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如沐春雪〗莫扎特的二首早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及其他听乐的零言碎语
〖莫扎特之七〗哈斯基尔、海布勒指下的1首莫扎特钢琴变奏曲(K573)
听惯了小莫原创的钢琴奏鸣曲,再听他的钢琴变奏曲,又是一番新的天地,如果说钢奏更多的是他人生即兴的感悟,那么变奏曲则是他玩转键盘技巧的绝妙写照。因这些变奏曲多取材一些同时代作曲家优美的片断,在小莫手下,这些片断被放大。他运用节奏的变化,速度的微妙处理,这些片断被装扮得五光十色、光彩夺目,从而形成莫扎特特有指纹的优美旋律,可听性极强。
下面所列的是钢琴变奏曲全部的目录(除一首早期的,用大键琴弹的很短的曲目),次序根据海布勒演绎的全集整理。
1、K265/300e 根据法国歌曲《妈妈,我要告诉您》而作的12首变奏曲(也就是著名的“小星星变奏曲”);2、K180/173c 1773年夏在维也纳旅行时所作的G大调6首变奏曲,据萨里埃利《威尼斯的集市》中的《我亲爱的阿童尼》;3、K398/416e 据帕伊谢《哲学随想》中合唱《赞美你,我主》而作的6首变奏曲;4、K354/299a 据博马舍《塞维利亚理发师》中《我是林多》而作的12首变奏曲;5、K24 1766年在荷兰旅行时所作,据格拉夫荷兰咏叹调《后来我们快乐》而作的G调8首变奏曲;6、K25 1766年在荷兰旅行时所作,据荷兰国歌《来自纳骚的威廉》而作的7首变奏曲;7、K455 作于1784年,据格鲁克《麦加香客》中《我们愚蠢小民认为》而作的10首变奏曲;8、K352/374c 1781~1791作于维也纳,据格雷特莱《撒姆尼人的婚礼》中进行曲而作的8首变奏曲;9、K179/189a 1774作于萨尔斯堡,据菲舍尔《第1号双簧管协奏曲》终曲中小步舞曲而作的12首变奏曲;10、K500 作于1786年,为降B大调小快板而作的12首变奏曲;11、K573 1789年在德国北方旅行时所作,据迪波尔小步舞曲主题而作的9首变奏曲;12、K264/315d 据德泽德《尤丽叶》中《睡眠的利松》而作的9首变奏曲;13、K353/300f 据法国歌曲《漂亮的法国姑娘》而作的12首变奏曲;14、K613 作于1791年,据沙克《女人是最美妙的事物》而作的8首变奏曲。
今天所要说的是,这些变奏曲其中的一首K573,据迪波尔小步舞曲主题而作的9首变奏曲,二位莫扎特演奏大师,哈斯基尔、海布勒演绎。关于她们二人谁更胜一筹的问题,已有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先说明,下面的观点纯为个人听乐观点,并且只限于这一首变奏曲。
海布勒的演绎风格,端庄、秀丽,既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又不失男演奏家的洒脱,变奏曲录音很棒,在海布勒的手下,变奏曲的各段变奏段落分明,每字每句都透着精致,演绎得太好了。
但,直到,有一天,我从刻录的CD中听到哈斯基尔的演奏(飞利浦“哈斯基尔传奇”中的一枚),观感彻底颠覆。也许是录于50年代,哈斯基尔的录音差一些,但丝毫掩盖不了它的光辉。也许是海布勒的这一首听多了,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哈斯基尔在乐曲开头怎么弹得这么慢?当时的想法是,也许是录音的关系。别急,1分25秒处,哈斯基尔加快节奏,珠玉飞溅,越弹越快。哈,不同,更过瘾,琴键上下翻飞,曲子是飞起来的感觉,无一丝一毫的“滞”,流畅到了极致!
整首曲子听下来,感觉哈斯基尔完全胜在对整体的把握上,那种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使人激动,有多听几遍的冲动,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哈斯基尔的演奏,慢的段落比海布勒更慢,快的段落比海布勒更快,且慢的段落纯粹是为快的段落形成铺垫,曲子已作为一个整体被哈斯基尔捏成一块,这是进入化境的表现。也许单挑一段慢的段落,海布勒的优美旋律更胜一筹,但论整体以及快速段落的珠玉纷呈,哈斯基尔的演绎不单单给人只是惊艳的感觉吧,或许,这需要极强的悟性和演奏技巧的支撑,绝对为哈斯基尔的演奏折服!
目前,能听到的哈斯基尔的小莫变奏曲只有2首,除上述这首外,还有DG公司录制的“小星星变奏曲”(K265/300e),那张LP还收录了第13号钢协和1首钢奏(K280),我也期待不同的“小星星变奏曲”。
再添一句:哈斯基尔的莫扎特,一首也不容错过。
-
-
DSCN2387.JPG
(, 下载次数:97)
jpg(2008/2/14 9:07:35 上传)
-
-
DSCN2254.JPG
(, 下载次数:83)
jpg(2008/2/14 9:07:3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