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复制链接]

查看: 18788|回复: 88
11#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Raxel 于 2007-11-13 11:50:00 发表
换句话说,源头是SACD机子播放出来的模拟信号,而不是录音室的模拟信号.前面的处理根本不关这个实验任何事情.


原文摘要里已经写了,他们是要否定“the wider bandwidth and dynamic range of SACD and DVD-A make them of audibly higher quality than the CD format”。

现在受挑战的是“SACD机子播放出来的模拟信号”,那么用什么样的CD信号去跟这个比才公平呢?理论上来讲,“原录音直接制作成CD”来比是最公平的,但是前面已经说过此法现实中行不通;所以最接近的方法是,用“SACD上的信号用CD格式来表达出来”这个来比较,因为假如“CD听感上比SACD有差别”的话,那必定是因为对于同一个(经过混音、EQ之后的)模拟信号中的某些信息,SACD可以记录但CD不能记录下来所导致的。

假如按照您所说的,要加入额外的劣化步骤,也就是说用“SACD播模拟信号然后加上人为的劣化处理,再A/D成CD,再播放出模拟信号”,跟“SACD播放出模拟信号”这个来比较,您说这样比较SACD跟CD的听感公平吗?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2#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Raxel 于 2007-11-13 11:58:00 发表
你不用关心后台, 让录音师根据听感做相同的听感调整啊.设置不一致,那是各自格式的特点,或者缺点,但听感是可以保持一致的.


您开始说要用一致的EQ和Downmix,现在又允许“设置不一致”,请问到底要不要一致这个前提呢?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3#

回复: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总的来说,要比较SACD跟CD的听感,任何采用“CD、SACD独立制作完之后再播放出来比较”的这类方法都是不可行的,因为这类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人们可以质疑两方设备的水平不一致。

而JASE的文章所采用的办法是唯一的不可能用“器材质素不好”这个理由来质疑的方法。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4#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Raxel 于 2007-11-13 12:15:00 发表
最接近这个实验的是AAD的CD片,但现在也已经很少有了.


这样做会有大漏洞的:比较AAD的CD播放和SACD播放,假如分辨不出差别,那我们可以说“其实SACD是听得出更好的,只是因为用来测试的那张SACD的制作过程中,所用设备档次不够高和性能不够好而已”;假如分辨得出差别,那我们也可以说“其实两者是不应该有差别的,只是因为用来测试的那张CD,它的制作设备性能不够好而已”。请相信我,JASE的文章里所用的办法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客观并且不可能找到漏洞的办法之一。JASE采取peer review方式来审核文章,它是acoustic engineering领域里最牛的杂志,reviewer都是行业内的专家高手;它决定发表的文章,小的技术错误或笔误可能有,但涉及到原理上的失误这可是很难很难碰到的。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5#

回复: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开心果兄可能您的浏览器的字体编码设置需要调整一下,上面显示了很多“.5”而看不到文字。

以下所说的跟开心果兄无关,请勿误会。

=================================

哈哈,我就知道一旦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结果出来,文科傻妞理屈词穷,唯一的伎俩就只能靠不停地说“这个测试没有太大意义”之类的话。多么苍白多么胆怯。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6#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07-11-13 13:07:00 发表
这个分析过程初看好象有道理,但仔细想过以后,觉得大于号“>”和等号“=”在使用中很含糊,也就是有时用理论上的结论,有时用听感上的结果。


开心果兄:我所写的“>=”号,您就全部按照“听感上”来理解就可以了。就算有的“>=”可以按照“理论上”来理解,由于理论上技术有优势必定会导致听感上起码不会吃亏,所以理论上的“>=”在听感上用“>=”同样正确。

另外关于“>=”的理解,它的意思是“可能大于也可能等于”,或者换句话说:“必定不差于”。所以我们不仅可以写“3 = 3”,同时“3>=3”也是正确的。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7#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好,我们继续来聊聊“终极声源”这个话题。

