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认为我该从以下这四套组合中选择谁?(马上就要下手了,想最... [复制链接]

查看: 16009|回复: 68
11#

回复: 大家认为我该从以下这四套组合中选择谁?

原帖由 yushuilt 于 2007-11-28 12:43:00 发表
马兰士CD19A,AUDIOLAB8000B功放,丹拿听众42音箱,AQ CV6.2喇叭线,紫荆花超值版信号线,CD电源线是紫荆花限量版,功放电源线是PS的排位第三的那个型号,墙插和插排是38度5的超值版,所有线材、墙插和插排均从38度5许兄处购买。总价在19000元。
现实际听感是清晰,其他的我也不会说,反正我很满意。

yushuilt老兄再详细说说您的这套42的听音感受。您的这套系统适合欣赏什么类型的音乐?耐听吗?
TOP
12#

回复: 大家认为我该从以下这四套组合中选择谁?

原帖由 kevinlove 于 2007-11-28 16:26:00 发表
LZ你自己没机会听听这些组合吗?箱子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基本的风格。
单拿42和城堡我觉得都是可以考虑的,42对功放要求高一点。
不是看不起国货,监听一号就免了吧,离你的耐听的要求差远了。惠威没听过无法评论。

听过52和52SE,但没有听过42及列治文3I,所以,才在42与城堡之间难以抉择呀。
TOP
13#

回复: 大家认为我该从以下这四套组合中选择谁?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7-11-28 16:58:00 发表
我有闲置NAD350一台.老兄若要,可以捡走.

另外不建议NAD的公房配NAD的CD. 因为低价位的东西一定有缺点, 公房和CD有同类的缺点, 缺点会变得很明显. 这是我玩NAD两年的体会

谢谢朋友的提醒。那您建议配什么CD机呢?
TOP
14#

回复: 大家认为我该从以下这四套组合中选择谁?

原帖由 kevinlove 于 2007-11-28 16:5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hinasu 于 2007-11-28 16:4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kevinlove 于 2007-11-28 16:26:00 发表
LZ你自己没机会听听这些组合吗?箱子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基本的风格。
单拿42和城堡我......

若让我说实话,那次我先听了52,然后又听了监一改,结果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别并没有象有些朋友所说的那样明显,也可能是当时的搭配没有完全把52的实力挖掘出来,也可能是因为我的听力有限,或者说我对声音的反应不敏感,就是常说的木耳吧。
TOP
15#

回复: 大家认为我该从以下这四套组合中选择谁?

原帖由 名琅庄 于 2007-11-28 17:41:00 发表
第4套组合比较中和,不会过腻也不会上火.

名琅庄老兄,这第四套中的音源用不用调换一下?
TOP
16#

回复: 大家认为我该从以下这四套组合中选择谁?

原帖由 kevinlove 于 2007-11-28 19:19:00 发表
你听不出52和监一有太大的区别,或者说值得付出那么多区别,那你就把单拿排除在外。单拿确实不容易推好,初烧没必要知难而上,你就找机会听听城堡,然后监听一号和城堡里面选一个吧。

谢谢您的指点。美之声监一改已听过,但列治文3I的不容易听到,因为我在小县城里,很少有机会能出去。我家在河南,只知道南京威虹音响那里有城堡的,还没有发现河南境内什么地方有列治文3I这款音箱的。
      另外,我现在用的是奇声的有源音箱MAV2207,低音单元是6.5寸的,已使用了一年多时间,现在感觉中高频还不错,低频有些混,但听起来还比较宽松,没有感到生硬,相对还算比较“耐听”吧。不知道列治文3I及监一改的低音单元都是几寸的,哪款听起来才比较松紧适宜,既耐听又耐用?
最后编辑chinasu 最后编辑于 2007-11-29 11:28:12
TOP
17#

回复:大家认为我该从以下这四套组合中选择谁?

各位大人呀,到底哪套最耐听又耐用?
最后编辑chinasu 最后编辑于 2007-11-29 16:41:01
TOP
18#

回复:大家认为我该从以下这四套组合中选择谁?

广州音响展开始了,期待着各位朋友的相关报道。不知有没有哪位参展的朋友留意美之声监一改的最新款的表现呢?
TOP
19#

回复: 大家认为我该从以下这四套组合中选择谁?

偶尔读到一位叫DUGUANGYU的网友的博客中所写的发烧感受,我深受启发。那便是“器材呀,器材,适可而止吧!”
     下面就是这位网友的文章,写得很好,给贴出来,与大家一块儿分享。
我们的器材到底多烧才算烧?音箱、CD机、功放,到底怎样折腾声音才够靓?有人不惜重金更换高档线材,到底是听到了更Hi Fi的声音还是主观印象“嗯,声音通透多了”,不是为了展现自己也是金耳朵,就是为了安慰自己的钱包。

在我往下谈之前,想建议大家回忆一下,在学生时代刚喜欢上音乐的时候,是不是都有过听调频收音机的经历?巴掌那么大的收音机,一寸多直径的小喇叭,出来还是单声道,为什么我们常听得如痴如醉?没有去分析高音出来多少,没有去惋惜低音在哪,我们只记得有清凉如水的音乐流淌,或黄金时代的摇滚歌曲在回旋。

有人会说,那时候那么傻,因为我们不知道高档音响的声音是怎么样。一旦你听过哪怕是入门级Hi Fi的声音,你也会马上丢掉手中的调频,从此走上漫漫发烧路。是的,我也如同大多数烧友一样,也从调频收音机、随身听、电脑音箱、入门音箱功放组合直到拥有JBL、Monitor Audio等名牌的音箱,直到熟悉几乎所有品牌的音箱及功放――有些亲耳听过,大多数只是听众人说起听音感受,跟着意淫了不少遍。

