
20世纪钢琴音乐的创作大师们,诸如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等人都从他不加修饰的旋律线和节奏感中启蒙了属于新时代的现代主义乐风。
TOP
6#

回复: 格里格 抒情小品集

作曲家介绍

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格里格

埃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615日出生在挪威的卑尔根。父亲是位商人,母亲是位技艺娴熟的钢琴家,经常在卑尔根的音乐会上演奏。格里格不满6岁便跟随母亲学习钢琴,当时格里格最感兴趣的作曲家是莫扎特、韦伯和肖邦,在正式上学前的3年中他写了一些变奏曲。1858年,格里格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挪威著名小提琴家布尔来到卑尔根,布尔在听了他的演奏之后,觉得格里格天分超常,于是对格里格的父母建议,希望他们能够送格里格到莱比锡音乐学院深造。于是,15岁的格里格来到了莱比锡,在那里,刚去世的门德尔松和舒曼的影响仍然很大。他的第一位钢琴老师是路易斯·帕尔迪,这是一位学究式的教师,古板而教条,他总是把车尔尼、克莱门蒂那些老一套的练习曲灌输给格里格,对此,格里格颇有微辞。不久他就提出要更换老师,学院方面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到魏纳尔教授班上学习。这位教授是舒曼的密友,正因为如此,格里格终生都对舒曼的作品推崇有加,在莱比锡音乐学院除了学习钢琴,他还学习了和声与对位法,并开始创作一些能展示自己音乐天赋的室内乐作品。


直到1862年,莱比锡一直是格里格的活动基地,莱比锡的音乐生活是十分丰富的,作为一名外国留学生,格里格除了学习之外就是观看各类演出,这对他日后的创作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莱比锡学习期间,格里格有幸听过克拉拉·舒曼演奏她丈夫的钢琴协奏曲,后来,格里格写出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尽管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部作品是一首舒曼式的大型乐曲,与舒曼的协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事实上,这首协奏曲还是体现出不少格里格自身特有的旋律和节奏神韵。18623月,格里格在莱比锡著名的格万特豪斯音乐厅演奏了自己的毕业作品《4首钢琴小品》(献给老师魏纳尔)


完成学业之后,格里格于18625月回到故乡,在卑尔根举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演奏会,曲目包括《4首钢琴小品》和舒曼的钢琴五重奏。自此,格里格便以钢琴家和作曲家的身份在挪威和丹麦发展。1864年是格里格生命中十分重要的关键性一年,在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渐渐为人们所接受。从1864-1865年,格里格对振兴挪威民族音乐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的创作也更多地转向从民族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风格上日趋成熟,逐渐走出了模仿德奥乐派的模式,《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866年格里格定居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即奥斯陆的旧称),当时他还没有名望,只能靠教钢琴维持生活。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格里格开始为学生写一些教材,这就是后来出版的《抒情小品集》的雏形。格里格在创作之初可能还没有考虑过今后能够出版,因为他还没有名气,没有出版商会注意到他。直到1883年,他的《抒情小品集》才由莱比锡的彼得斯公司出版,这套乐谱在全欧洲卖得很好,于是彼得斯公司又与格里格邀约续写《抒情小品集》。


1867年,格里格和表妹妮娜结婚。关于妮娜,格里格在1900年的一封私人信件中这样写道:“在我的作品中歌曲为什么会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回答很简单,我也像别的凡人一样,是因为(用歌德的诗来说)有一次,我碰到命运之神。神就是爱。我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她有美好的嗓音和奇迹般演绎歌曲的天才。这位姑娘成了我的妻子,至今是我生活的伴侣。”的确,格里格找到了他真正所要创造的声音,这就是得自挪威灵感的声音。他并不直接在音乐作品中“抄录”民歌,而是把民歌常见的轮廓和重音旋法引入自己的音乐。仅有《培尔·金特》中的“索尔维格之歌”是有意识地借用民歌。格里格的婚姻非常美满,夫妻双方都享有一种安详宁静的生活,唯一的不足是格里格健康欠佳,自从青年时代患胸膜炎后,格里格身体一直孱弱。为此,他们特地带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一起到丹麦哥本哈根附近的乡村瑟勒勒小住,那里优美闲适的生活环境对格里格的身体和创作都有好处。他的好友钢琴家诺伊佩尔特为他们夫妇租借了一套带钢琴的小别墅,并经常来看他们,白天还会把妮娜带到小镇上玩,以使格里格能够有机会专心创作。


