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一度辉煌的弦乐器——维奥尔
一度辉煌的弦乐器——维奥尔
《演艺设备与科技》2003年第二期
维奥尔viol是用琴弓擦奏的弦乐器的一个族系。其成员种类较多,结构和形状与现代小提琴族系乐器近似,也是现代各种提琴的重要前身之一。这种乐器形成于中世纪,盛行于文艺复兴时期,16—18世纪与小提琴族系乐器并存,18世纪后期渐趋淘汰。但是一直到20世纪,在欧洲仍有人喜爱和演奏这种古老的乐器。这一族系乐器在欧洲乐器和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种类与名称
维奥尔族系乐器种类较多,名称和形制随时代与地区不同而有所变化,故常易被混淆。这些乐器的名称,来自意、法、英、德等国多种文字,往往类同而名异。例如维奥尔的英语为Viol,法语为Viole,意语为Viola。后来和现在,意、英等国指称现代中提琴为Viola。这些琴名,多为复合词,琴名后面的词常表示持琴姿势或音色特性等。例如Viola da braccio,braccio意为“臂”,即此琴系持于臂上演奏之意;Viola da gamba后一词gamba意为“膝”,即持琴于膝间; Viola d'amore的后一词意为“爱”,系示此琴音色柔美温存等(以上均为意语)。
此族系乐器的主要成员有3种:
1. 高音维奥尔Treble viol或Descant viol,定弦d g c1 e1 a1 d2 ;
2. 中音维奥尔Tenor viol,定弦A d g b e1 a1 ;
3. 低音维奥尔Bass viol,定弦D G c e a d1 。
当时,以这三种乐器(每种两把)所组成的家庭或室内乐维奥尔乐队Consort of viols甚为普遍,许多作品是为此编制而谱写的。
这3种维奥尔,正和现代的提琴族系相反,最重要的是低音维奥尔,是其中的主要独奏乐器,在三者中诞生最早,淘汰也最迟,曲目也较多。接替它的是现代大提琴。
这3种琴都是持于膝间演奏,当时被统称为
Viola da gamba(意为持于膝间演奏的维奥尔)。后来高音和中音维奥尔相继于17世纪中期衰落,低音维奥尔则至18世纪末始趋失宠。故从那时以后,Viola da gambo即指低音维奥尔。
倍低音维奥尔Double-bass viol或Violone,是后进入这个小乐队的成员,其定弦比低音维奥尔低八度。在巴哈的大合唱Cantata作品中常用到它。现代低音提琴即于16世纪初由它发展而来。
其它成员。维奥尔的其它种类较多,有些是上述主要成员的变种,有些则是另一种形制的乐器:
1. 最高音维奥尔琴Pardessus de viole[法],较高音维奥尔Dessus de viole略小,定弦高四度,为5条弦。系18世纪法国乐器,持琴及持弓姿势同上述维奥尔。
2. 里拉维奥尔Lyra viol,又称Viola bastarda,Viola di fagotto,Bassoon viol,尺寸在中音和低音维奥尔之间,在维奥尔乐队中常担任中音维奥尔的第二声部。适于采用类似琉特Lute的奏法和谱表(一种与此琴6条弦相对应的6线文字谱表)演奏拨奏和弦与对位。常根据乐曲定弦,以便奏者记忆与发挥技巧。
3. 小低音维奥尔Division viol,尺寸稍小于低音维奥尔,适于作快速变奏。
4. 五弦维奥尔Quinton,18世纪后期的一种改革维奥尔。
以下为另一种形制的维奥尔族系乐器:
1)抒情维奥尔Viola d'amore〔意,英〕,Viole d'amour〔法〕,Liebesgeige〔德〕,18世纪在欧洲甚为流行。以上名称“amore”等词均为“爱情”Love之意,系由于其音色令人感觉温柔而来。巴赫、维瓦尔第以至施特劳斯等,均有为此乐器谱写的作品。这种维奥尔的琴体较现代中提琴略大,琴头较长,因为有14个弦轴,7条弦从指板上通过,另7条弦从指板下和弦马下的小孔通过,为共鸣弦Sympathetic strings。指板上无弦品,持琴持弓姿势与现代小提琴相同。这些都不同于上述维奥尔。还有一种6弦抒情维奥尔琴Violet。
2)抒情小维奥尔Violetta marina〔意〕,Pardessus de viole d'amour〔法〕。有时简称此乐器为Violetta(此词18世纪用以指称现代中提琴)。这种琴定弦比上一种高,琴体也略小;并多一套共鸣弦(共14条)。
3)抒情大维奥尔琴Baryton或Basse de Viole d'amour〔法〕,Viola paradon或Viola di bordone〔意〕。琴体尺寸与低音维奥尔琴差不多,旋律弦也是6条,共鸣弦较多,有的多达40条,因此有两个并排的琴头,低音一侧琴头所系的共鸣弦从指板低音一侧通过直达尾部。海顿等曾为此乐器谱过曲。
二、其它族系
和现代小提琴类乐器较相近的,除维奥尔族系,还有里拉提琴Lira族系。由于这两个族系乐器在结构形状上都和现代提琴比较接近,相互间常易混淆。
在现代小提琴族系中,除四种现在常用的提琴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成员,在名称上容易和上述其它族系乐器混淆。如Viola de spalla和Viola pomposa等。
中国过去对这些不同族类的乐器,一般译名为“古提琴”和“古中提琴”等,容易混淆不清。
三、形制差别
维奥尔族系和现代小提琴族系乐器比较,结构和形状虽大体相似,但是在形制上有不少差别。
1. 维奥尔的面板略拱,而背板则是平的,板较薄,侧板高,音较柔弱。
2. 琴体上端多为溜肩形,近似现代德式低音提琴。
3. 一对音孔呈缺口朝外的C形,后期有些改为f形;中腰四角也近似低音提琴,而不像小、中、大提琴那样突出。
4. 琴颈宽而厚。
5. 多数维奥尔的指板上绕有按半音定位的弦品,弦品用肠弦制作,位置可调。因此发音尖锐,不如以指端按弦发音柔和而变化丰富。
6. 多数维奥尔为6条弦,弦细而张力小;主要按四度定弦。个别种类维奥尔上有5弦、7弦,有些另有共鸣弦。
7. 弦马上缘弧线较平,易于奏和弦。
8. 弓杆向外拱,也是便于奏和弦。
9. 持弓与胡琴弓持法相似,手位于弓杆下面,掌面朝上。
10. 多数维奥尔均持立于两膝之间演奏,与大提琴持琴姿势相似,但多数无脚柱。
维奥尔琴体的板子比小提琴族系乐器的薄,结构弱,弦张力小,共鸣好而音量小,发音自如而不强。16至18世纪,巴赫等为这类乐器写过不少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些乐曲中的和弦无法在现代提琴上奏出。欧洲有些现代演奏家仍用维奥尔演奏。但维奥尔多数已进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