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
再来听听今年留声机大奖的几张唱片及BRITTEN的诺亚方舟。
莫兰g小调交响曲,这是六十年代波尔特爵士调教下的伦敦爱乐,Lyrita的发烧级尊贵录音重刻。“毫发毕现、定位精确、音场深阔、温暖迷人”是Andrew Achenbach的原话,音场的高度和形体比例也并非权威人士关注的,这也难怪,录音时忽略的东西没有人会拿出来讲,笑话人。
罗西尼Matilde di Shabran,DECCA的歌剧录音还是一惯的水准,我不怎么听歌剧,还是留给歌剧谜来说说听感吧,重点谈谈高度、舞台的高度、演员的高度、乐团的高度。还有站着唱跟躺着唱高度应该是不同的哦。
FREIRE的勃拉姆斯钢协。这是今年留声机的最佳唱片,重点听第二首第三段的行板,这个录音拿来做标准够班了呱,行板中那段钢琴和大提琴的高度和形体比例如何啊!真实吗!
最后听听BRITTEN的诺亚方舟,这张CD刘汉盛推荐测试音场,音场的宽度、深度,舞台感、空间残响,还有DECCA的大师WILKINSON操刀录音,您觉得音场的高度和形体比例正确吗,或者对比之前那张罗西尼,哪个才是标准,哪个更接近现场。
听了N张碟,说了一大堆,还就是想说重复N次的话:“录音中乐器和人的形体比例大小、前后左右高低的位置是靠电平大小、频率分布和残响营造出来的。音场的再现更多是存在于录音中,什么左右关系、前后距离、高或低,去听现场吧,闭上眼,你能分辨出左右,分辨出前后,能分辨出高低吗?录音师都不注重的元素,不要无中生有去追求原本就不存在的东西了。”
-
-
5.jpg
(, 下载次数:121)
jpg(2008/1/7 17:03:2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