系列钢琴曲集《抒情小品集》共10集,从1864年至1901年,写了37年。这些充满魅力,范围很广的小型乐曲几乎是采用笔记簿的形式,描绘出作曲家对于他周围村庄始终如一的关注和不断变化的反应,从中亦可看到他利用民歌资源构成了他特有的舞蹈节奏。最初的几集对于演奏者来说技巧不难;虽然简单,却是以极其乐观的视角观察生活。当他进入中年(58岁时完成最后一卷《抒情小品》),所写的音乐变得内省和怀旧。与他的许多管弦乐作品一样,《抒情小品》(0p.54)(0p.68)中的部分抒情曲,由他自己从钢琴原曲改成弦乐队曲。


1968年的夏天,格里格完成了著名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186943日,《A小调钢琴协奏曲》在哥本哈根由诺伊佩尔特独奏首演,受到了丹麦评论界一好评。3年后,《A小调钢琴协奏曲》在莱比锡初登德国音乐会舞台,然而却遭到了德国音乐界的批评,这使格里格感到遗憾。1874年,格里格在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同窗丹罗伊特把《A小调钢琴协奏曲》带到了英国,在水晶宫举行了演出之后获得了广泛好评。这部协奏曲大大提高了格里格的国际声誉,此后更是成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经常演奏。18677月,格里格还完成了《第二小提琴奏鸣曲》,10月,他来到莱比锡指挥自己的《D大调交响曲》的演出。1868年秋,格里格回到了克里斯蒂安尼亚,在那里继续从事创作和演出。作为钢琴家,此时的格里格已经名满挪威了,而对于他的作品却众说纷纭。关键时刻,格里格收到了来自魏玛的来信,李斯特给他写了一封信,盛赞格里格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并邀请格里格到魏玛会面,对于格里格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鼓舞。1870年冬他第二次访问罗马,拜访李斯特时演奏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第二小提琴奏鸣曲》。李斯特对两部作品十分赞赏,指出它短小的曲调特别令人喜爱,而且还恰当地加以突出。


18741月,挪威著名的剧作家易卜生给格里格写信,当时易卜生正在德累斯顿加紧修改诗剧《培尔·金特》,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准备上演《培尔·金特》,于是,易卜生写信请格里格,希望他能为《培尔·金特》创作戏剧配乐。格里格答应了易卜生的邀请,此后,格里格放弃了在首都的工作,到卑尔根专心创作,他的一位富商朋友罗夫森借了一套面向大海背对森林的房子给格里格,作曲家便在相对比较安定的情形下进行创作。但是,《培尔·金特》的创作进度并不快,在给朋友贝耶尔的信中格里格写道:“《培尔·金特》的进度很慢……题材极难把握。我只完成了一两个部分,比如索尔维格之歌。”而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1874年的8月底,幸好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方面推迟了首演的日期,这才使格里格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在18759月完成全部的戏剧配乐。1876226日,《培尔·金特》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仅一个演出季里就连演了35场。后来,格里格从这些音乐中精选出8首编成两套组曲,时至今日,完整的《培尔·金特》已罕有上演的机会,而《培尔·金特》组曲却是音乐会舞台上的宠儿,并被认为是挪威音乐生活最完美的描述。

格里格在1874年被挪威政府授予终身年俸,其晚年更是接受了大量荣誉,1890年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相继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898年,挪威举办了专题音乐节,由门格尔贝格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奏格里格的作品,成为一时盛事。18999月,格里格亲自指挥《十字军战士西古尔德》在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演出。1900年之后,他的健康情况渐走下坡路,但是1902-1903年他依然到布拉格、华沙、巴黎等地巡回演出。1906年,格里格完成了他最后的杰作,根据民歌创作的合唱《诗篇四首》。山中别墅的冬天过于寒冷,1906-1907年的寒冬格里格都是在克里斯蒂安尼亚旅馆的房间里度过的,他仍然喜欢旅行,到哥本哈根、慕尼黑、柏林等地走走,在最后一次到英国旅行之后他彻底病倒了,于190794日在卑尔根去世。逝世后,挪威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格里格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思想。在格里格的创作题材中,最突出的是以音乐表现了北国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欧洲各国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


格里格一生的创作实践,始终坚持了爱国主义的艺术理想,为挪威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19世纪下半叶欧洲其他民族的一些作曲家,也起到很大的影响,成为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TOP
7#

