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上的奇迹
古伊奥玛尔•诺瓦斯
一个由于没有入选《伟大钢琴系列唱片》而引起很多人愤慨的钢琴家就是很受欢迎的巴西钢琴家肖玛尔 诺瓦斯(Guiomar Novase)。连负责此项目的飞利浦公司曲目开发主任Tom DeaconDeacon说:“我在音乐会上听过她的演奏,她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但我认为她的录音并没能把她展示为伟大。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集子里的钢琴家必须被展示为伟大的钢琴家才行。……亚历山大 布瑞洛夫斯基(Alexander Brailowsky)也许是位伟大的钢琴家,但请向我指出他的伟大录音来。马祖津斯基(Malcuzynski)也许是位伟大钢琴家,但也请向我指出他的伟大录音来。”
巴西女钢琴家古伊奥玛尔•诺瓦斯1896年2月28日出生在圣保罗附近的圣若昂达博阿维斯塔,是11个孩子中的第9个。她的母亲是个天生具有艺术气质的人,结婚前在教堂唱诗班唱圣诗,喜欢弹钢琴、唱歌,有一副美丽的嗓子。父亲是一个咖啡商,同时又是新闻记者。诺瓦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氛的家庭。她的兄弟姊妹全都具备音乐才能,但大多数都从事了文学。
还在很小的时候.诺瓦斯看到她的大姐学钢琴,就跟着练习开了。到4岁时,父母看她很有天份,就让她开始学习钢琴。她学得非常出色,常在幼儿园为同学们即兴弹奏,还写了一首圆舞曲,叫作《幼儿园》。这时的诺瓦斯已在圣保罗小有名气,到了该上一年级时,幼儿园不希望她走,就把她留下来,教她写字读书。7岁时,在一个朋友家,她遇到著名钢琴教育家路奇•恰瓦雷利,恰瓦雷利弹出一些音来,让她在另一个房间听,以测试她的听力。恰瓦雷利看诺瓦斯把每一个音都说对了,又听了她的演奏,就收下她作学生。恰瓦雷利和布索尼是同时代的人,在圣保罗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是第一个在巴西教学生弹贝多芬全部奏鸣曲和巴赫全部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所有古典派和浪漫派钢琴文献的人。他每年都要去欧洲一次,以保持和德国、意大利音乐的联系。这些无疑给了诺瓦斯很深的影响。8岁时诺瓦斯在圣保罗第一次公开演出,演奏了贝多芬的《C大调奏鸣曲》(华尔斯坦)等。
1909年,13岁的诺瓦斯受巴西政府资助到巴黎音乐学院去学习。她是报名的最后一天到达巴黎的,在388个考生中,她是最后一个报名的,再过两天就要进行初试。总共录取11人,外国学生只有两个名额。考试那天,她弹了巴赫平均律第一册《升C大调前奏曲及赋格》,李斯特、帕格尼尼《E大调第四首练习曲》,还有肖邦的《降A大调叙事曲》、舒曼的《狂欢节》的一部分,复试时又弹了叙事曲。当时主持考试的有福雷、德彪西、莫什科夫斯基和拉萨雷一列维。她的出色表现折服了考官,取得头甲头名。德彪西在一封信中还专门谈到她考试的情况。
由于恰瓦雷利的推荐,诺瓦斯进入当时享誉欧洲的莫利普教授班上学习。菲利普教授“是个非凡的钢琴家,一个很有趣的作曲家,一个神奇的、献身儿童的教育家。他是学生们的好朋友,他既纠正学生们的错误,又允许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多年后,诺瓦斯如是评价她的恩师。
1911年,15岁的诺瓦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最后考视奏时,她被指定视奏的曲子是安德烈•麦萨热的作品和肖邦的《F大调第二叙事曲》。当年她举行了在巴黎的首次音乐会。在巴黎,她多次参加莫利普的学生们的公开演奏。刚毕业又被邀请到伦敦去举行独奏会,独奏会后又在皇后大厅与著名指挥亨利•伍德爵士合作演出了莫扎特的((( d小调协奏曲》。就这样诺瓦斯开始了她的演奏事业。
1915年,诺瓦斯在纽约艾阿利安大厅举行了在美国的首次公演。当时里约有一个新闻记者—何塞•卡洛斯•罗德里格斯博士,他听了诺瓦斯的肖邦作品独奏会,决定请她到纽约举行独奏会。就这样,诺瓦斯在母亲陪同下跟罗德里格斯到了纽约。由于罗德里格斯博士和巴西驻华盛顿大使的关系,许多有影响的人都来听她的首次演出,其中有纽约《音乐之友社》的创办人兰莉尔夫人。演出后,兰莉尔夫人到后台来看诺瓦斯,问她这次独奏会后有何打算,诺瓦斯说:“我准备回家。”她说:“为什么要回家呢?你应该举行第二次独奏会。”接着的礼拜天,她就邀请诺瓦斯到她家去,为她举行了一个招待会,参加的都是一些艺术家和知名人士。后来为了表示对她第二次独奏会的支持,兰莉尔夫人买下了全部包厢票。这次独奏会后,诺瓦斯已有很好的社会基础。兰莉尔夫人为她找了一个经纪人,这位经纪人建议她三星期后再举行一次独奏会。这第三次独奏会仍然座无虚席。
