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 [复制链接]

查看: 95606|回复: 633
81#

回复: 〖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碎语

〖莫扎特之九〗内省的反面——莫扎特的二首交响曲  第31号巴黎交响曲(K297)、第32号交响曲(K318)

也许是因为喜欢较为宁静的作品,交响曲,我很少听,这只是个人的听乐习惯而已。

今天,也尝试听一下小莫的交响曲,或许小编制的乐队也能接受,先听二首早期的吧,还是盯着慢乐章,习惯了,就由着性子来。以下可能是胡扯吧,呵呵。

第31号巴黎交响曲(K297),作于1778年,巴黎:行板乐章中管乐的搭配很有味道,正是由于长笛的参与,让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到了快板乐章,则完全是弦乐一展身手的天下,这种快速、绵密的弦乐,展示了音乐压迫式的流畅美感。不知道为什么,K297除了一首行板乐章外,还有一首(在CD轨道第12),这段行板在听时,突然一首熟悉的旋律在第25秒处冒了出来,重听,很短的一个片断,哈,原来是小莫的钢琴四手联弹行板(作于1772年的K381)的复制品,移花接木,只不过变成了弦乐而已,我偷偷地,笑了一下。

第32号交响曲(K318),序曲形式单乐章行板,作于1779年,萨尔斯堡:第一部分为抖擞的快板,小提琴的弱奏为排山倒海的气势作了很好的铺垫,动感十足;第二部分是行板,也是这一首最精华的部分,双簧管、圆号吹出缠绵的旋律,弦乐低低的伴奏下起了到很好的烘托作用,突然弦乐奏出有精神的曲调,进入第三部分,在弦乐密集的齐奏下,曲子达到辉煌的顶峰。

对以上二首交响曲的感受:我认为,交响曲是给音乐会的大群观众演奏的,势必需要有雄壮的、气势磅薄的音响效果,很适合快板、很快的快板段落,可充分发挥乐队的齐奏专长。但在慢乐章中,个人感觉,室内乐表达的更为委婉,尤其是单件乐器的演奏,无论管乐还是弦乐,在表达感情的浓度、深情上,更能产生细腻、深层次的质感。应该说,各有所长吧。个人更喜欢小莫的室内乐。
DSCN2801.JPG (, 下载次数:73)

jpg(2008/2/18 20:45:32 上传)

DSCN2801.JPG

DSCN2802.JPG (, 下载次数:85)

jpg(2008/2/18 20:45:32 上传)

DSCN2802.JPG

最后编辑610 最后编辑于 2008-02-18 21:26:10
却话巴山夜雨时
TOP
82#

回复: 〖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碎语

江月兄,很久没有露面了。

小莫的宗教作品,我听得很少。听过一枚管风琴作品(教会奏鸣曲),很好听。目前,还有了一枚弥撒,但不是小调作品,是C大调的第10号“麻雀”弥撒(K220)及C大调的第16号“加冕”弥撒(K317),也许,听了有感受的化,再贴上来,请江月兄指正。
DSCN2508.JPG (, 下载次数:68)

jpg(2008/2/18 21:07:29 上传)

DSCN2508.JPG

却话巴山夜雨时
TOP
83#

回复: 〖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碎语

原帖由 wllei888888 于 2008-2-18 20:56:00 发表
610兄也开始尝试,交响乐了哈


只是尝试。感受很肤浅,让方家见笑了。
却话巴山夜雨时
TOP
84#

回复:〖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碎语

对,关兄的论点很适合摄影构图的黄金分割理论。;P
却话巴山夜雨时
TOP
85#

回复:〖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碎语

江月兄、我,动2静8;关兄,动3静7;小王,动5静5。;P
却话巴山夜雨时
TOP
86#

回复:〖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碎语

交响乐,以前是被一些音乐时代后期的作品吓怕了。听了小莫的,准备再尝试听一下其他人的作品,过几天再贴。

也给关兄出道题,不知行不行。“谈谈关于莫扎特为弦乐三重奏而作的嬉游曲的想法”
最后编辑610 最后编辑于 2008-02-18 21:46:27
却话巴山夜雨时
TOP
87#

回复: 〖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碎语

原帖由 关山月_ 于 2008-2-18 22:02:00 发表
喜欢小莫作品的人,应该都喜欢室内乐,
反过来不喜欢室内乐的人也不会喜欢小莫,更别接近巴赫了.

刚入古典时候,挺烦室内乐的,也不在乎小莫,觉得他脂粉气,简单化.
可这三两年不知是脑子哪根筋搭错了,猛的喜欢室内乐......


关兄所言极是。只有内容自然地表达人性,结构平衡、朴素,不煽情的作品,才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其实人生的甜、酸、苦、辣,小莫有节制地、微妙地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咀嚼痛苦方面,贝多芬是抗争,而小莫表达出的是由彷徨至洒脱,直至无欲无求。也许贝多芬绕了一大圈,在他的晚期作品中,也达到了此种境界。音乐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只是评词,何尝不是谈曲!《人间词话》中说得很清楚了。

关兄喜爱小莫的作品,也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编辑610 最后编辑于 2008-02-19 09:16:51
却话巴山夜雨时
TOP
88#

回复: 〖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碎语

江月兄,是这张片子,之前我介绍过,但找不出来了。个人更喜欢教会奏鸣曲(管风琴夹在其他乐器中),宁静而优美,很适合您。
DSCN2395.JPG (, 下载次数:76)

jpg(2008/2/19 10:17:35 上传)

DSCN2395.JPG

最后编辑610 最后编辑于 2008-02-19 10:24:22
却话巴山夜雨时
TOP
89#

回复:〖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碎语

小莫的最后几首交响曲,我的是伯姆版LP。

至于CD版本,我的是马里纳的全集版本,该版外界的评论是早期的作品演绎好于晚期,因听得不多,不敢妄下定论,慢慢听了再说吧,还是先从巴黎交响曲往后,再回到最早期的作品。
却话巴山夜雨时
TOP
90#

回复:〖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碎语

用钢琴+弦乐四重奏组合,只是乐队规模变小而已。埃默森组用弦乐四重奏的方式演绎“赋格的艺术”估计也是运用同样的手法吧。
却话巴山夜雨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