但让我无奈的是,无论我的音响升级到什么水平(虽然目前远未到高档),我对他们的惊奇都只在初听那段时间。比如刚拿到猛牌(Monitor Audio)700仔的时候,跟原来的Bose201对比,哇,小提琴音色之剔透,那弓弦的粘粘的磁性,真是让我迷醉。但半年之后的现在,那种让人欣喜的感觉早已不在,似乎音色出来,已经“泯然众人矣”。

是我的音箱变质了?是我的功放该换了?No,器材没有变,是我的耳朵变了。我的化神奇为腐朽的耳朵,已经适应了这种音色,已经听不到那格外惹人的松香味。悲哀。

且慢,我这耳朵不但能化神奇为腐朽,还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我早上起来喜欢听广播,有时候打开猛牌的音箱,有时候就用电话自带的收音机闹钟听。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都不讨厌听我这个AT&T公司出的电话收音机。它的声音真实自然,尤其播音员的人声,听着非常舒服。有时候我甚至不喜欢听猛牌书架箱播新闻,因为播放出来的男声所带的低音显然是现场人声所听不到的,是喇叭扩出来的低音。另外即使是用我的电话收音机放音乐,也是听着很舒服的,尤其是早上闹钟到点,音乐自动想起,我都是舒服的醒来,不用向以前用闹铃时一旦钟响,恨不得砸了闹钟。

很多时候我在想,我们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升级,用越来越多的钱去换来越来越少的一点点音质的提升?真的值得吗?我们的耳朵真的有那么金贵吗?

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耳朵是比较挑剔的。当我看见许多人还抱着他们一套先锋或者Sony的组合音响自得其乐的时候,当我听见有人把个一拖二的低音炮电脑音箱轰得嗡嗡响的时候,我就暗笑这帮人怎么这么傻,你那也叫音响?强奸自己的耳朵还自以为是。

但我的耳朵到底有多挑?Not too much。几年前刚买了一个Pioneer的DVD机,想试试跟CD机放CD的音质有多少区别。于是跟一个不算发烧的朋友一起在家跟我的JVC的CD机AB对比。结果很让人丧气,放了无数张CD,越听越迷糊,耳朵试图去寻找那高音中音低音的细节的不同,但发现其难度太太艰巨,我也不想冒充神奇了,向朋友坦白:没听出什么区别啊?他当然更是。

还有关于正版CD与盗版CD的差别。我遇到过一些盗版CD,不知道用什么音源压制而成,其音质明显变差,比如前不久买的莫文蔚,有几首歌有刺耳的数码声,明显失真。但多数盗版碟都做得不错,坦率的讲,我根本听不出跟正版碟的差别。最近在图书馆里借了不少美国唱片公司的原版CD(这里只有原版,hh),包括我本来就有的D版的Sting的碟,原以为我要听到更精确更丰富的声音,但我真的没有感觉到多少差别。如果让我盲听,我肯定分不出来。

网上流行的对音箱或者耳机的煲机又是一例。首先我要承认,刚买来的箱子或者耳机因为音圈和振膜还没怎么活动开,刚出来的声音是比较乱的。曾有一次一朋友给我从广州带来一对喇叭要换掉我的冲击波音箱的低音单元。装上一放我那段最常听的周杰伦(大家别笑,不一定小孩子才听他的歌),感觉声音怎么到处乱窜啊。跟我一起听的东东也有同感,说你这音箱不如以前啊。谁曾想到,这对音箱后来煲熟了声音还挺不错,后来辗转到我老婆她姐家,当时还不是我老婆的她因此跟着她姐从这箱子听了不少音乐,至今还怀念那箱子放老狼的歌,甚至决定我现在的猛牌书架或者Infinity的落地也不咋的嘛。只有动用时下流行词来形容我的感觉:我倒。

扯得有点偏了,回来。我常寻思,许多网友号称买回新音箱或者耳机,初听不甚理想,立马以小音量用音乐甚至噪声音源24小时伺候,或者连“煲”数日,直到“煲熟”。这种做法本身有点好笑,你急什么啊,正常听不也是煲?迟早还不得把它给煲熟了。另外一点我还在想,很多时候,网友称煲熟自己的机器以后急忙试听,结论多半是有质的飞跃。但,其实,到底是因为机器的声音变好了,还是因为你听得多了,耳朵逐渐习惯了?是你驯服了机器,还是机器驯服了你?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什么叫不比不知道。人的耳朵是有惰性的,不管我们的音响高档抵挡,时间一长,我们就失去了判断高低的能力。而发烧友之所以够烧,是因为他们不断去试听各种音响,不断地对比,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而由于他们多半时候肯定是愿意去试听更高档的音响,其对比的后果就是,总会发现自己的那套机器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于是更多的钱随时可能要被砸进去,烧退无期。

其实,在音响器材方面,做个安于现状的愚人挺好。有一套中档器材,高中低平衡,还原真实,基本找到Hi Fi的感觉就行了。千万不要到处乱跑去看着人家的器材流口水了。即使你拥有数万数十万元级的系统,如果过一段时间耳朵逐渐麻木,再没有了当初听到的那种“辉煌”、“震撼”、“精确”或“天籁”的音色,你又该如何是好?

难得糊涂吧。
TOP
20#

回复:大家认为我该从以下这四套组合中选择谁?

45楼上的这篇文章还是值得认真读一读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