诺瓦斯多才多艺,年轻时曾想当画家,因此在弹琴时常常想到大自然,把大自然的气氛和色彩渗入她的演奏中,她说:“贝多芬的作品里不是充满了一切吗?他直接描绘了大自然。在他的《田园交响曲》里,你可以看到大自然的一切景象。”
I9I6年,在诺瓦斯的纽约初演后不久,哈立特•布劳尔在她的著作《钢琴的掌握—和钢琴大师们的谈话》中写道;“在诺瓦斯的表演中,技巧本身和艺术融为一体;没有困难的间题;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天衣无缝,你可以想象若干串大大小小的珍珠,每一串都是精确的,一样大小,一样光洁圆润,一样完美,这就是她弹奏的音阶;她的滑奏像涟漪般在键盘上美丽而流畅地滚上滚下。在我的记忆中还没有哪一位钢琴家的手能像她的手那徉自如。她的和弦丰满而厚实,她的颤音像小鸟的歌声。听众为她对曲子的绝对控制所震惊,他们惊奇这个女孩子是从哪儿学来的这样完美无缺的技巧,更为她解释作品的天才而叹服,因为她是从乐曲的本质中摄取并探索出作品中的诗意和情感意图,用无法反驳的自信力和说服力把它们传达出来。”
1922年,古伊奥玛尔•诺瓦斯与巴西作曲家平托结婚,从此被称为诺瓦斯•平托夫人。
诺瓦斯的演奏优雅而带有诗意,充满高贵的气质。她从不曲解作品,也不炫耀技巧,她首先考虑的是遵照谱子的要求,尽力按照作曲家所写的去读谱,考虑作曲家所设想的弹奏效果。她说这是每个弹钢琴的人都应有的责任。关于技巧问题,她说:“在弹奏一首曲子时,我必须作好各方面的准备,但是和听众见面时,我就绝对不考虑技巧了,完全照我的感觉弹,完全排除一切先入为主之见,让我弹出我当时觉得是最好的东西。在把我们的乐感和实际表演贡献出来时,我们的思想应该广阔,灵感和直觉是艺术家最重要的品质。”
诺瓦斯特别擅长肖邦和舒曼的作品。在谈到肖邦和舒曼时,她说:“我读肖邦的传记,他太痛若了,有时令我边读边痛哭起来。我说:‘为什么这个可怜的人因为要使我们得到他的音乐而受这么多苦呢?’同时他也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有人说他有点儿自私,只喜欢自己。舒曼爱护他,赞赏他,但他并不关心舒曼。有记载说肖邦去世后,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舒曼的协奏曲,还像舒曼寄给他时一样的包着,他竟不肯花点儿时间,也没有兴趣,连看都不看一下!
“听到这件事时,我为舒曼感到难受,因为我很喜欢舒曼宽大的心胸,我也为舒曼的生活感到伤心。啊!上帝!他头脑中的幻影给他多大的痛若和折磨啊!肖邦和舒曼生活里的痛若使我有许多感触,因为作为艺术家,我们别无他求,全心全意扑在我们的事业上。当我有机会在伦敦和巴黎看那些非常好的演员表演时,我注意了他们是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的,我觉得钢琴家也是一祥,我们是演员,但不知道自己是演员。”正是这种心灵的相通,在诺瓦斯录制的肖邦、舒曼中,我们常常能体会出一种女性和敏锐与同情。
诺瓦斯有摄影般的记忆力,她说:“我的记忆力主要靠听觉,然后我记住曲子的结构、和声、指法、以及可能记住的细节和要点。”她甚至有过只看过总谱,没在钢琴上练过就上音乐会去演奏这种经历。“有一次我接到菲利普先生的电报,要我在两周内把贝多芬的《第四协奏曲》弹出来,这个吩咐使我极度紧张,因此我只好带上总谱,利用在火车上的时间读它。从洛桑到米兰,又从米兰到巴黎,到了巴黎弹起来就很容易了。我也记不清是否先在钢琴上练过,但是当时对这支曲子,我已心中有数了。”
对待录音,诺瓦斯一向十分认真。她说:“我从来没有感到满意,录完一遍后我就十分认真地倾听它,假若我感到不满意,我就要求重录,但过了一段时间再听时,我又感到遗憾,因为觉得我应该把所有的一切都做得更好一些。艺术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不停地改进。”
由于诺瓦斯对于巴西音乐、巴西与美国以及南北美洲之间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她获得巴西政府、美国政府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许多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