回复: 格里格 抒情小品集

音乐体裁介绍


“乐器之王的独白”——钢琴音乐


钢琴英文名称是“Piano”,源于意大利表情术语的“弱”。钢琴有“器乐之王”,“音乐王冠上的明珠”之称。钢琴是唯一的一件能与整个交响乐团相比拟,相对应,相媲美的独奏乐器。钢琴的音域囊括了交响乐团由最低音区到最高音区的全部。钢琴(音乐会用九尺大三角琴)可以发出类似交响乐队合奏时的雄厚、嘹亮、光辉、铿锵的音响;钢琴上能同时奏出十余音的和弦以及四五声部的复调。通过不同的触键方式,力度对比,可获得音色和音量的变化,以及丰富的意境效果。

从钢琴的基本构造来看,属于击弦乐器,发音的主体部分包括音板(铸铁架)、琴弦、击弦机、键盘组成,分为卧式与立式两种。其槌和弦是从扬琴引入的,其键盘是从古钢琴引入的,至十九世纪完善了各种配置,如踏板延音器与制音装置、细铜丝缠绕的钢丝为琴弦、击弦性能提高及音域达到88个音,成为现代钢琴的样式。现代钢琴具有发音洪亮、音域宽广、音色、力度变化丰富等特点,常被作为独奏乐器或在管弦乐队中作为独奏乐器及用于室内乐。

对钢琴音乐的欣赏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钢琴音乐的表现力,第二方面是钢琴音乐的体裁,第三方面是从作曲家的作品分类。不同时期钢琴的表现特征是有区别的,这和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特征相一致的,这反映了钢琴音乐语言的变化。其音乐体裁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前奏曲、赋格曲、幻想曲、随想曲、即兴曲、音乐瞬间、无言歌、小夜曲、音乐会练习曲、幽默曲等。
TOP
8#

回复: 格里格 抒情小品集

演奏家介绍

热情奔放而又温婉柔情的钢琴家—吉利尔斯

埃米尔·格里戈里耶维奇·吉利尔斯
Emil Grigoryevich Gilels 1916-1985 )前苏联著名钢琴家。19161019日出生于乌克兰的奥德萨。6岁开始学习钢琴,13岁首次举行钢琴独奏会。1933年获全苏音乐比赛一等奖。1935年毕业于奥德萨音乐学院,随即考取莫斯科音乐学院研究生,在涅高兹指导下继续深造。1938年获布鲁塞尔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同年毕业并留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1947年起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吉利尔斯与里赫特并誉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传人。1954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还曾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名誉音乐博士学位。 1955年成为战后第一位访问美国演出的苏联钢琴家。1959年访问伦敦演出,获得极高赞誉。他还曾与小提琴家科冈、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组成三重奏,进行广泛演出。19851014日逝世于莫斯科。

吉利尔斯这位被音乐界称为“小巨人”的前苏联著名钢琴家,以其演奏技巧高超无暇、触键强劲、力度惊人、演奏幅度宏大而著称。他早期的演奏,音色变化丰富,既蕴涵着宛然欲泣的柔情,又充满了火焰般的热情生命力;后期的演奏由于受涅高兹的影响,热情减退,但却注入了安静、深沉、内在表达等新的因素,用吉利尔斯自己的话说:“这种演奏风格象征着现代俄罗斯钢琴乐派的真正开始。”

吉利尔斯演奏的曲目广泛,从巴赫到巴托克的钢琴作品都有。他录制的唱片也包括从古典乐派到近代乐派各个时期的著名钢琴作品。这些作品的演绎都有着令人无法预料、无法想象的完整美感,堪称是当代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卓越代表。
TOP
9#

回复: 格里格 抒情小品集

与吉利尔斯录制格里格
(录音师的回忆)

如果说我们在柏林制作这个录音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是很不寻常的,那么在录音中像吉利尔斯这样的大师对技术所表现出的挑战就更为鲜见,我必须指出一点,吉利尔斯无论是在准备录音时还是在录音过程中都是不知疲倦地投入。他在下榻的酒店房间里放了一架钢琴用以练习这些曲目,他总是以最好的状态走进录音室工作。只有到了那个时刻,他才会告诉我们接下来他将会录制清单中的哪首曲目。很明显,格里格的音乐深深吸引着他,他总是对自己的演奏不满意,他试图找到每一个曲目的个性和恰当的音色与意境。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不断地变换麦克风的摆位和研究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尽管我们已经确定了我们自己认为的最佳摆位。每当吉利尔斯抬起他那可调眼镜的镜片,他经常这么做,我们就知道他想要更改什么了,改变音质或者其他一些什么东西。总体来说,在录音中,吉利尔斯不会像其他艺术家那样给我们制造很大的麻烦,尽管私下里与他接触并不十分容易,但我们和他在录音中相处很好,在某些方面吉利尔斯比较内向保守,不太接受陌生的事物。最近吉利尔斯与阿玛德乌斯四重奏团刚刚合作录制了勃拉姆斯《G小调钢琴四重奏》(DG 大师原版系列 THE ORIGINALS
447 407
2),他对一种特殊的麦克风产生了兴趣,而录制格里格这些乐曲时我们计划使用另外的麦克风,他知道后立即显得很怀疑和不高兴,直到我们重新安装了几个他喜欢的那种麦克风。可是我们忘记告诉他了,这些麦克风并没和设备连线!

