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第一次认真的品味双线分音
还是更欢迎老烧们在技术上给出意见和建议,我这套器材的确象玩具,简单至极,没有前后级,什么都搞西装,作为我的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音响,投入已超过一部高尔夫,经过我一年多的调整努力,现在自己其实已很满足了,声音全面而平衡,放什么音乐基本都可以达到我的要求。当然缺点肯定是有的,所谓差距是比出来,可惜现在并没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更高级的系统作比较,暂时可以自得其乐罢了。
当初之所以选择柏林,除了欣赏他家器材的声音和设计的美学取向,更多的是信任,信任那种务实而严谨的姿态和高质高价的德式思维下生产出的产品水准。我觉得作为发烧友,自己对音响、音乐的认识和把握远不如柏林这样历史悠久的专业厂家,无论是经过实践或是主观臆测作出的各种自认为满意的器材搭配可能更多的是自欺欺人,随着阅历的增长,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会发觉自己当初的想法、认识是多么幼稚、肤浅,在深知目前自己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我更有理由相信柏林这样的厂家的西装产品展现出的声音是相对正确的,在同一条路上,他们走的比我们远的多。
柏林音响就象保时捷汽车,都是德国工业品中的精品,无论是入门的BOXSTER还是顶级的911 TURBO,制造品质一以贯之,经久耐用,历久弥新,这是标准的德式思维,而日本工业品就完全不同,从低档到高档可以明显看出制造品质的变化,花更多的钱用在产品看得到的地方,年年出新款,到期就更换,这是一种根本性的资源浪费。也看过一些柏林厂家的访谈,问及是通过何种手段使得这些入门级产品的价格可以做到相对低廉?是不是通过降低产品品质以及原材料成本来达到的?厂家的回答是否定的,所有他们产品的原材料以及品质都是一样的,价格的差距更多的是体现在适应环境的大小以及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上,之所以入门产品价格相对较低,除了降低这些产品本身的利润外,还有就是通过大批量的生产以及使用功能上的简化达到的,这些回答看起来还是令人信服的,特别是使用功能上的简化我体会深切,现在我想上黑胶和整合家庭影院系统,我的991就不能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