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国九省市富可敌国!这帽真高啊!! [复制链接]

查看: 6126|回复: 25
21#

转贴

这个笑话是这样的:两个经济学博士在一条小路上散步,觉得十分无聊。正在这时,甲博士发现路边有一坨狗屎。他心血来潮地对乙博士说,如果你把它吃掉,我就给你五千万。乙博士思前想后,最终没有抵抗住五千万的诱惑,吃下了狗屎。意料之外的甲博士输了五千万。两人继续前行,甲博士心痛着自己的金钱,乙博士恶心着自己的举动。恰在此时,路边又出现了一坨狗屎。乙博士迫不及待地对甲博士说,如果你把它吃掉,我也给你五千万。正后悔不迭的甲博士二话没说,吃下狗屎,赢回了五千万。二人继续前行,突然同时放声大哭:“我二人未得任何好处,却一人吃了一坨狗屎!”百思不得其解的博士们回去请教自己的导师,老博导听完不禁热泪盈眶,颤巍巍伸出一根手指说道:“你二人为我国经济贡献了一亿元的GDP啊!”

此故事赚得相当多人的大笑,却未料到流传开来之后竟然成为许多人攻击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材料。有人据此大发议论,认为GDP连这样的“交易”亦包含在内,实为现代科学的耻辱,进而认为这个所谓的“国民核算体系”本身就存在问题。是这样的吗?

翻开宏观经济学教科书,我们看到,GDP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中文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其定义为“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那么,如果根据这个定义,上述故事的一个亿是否应该计入GDP中?

显然,这交易是在既定时期内(本年度)、本国发生的,也是最终产品与劳务(被一次性消费了),既然是交易,这一个亿也就是两坨狗屎的“市场价值”。而GDP定义中还强调了“所有”,也就是说应该计入所有的交易。那么,根据定义,这一个亿当然应该计入GDP。

我们甚至还可以再加以引申,把这个故事编的更温馨、更现实一点。如果甲乙两人对坐微笑,笑一次就给对方一个亿,假设一次微笑花两秒钟,一天八个小时下来,双方互不相欠,GDP则整整增加了1.44万亿!三四个月的时间,微笑所“创造”的GDP总量就超过美国了。这倒不失为一条“超英赶美”的捷径!

是的,这种说法显然是荒谬的。但其错在何处呢?

我们知道,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寻求人们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路径。微观经济学如此,宏观经济学同样如此。于是自然地,我们就会问道:“人们为什么要核算GDP?其目的是什么?”

GDP核算的意义很多,比如,它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它可以指导决策部门的宏观调控,它可以大致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可是,没有一个目的是为了纯粹追求GDP核算结果的数字的巨大。GDP是一个现实的指标,它要反映的是真实的经济生活。当一辆辆崭新的汽车驶下生产线,当一担担新收的粮食运入大粮仓,当理发师为你剪出时髦的发式,当银行家为你提供理财的服务……这时候,新的产品和劳务被生产出来并被购买,形成了市场价值,坚实地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很容易看出,这个现实意义上的GDP,决不包含上述笑话中那种对实际经济毫无意义的所谓“交易”。

明了了GDP的现实意义,再回到我们的故事,就可以这样去理解了:首先,笑话中所描述的事件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其次,即使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交易”,也会因为交易双方不可能报告到统计机构而使得该交易游离于GDP核算过程之外;再次,即使这两位博士真的前往国家统计局报告自己的这次“交易”真实存在,作为一个深刻理解经济学真实含义的宏观经济统计人员,也不会将其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之中。

至于GDP定义中的“全部”二字,是希望能包括国民经济中的所有交易,其本意是为了说明不应该有所遗漏。但如果不假思索地从字面上就此认定要计入所有的交易,那恐怕连定义的制定者也会感到惊诧莫名。

下面,我们可以做一些总结了。是的,如果照搬教科书上的定义,这一个亿确实应该计入GDP之中;但是,因为经济学是如此紧密地与现实相联系,这一个亿又确实不应该计入GDP之中。在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时候,一定不能过于教条、僵化,而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紧紧地结合起来。这个笑话的全部意义,或许正在于此吧。
TOP
22#

回复:我国九省市富可敌国!这帽真高啊!!

实际上是韩媒体暗指中国的数字不真实。
TOP
23#

回复:我国九省市富可敌国!这帽真高啊!!

蛇烩煮薏;P ;P ;P
TOP
24#

回复:我国九省市富可敌国!这帽真高啊!!

按照人均算又如何?
TOP
25#

回复:我国九省市富可敌国!这帽真高啊!!

广东私企民企多, 为了逃税, GDP会少报

其它有些省份, 国企多, 官员要政绩和面子, GDP会多报

所以说总的GDP基本准确;P
TOP
26#

回复:我国九省市富可敌国!这帽真高啊!!

贪官污吏富可敌国,老百姓却差不多连煤气也消不起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