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一对小喇叭得出的一些“谬论” [复制链接]

查看: 3464|回复: 11
1#
★喇叭瞬态越快,对信号反应速度越快(起音收音,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听感上表现得就越自然。
★去掉低音喇叭的密封垫圈,喇叭要与面板刚性连接,漏点气问题不大,能量要最大化。
★面板要用硬实木(杨氏模量高,损耗角小,木纤维长度长),比如橡木。
★小箱,小口径单元,箱体材料可选用实木,亦无需太厚,刨刨,敲敲,听听,找个平衡点。
★箱体大小、比例好好设计,不用或少用吸音棉,如确实要用,在低音喇叭后面放少许,抑制驻波效果好。
★分频点低,解析率好,高则流畅性好。我喜欢高点,有时候觉得电视机的声音也不错。
★单元的选用,四寸曲线盆,凸防尘帽,有利于高音域再生,可高取分频点(6k以上)。
★高音单元选用不加磁液的,瞬态第一,功率第二。
★倒相孔,可用两到三个,长度不一,平整低频。
★单元排列低音在上,高音在下。
★倒相孔要开在后方,不要开在低音单元后。
★前面板曲面或大倒角,打压梳状波。
★箱内黄金分割比例,加交叉音梁。
★固定喇叭螺丝的松紧都很重要。
★电感的电阻不能不考虑,紧抓分频元件的Q值,不必迷信补品。
★空间是个大喇叭,处理手段一以贯之,少吸能量,均匀散布为主。
有点莫名其妙,各位可一笑了之。
最后编辑sometimes 最后编辑于 2008-10-22 10:37:49
分享 转发
倏忽虚无境 迷离山水情
TOP
2#

回复:从一对小喇叭得出的一些“谬论”

有心人可以看看,当中也许包含一些业内人士所谓的调声秘籍;P
倏忽虚无境 迷离山水情
TOP
3#

回复:从一对小喇叭得出的一些“谬论”

去掉低音喇叭的密封垫圈,喇叭要与面板刚性连接,漏点气问题不大,能量要最大化?


★单元排列低音在上,高音在下??;P ;P
关氏胆机: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90530.aspx 全国总代理:13556676660 梁
官网:www.kuans51.com  微信公众号:kuanshiend
TOP
4#

回复:从一对小喇叭得出的一些“谬论”

我都说是“谬论”了 ,不过试试又何妨?我相信世上没有多少人敢说自己的系统100%平衡,任何调整都会打破原来的状态,结果呢也许是好也许是坏。
倏忽虚无境 迷离山水情
TOP
5#

回复:从一对小喇叭得出的一些“谬论”

第一点看不懂。。。连什么是瞬态都不知道。。。我是初哥啦。。。
TOP
6#

回复:从一对小喇叭得出的一些“谬论”

瞬态可以理解为喇叭对信号的反应速度,要求起音快,收得也快。有就快唱,没有就不要吵。结果是对小信号还原好,声音流畅感好。我用的“慢”字也许不太合适,意会吧,不改了。
倏忽虚无境 迷离山水情
TOP
7#

回复:从一对小喇叭得出的一些“谬论”

箱体材料,尤其是面板,要求选用杨氏模量高,木纤维长度长,损耗角小的木材。这不过是我的喜好,很多人是极力反对这一点的,普遍的做法是要把能量内耗掉。
倏忽虚无境 迷离山水情
TOP
8#

回复:从一对小喇叭得出的一些“谬论”

有点道理
老夫老矣!!
TOP
9#

回复:从一对小喇叭得出的一些“谬论”

对其中几点作个说明,这个音箱的设计,箱体是发声的,用硬木、刚性连接、螺丝的松紧,吸音棉的多寡与分布等措施,都是为了减少能量损耗,提升瞬态。要知道弱音信号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往往传统的一些做法,对能量的打压是不平衡的,这时候损失掉的往往就是这些宝贵的东西。这种设计,一来充分利用了能量,二来声波通过箱壁传导(微量的,类似泛音的声波),向各个方向辐射,增强了音乐的弥漫感。至于倒相管问题,上面的信息基本就可以看明白,不再说明。高音为什么要在下方?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个小箱子,中低音用的是四寸单元,分频点很高,这时候就出现中低单元的高频段指向性问题,中低在上有利于摆位。我说低音喇叭漏点气不要紧,很多人会反对,事实上有成品喇叭就是设计成这种方式的,这时箱体还是共鸣腔,但喇叭的气顺性变得更好,瞬态也相应提升,从听感上来讲,中高频段变得更加透明,缺点是低频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倏忽虚无境 迷离山水情
TOP
10#

回复: 从一对小喇叭得出的一些“谬论”

精辟,底音不会受影响,是正确的基楚理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