其实对于音响来讲,“专业”与“民用”是一致并互相依存的。当前民用领域的“终极音源”决定了当前专业领域里面的“终极技术”。很明显当CD最盛行的时候,所有唱片公司的设备就是设计成比CD格式要高一些的格式,那时候唱片公司肯定不会倾尽全力开发比CD格式厉害几十倍的设备的,因为那时候根本用不上;现在高解析度的格式出来了,唱片公司的设备就相应地升级了。觉得唱片公司的设备或者某些Hi-End机器可以代表最先进的技术?——这可仅仅是冰山一角,在水下的那些部分是消费者或普通商业公司所不可能接触到的。

这样说来,唱片业其实就是商业。唱片公司首先考虑的是利益,其次才是技术和艺术;当然,向消费者宣传的时候要反过来说才行。技术好并不一定市场就好。现在高解析度的SACD/DVDA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它们技术上的优势所要求商业唱片公司的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利润。

当今的情况是,CD/MP3/WMA等格式的音质已经好到足以让99%的消费者(这里我们先假定为99%吧,“消费者”指的不单只是发烧友,它包括社会上所有需要听音乐的人)去乐意接受了,那其余格式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就很有限了。

因此大家不妨看看,正规的大唱片公司主要发行CD;而小唱片公司则喜欢去挖偏门,LP、磁带等是主力军。为何?——各自想争取的市场不同。还有,现在大部分具有专属录音队伍的实力强大的唱片公司都主要发行数码各式唱片;而大部分不具备录音能力的、只能靠租借大唱片公司母带的版权来发行的小唱片公司,则时不时通过各种途径来暗示或者干脆明说主流的数码格式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商业原因。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8#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另外,造成“技术好市场却不好”的现象除了利润的原因之外,某些不恰当的宣传行为也有不可开脱的责任。

比方说最主要的一点:唱片公司不敢或不想公开承认高解析度唱片的某些出版存在制作上的失误和缺陷。SACD的技术是先进的,所以他们就想在宣传里让大家认为他家出的所有SACD每一盘的声音都是很好的。事实上这怎么可能呢?只要20张出版里有1张是真正靓声的话,felixcat就觉得这个唱片公司是了不起的了。唱片公司又不是圣人聚居地,怎么可能要求他们每次都能做到最好?

所以尽管我在评论老录音再版CD的时候经常说最新的混音制作取向不尽人意,但是我现在仍然继续购买那些唱片公司的CD,因为他们的产品出好声的比率还是达到了我上述的标准,它们仍然是了不起的公司。

回到主题上来,唱片公司不想承认产品里面的缺陷会导致消费者对该唱片格式的失望。因为大家看:广告里宣传得该唱片如何之牛,但消费者买回家一听,发现也就是那么回事,那很自然消费者就会认为原因是在于该唱片格式有缺点了。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比如说前年我曾经撰文评论了《龙迹》CD里的制作失误,相信当时经历过的网友都能看到某些ID的发狂反应,好端端的大活人竟然脏话连篇并且以此为荣。其实,这叫做“欲盖弥彰”。这样搞法,反而会使得产品的销售受影响。看来,国内的唱片业人员和有利益相关的人士要学会“喜怒不形于色”,这样才有气魄去成大事。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9#

回复: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文科傻妞就真是个傻妞,我逗它一下,它就吠一声;我再逗它一下,它就再吠一声。很怀念之前溜狗的机会啊,我每次甩个飞盘出去,狗都“嗷”地一声乖乖地跑过去接着。恩,手上又有些飞盘了,好现在下去甩几个逗逗狗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20#

回复: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至少有两个经过的严格论证的盲听试验可以表明:模拟信号经CD格式的A/D再D/A,出来的效果跟纯粹播放模拟信号相比,人耳听不出区别(之前已经专贴报道过的Linn老板分辨不出LP跟CD格式的那个试验,还有现在JASE上发表的这个实验)。

所以很明显地,假如在批量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成品的CD的听感应该和录音室里混好音最终用来转换成CD编码的那盘母带是一样的。同理SACD跟DVDA也是。所以我很赞成唱片厂商逐渐改用网络下载来销售录音,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品质的同时,也可以省却制作实体形式存在的唱片的材料、运输消耗,有利于环保。

此贴虽然为纯技术上的讨论,但这些确凿的事实必定会影响一些销售LP器材的商人、或者以DIY某些LP器材来赚点外快的待业人士的收入和利润,从而引致他们的谩骂。每个行业都有高潮、低谷或者消亡的时候,此乃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规律。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