选自与沃尔夫-戴特·卡瓦特奇的对话




埃米尔·吉利尔斯演奏格里格

俄罗斯钢琴家埃米尔·吉利尔斯说:“在俄国,只有教师们和小孩子们知道格里格的抒情小品。”一次,吉利尔斯偶然在收音机里听过一首瑞典民歌,后来他又在格里格的抒情小品里再一次找到了这首民歌。作为一位大型协奏曲伟大诠释者而闻名于世的吉利尔斯是在晚年才发现了格里格抒情小品的艺术价值。吉利尔斯从埃德华·格里格小型作品中发掘出来的东西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于他的听众,甚至是对格里格故乡卑尔根音乐节上的听众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吉利尔斯认为它们打开了一个隐秘细腻的情感世界,而“不是简单的儿童画”

吉利尔斯不知疲倦地探寻和钻研这些小品曲中内在的诗意表达和完熟的内容结构,以求尽可能完美地体现在这个制作时间长达6天之久的录音上。

格里格毕生的创作都注重抒情的风格,他创作的抒情小品一共有66首,共10卷,这些作品创作于1867年至1901年之间。这次录音中的抒情小品曲目是吉利尔斯亲自挑选的,这代表了吉利尔斯的个人见解和对作曲家一生的崇敬,自然而然,这也成为了一部作曲家的音乐日记。

格里格给这些率真的小品选择了简单的曲式,有些是单部曲式,例如第一首《阿丽塔》,或是挪威民间的《哈林舞曲》,在低音部用五度音模仿哈登格小提琴;有些是三部曲式,例如带有节奏对比中间乐段的《摇篮曲》和晚期作品《在很久以前》,而这首作品结合了瑞典民歌和挪威民间舞曲追忆起当年瑞典和挪威的政治联盟(格里格说过:“我生为挪威人,死为挪威鬼。”),当然还有具有完全或者反复变化段落的五部曲式的作品,例如这套录音中的那首《叙事曲》。格里格把所有这些小品中简短的、经常重复的那些大多取材于民间音乐中的主题或动机都做了修饰,乐曲的旋律和节奏都很朴素。吉利尔斯说:“格里格的创作艺术是一种镶嵌工艺,并不仅仅是色彩的问题,明暗的细节变化也很重要。”因为格里格的和声处理很微妙。

直到1862年,格里格一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那里是德国浪漫派音乐的根据地。在音乐小品的和声语言方面,舒曼是格里格第一个创作时期的榜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舒曼的影响,格里格会在1867年出版他的第一卷抒情小品集。另外在早几年的时候,格里格发现并热爱上了挪威的民歌艺术。大调和小调之间频繁的波动,出人意料的和声转换以及持续的五度构成了格里格和声语言的特点。

16年光阴流逝,第二卷抒情小品在1883年出版了。在这期间格里格接受邀请与李斯特在罗马会面,1876年在拜罗伊特观看了《尼伯龙根的指环》的首个制作,1883年又看了《帕西法尔》,这些经历使得其后出版的几卷抒情小品的创作受到了影响,这体现在和声语言的扩充、半音音阶的运用、对钢琴演奏技巧要求的提高和曲式的拓展,一句话,表现力更为细致入微。1889年格里格去巴黎旅行,他受到了新的音乐影响,尤其是弗雷和青年德彪西的影响,新的风格表现在格里格的晚期抒情小品中,在1900年的小品《过往》中,那些半音音阶证明了格里格在世纪之交已经决定面对一个全新的音乐领域。

吉利尔斯在录音中的演奏自始至终告诉我们,格里格在从许多作曲家那里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他那丰富的和声语言也影响了许多人: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
“何谓原创?何谓新奇?”,格里格在1904年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情感的真实。”吉利尔斯是从这个层面解读格里格抒情小品意义的。他认为这是格里格伟大传统的一部分,格里格用音乐语言向孤独而不断追寻的人类指出了“真实”的含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