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18134|回复: 819
4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MBL1521 于 2007-11-19 16:19:00 发表
松兄,票已到手!我会在当晚的7:30,在“星海”门口等候您们,届时见!


非常高兴!届时见!

你要的桂花树苗已经联系好,27日或者28日拿回来,五棵够了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7-11-19 21:44:00 发表
原帖由 难忘的战斗 于 2007-11-19 15:29:00 发表
真是谢谢ABRAMS兄的建议,所言极是啊!我的听音室20平米大,高度只有245CM,有何好的建议?


245的高度歌手很难站起来吧? 松兄说说矮空间应该怎么处理

战斗兄装修好了后若发现歌手站得不够高, 我找点小玩意寄给你试试



如果装修时做了吸音掉顶,装修好了后只还有245CM问题就不大。现在是还没装修尽高只有245,天花板的反射会比较强烈,结果:歌手不是站不起来,而是没有明确的“高度”聚焦。
最可能的情况是1米到两米多的垂直线上都是歌手的声音,形成“垂直线散焦”现象。
如果两侧墙反射强烈,也能形成“水平线散焦”现象。

建议天花板做中高频吸收处理,用2CM的中泡海绵(中密度海绵)外加墙毯包装,即比较美观效果又还行,可以试试。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3#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1-18 23:50:00 发表
如果上面所说是正确的,那么一片宽1.2M,高1.6M的扩散板,它的对角线“边距”就是2M,四倍边距长就是8M,对应的频率大约为43Hz,那么它可以对声音开始产生反射作用的频率就是43Hz。但是它对比直径为2M的圆(面积为3.1416平方米),它的有效面积只有1.2X1.6=1.92(平方米),面积缺损达到1.22平方米,面积缺损达38.88%。因此,虽然从43Hz可开始起作用,但效率不高。对矩形扩散板而言,真正开始具备较高效率反射作用的频率,是从最短边距四倍边距长对应的频率开始的,也就是1.2X4=4.8(M);对应频率为:344/4.8=71.67(Hz);但是,这时候只有反射作用,并没有扩散的作用。扩散板的扩散作用是要靠安装在扩散板上的、甚至不同安装方向的那些板条栅格。
那么,这些板条是多长多宽呢?它又能对哪些频率可开始起扩散作用呢?对那些频率的扩散效率才会较高呢?自己计算就知道了。
所以,1、通常规格的扩散板对低频不起扩散作用,但有反射作用;2、通常规格的扩散板对中高频有扩散作用;3、反射作用和扩散作用很难同时利用(为什么?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



低频依靠吸收,别无办法。
但是低频不处理好,扩散中高频意义不大。
因为声相聚焦定位主要由中高频决定。
“扩散”的正面作用是声音能量利用率较高,甚至感觉声音饱满了许多;负面作用是声相聚焦定位比较模糊,解析力下降。

所以,还是自己权衡利弊选择使用为好。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4#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低频依靠吸收,别无办法。
但是低频不处理好,扩散中高频意义不大。
因为声相聚焦定位主要由中高频决定。
“扩散”的正面作用是声音能量利用率较高,甚至感觉声音饱满了许多;负面作用是声相聚焦定位比较模糊,解析力下降。

所以,还是自己权衡利弊选择使用为好。

既然是玩立体声,声相聚焦和声场定位就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所以我是不主张第一反射点上使用“扩散”的。扩散板用于听音位后面的墙角目的是尽量降低驻波就行了。
做事情目的应该明确才对。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5#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贝多芬蒋 于 2007-11-20 19:10:00 发表
非常赞成松兄的主张,第一反射点不能用扩散.而只能用吸音方法它有利于人声聚焦和音场的高度及整体声音的一致性.


是这个意思没错!
如果你的箱子是平衡的,您希望把中高频“扩散”混乱(影响声象聚焦)而中低频却基本没受影响地完全反射过来吗?这样,中低频不是多了么?

如果我们的箱子是平衡的,采用吸音的方法,中高频的吸收就比较容易做到,墙毯、1~2cm厚的海绵、窗帘等就可以了。这时候声象聚焦和定位一定会有改善提高;可中低频仍然基本不受影响(不被吸收)地反射过来。那么,中低频不就多了么?

所以,想获得良好的声象聚焦和声场定位,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在第一反射点上需要采取吸收处理手段,而不是反射或扩散;但为了保持声音的总体平衡,就必须吸收掉“多余”的低频,而且吸收低频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驻波。(吸收低频的方法前面已有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

所以说:低频吸收处理不好,第一反射点不管采取扩散或者吸收(中高频),实际意义不大。

(值得强调的是)环境处理的重点、难点是————低频吸收!!!!
注意:扩散板对低频(扩散)无效。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0 21:59:52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6#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有的朋友,环境基本没有处理的情况下,把器材箱子长边摆放,说这样声音相对更好。为什么?这样两侧墙的反射相对就削弱了,直达声相对多了,声象聚焦和定位相对就好了,而且这样的“皇帝位”上大多数也不是驻波“点”,所以感觉声音好些。但是这样没有进行低频吸收处理的环境里,低频的“质量”一定是存在问题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7#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对“两个墙角中低频的处理和巧妙利用”个人持保留意见。欢迎wxc123456兄参加讨论。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1-21 00:13:55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1-21 0:12:00 发表
对“两个墙角中低频的处理和巧妙利用”个人持保留意见。欢迎wxc123456兄参加讨论。
......

~~~~~~~~~~~~~~~~~~~~~~~~~~~~~~~~~~~~~~~~~~~~~~~~~~~~~~~~~~~~~~~~~~~

为什么会有“个人保留意见”?大概在于这里吧:
~~~~~~~~~~~~~~~~~~~~~~~~~~~~~~~~~~~~~~~~~~~~~~~~~~~~~~
录音和重播,对环境的要求的确完全是两回事。
在我的听音室里拉小提琴,恐怕很高级的小提琴听上去也不够美妙。可到我的五楼体育室去拉上两曲,哪怕用自己那很普通的小提琴,出来的声音自己都会陶醉。
为什么呢?
因为体育室里没有做任何吸音处理,反射、混响丰富,小提琴的声音被反射和混响“美化”了。这样的环境情况就相对适合用作录音。
而我的听音室做了比较严格的吸音处理,反射、混响相对就非常小,小提琴的声音听上去就“枯燥无味”,这样的情况就相对的不太适合用作录音。但是她却非常适合用于录音的重播。因为她不会添加录音时原来没有的反射和混响。重播出来的声音相对更加接近录音时的情况和效果。
这些就是录音和重播,对环境的要求完全不同、以及区别所在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11-21 12:44:00 发表
松香兄知识广博,佩服。先收藏慢慢消化。


谢谢胡兄鼓励。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0#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7-11-9 23:12:00 发表
所以有些差一点的系统, 在硬调的环境里, 声音反而会被美化吧?;P


这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兄弟既然说了,我就站出来支持一个。
这的确是大实话!但是,大实话很容易就“得罪”了太多的人。因此感觉“如今现在眼皮下”还不是说大实话的时候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