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为前级NAGRA写听后感
在这个贴写了“钉脚”的事情,上几天在家电写了对线材的感觉,再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或许有些可能比较偏颇,但无论是关于钉脚、线材都是在十几年来花掉不少时间、精力,甚至花掉十几万给JS发烧历程点点滴滴,老酒希望发烧能理性点,但还是很难做到。全文如下:
论"鬼上身"与"捉鬼人"之说(关于线材)
本文的“鬼上身”与“捉鬼人”是二种人。
坚持线材有用论者当然是“鬼上身”,何解?在“捉鬼人”的角度,这些人似乎是神经过敏,因为把线弄得神出鬼没、神乎其神,最终搞得“捉鬼人”神志不清。“鬼上身”是伪科学的表达者,于是“捉鬼者”勃然大怒,开坛作法去“捉鬼”。显然,这种坚持线材无用论者,理所当然成了“捉鬼人”了,“捉鬼人”便成了神,纵观历史,神与鬼是对立。JD论坛几年来都是“鬼上身”与“捉鬼人”大斗法之地,孰胜孰负,是难分难解,谁占不了多少便宜,李逵与李鬼,疑形换影,真假难辨。因为“大师”都是些学识渊博的“神”和“鬼”。无论如何,这种线材鬼神论,不属于世界,也不真正存在于其它发烧的论坛焦点话题,是独树一帜的JD论坛的话题,成了怪事。
线材鬼神论,以前总认为是极之低劣的笑话。但有些事情还是放之论坛,让“鬼上身”和“捉鬼人”彻彻底底争地争论,越辨越清楚,真理往往是这样出来了。为何音响不能有共识?多姿多彩,百家争鸣,可能是音响音乐魅力体现。线材鬼神论,以前总认为平和心态处之,因为地域差异不同,生活条件不同,接触与聆听的器材不同:有的为他的百万器材,可以一掷千金,七、八万一条的电源线、信号线,司空见惯;有的算是穷风流饿快活,一条名不经传小小花线就陪同他美好的音乐时光。诸多经历的不同,形成坐的井就不同,青蛙观天就自然不同了。但有争必有论,天地之距,仍然循规有序而行,有理可依,有据可证。如今线材鬼神之争,泛泛之理,却是超越大海广阔,天马行空;而执细之处,往牛角尖里精雕细刻,使物理学家都心惊胆怯。这种“学说”在JD论坛再继续发扬光大,只有是“新手上路”登场挥刀捉鬼去了。
以前有一个演员名叫古月,他的特定造型是演毛泽东,去演其它的角色就不像了。壮家汉、高清这批“鬼上身”的志士,虽是壮志未酬,但仍旧矢志不移,是线材有用论的“代表作”也。反而他们如果突然“改恶从善”,不谈线材威力无穷,转个弯儿,畅侃贝多芬的交响曲,倒有些不像样,哈….这名为天生我才吧。但是,酒神虽为“神”字灌顶,必竟还是酒力尝浅,在线材鬼神里上下徘徊苦苦求索,最后还不能凌架于鬼神之上,最终总结不出惊天动地的伟论,老酒不能修成正果,只能在凡夫物欲的线材中“意淫”,自寻快感。曾经在“极品沙龙”发表劣文“无线胜有线”
http://www.jd-bbs.com/viewthread.php?tid=1468231&extra=page%3D2境界之高已超越泛滥的线材鬼神争论。哈…胜败都是在于萧何,线材能使音色改变!!!线材就成了声音的瓶颈了,既然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对待线材,只有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选择符合自己取向的线材音色来调节系统的声音了。所以有人总爱吹“中性”,这当然是不折不扣的费话!明白线材的特性,线材是盐,是油,是糖,是调味精,选择更无限于接近、更“忠性”于音乐;更符合自已口味的线材,才是正道。
一套四平八稳,庞然大物的器材的声音却被一根气若柔丝的线所左右,虽有四两拔千斤之说,但也难以克服心理上巨大落差。先敬罗衣后敬人的这种观念作崇,已断定线材无用论,是富人附庸风雅的玩耍,于是对线材就有更多的似是而非。长于坐而论道而笨拙于操作实践,这是“捉鬼人”永远是捕风逐影技俩。“捉鬼人”往往习惯强调的“心理暗示”,是凭空而言。老酒每天都要聆听音乐,调换不同的线材,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开始钻研在前级里换用不同保险丝来聆听不同版本的歌剧《茶花女》,常常把酒“盲听”,验证取舍不同的线材,“盲听”使人进入高潮,如家常便饭,夫妻性生活一样频繁。“盲听”不是什么样新鲜大不了的玩耍。纵然是老酒在不断地为自己“心理暗示”,那是太可怕的事情了,玩音响听音乐是一件自然畅通的乐事,习惯于在烧窝独自袒胸露乳,(有人是一丝不挂)溶解在音乐高潮之中,一气呵成。再哪能有太多“心理暗示”附庸风雅,取悦于人呢?玩音响听音乐一晃是十几年,由十五寸低音的“珠江”听老柴的“1812”,震憾到“血肉横飞”;到屈身于烧窝,用SP-100,充满小资情调聆听奶油小生“无病呻吟”的口水歌,历程真是波澜壮阔。虽然当不成DIY高手,物理学家、音乐家,但不断努力挣钱,循序渐进地接近拥有自已心仪的器材。发烧友最大的高潮快感莫过于器材升级;而线材的用处,只不过是发烧门槛的东西,1+1的事情罢了。首先承认线材的存在,是一种态度,与“金耳朵”、“木耳朵”是无关的。态度不端正,国人又岂能造出像“VDH”的哪些典范之作呢?
但在“鬼上身”的战斗队伍中,所擅长的把高深的物理学、电学活灵活现于其中,登峰造极也使物理学家为之汗顔的阐述,的确是有些故弄玄虚,使人不快。
纵观JD论坛上下几年关于线材的论断,渗透着哪些高深莫测物理学、电学、心理学,都是比比皆是,言必有据的东西。但最后还是理不服人,战火纷纷。坚持“有用论”的人还是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称之为“神棍子”“伪科学”。有人称线材是“玄学”,就让它“玄”吧。音响就是很“玄”(说老酒是唯心论吧),并非一张简单的线路图而已:纵然用尽天下最补的电容电阻,就是调教不出别人的效果,这个就是音响永远不能达到共识的原因,充满变数,牵一发动全身。既然言传身教不能服人,就稍稍沉默吧,让别人多些听听,深扎在心底根深蒂固的观念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潜移默化地改变;有时习惯性的思维变成今天的线材鬼神论无稽之争。喝普洱的人会懂得,同一时间同一道茶用宽口径的杯子比小口径杯子来得纯厚自然。这样会使人往杯子的瓷质里拼命研究。其实喝普洱茶的最好水温在85度左右,而大口径的杯子散热比较快。或许对于线材的思考,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可能是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
无论坚持线材有用论、无用论的同志们,再往那些如同嚼蜡的“分子变动”“...定律”牛角尖学说里钻,只会画虎不成,便成了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