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有多大? [复制链接]

查看: 18905|回复: 117
11#

回复: 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有多大?

原帖由 doudou 于 2007-11-13 16:07:00 发表
1、刻历史录音比较好,细节少了,反而耐听
2、刻现代作品比较好,先了解,喜欢再买ZB
3、刻一直想要又找不到的碟子比较好,说不定你只能以刻录碟的方式拥有她了,也说不定你觉得不过如此,幸亏没买ZB
4、......


同意2,毕竟大多数古典爱好者银子有限,原版价格基本都是百元左右,何况同一曲目名版众多,完全可以先了解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版本收藏正版
TOP
12#

回复: 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有多大?

原帖由 sun_ce 于 2007-11-13 11:40:00 发表
只要APE文件抓得好,理论上刻录出来的和原盘一样。没有区别


呵呵,CDDA严格意义上不具有完全可复制性,如果了解压制工艺,就算是同一母盘在同一流水线上压制的CD前期后期印制表现都稍有不同,何况用原版和盗版甚至于所谓的抓轨刻录相比。
其实,自己细心比较一下很容易找到答案,并不需要多么高档的器材
TOP
13#

回复: 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有多大?

原帖由 一点 于 2007-11-7 14:08:00 发表
好的版本APE用心刻下来还是比一般的普通DG的廉价版好很多,同相同的版本还是有一定距离,问题是很多好版本你已经找不到了:'(


不同意,DG和EMI的廉价版和正价版音质是差距明显,飞利浦和DECCA的廉价版音质倒是表现尚可。
但是自己刻录的cd既就是和廉价版相比音质也差距明显,即便是“用心”,仔细比较一下动态和高音表现,很明显的
TOP
14#

回复: 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有多大?

原帖由 最爱孙悟空 于 2007-11-12 15:03:00 发表
碟和刻录机现在都这么便宜,在这儿讨论一年也不如自己刻一张有体会!如果认为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很大,建议买张正版的CD,再从网上下载同样的APE,自己比较下最有说服力,很多人现在是在yy!


基本同意最爱孙悟空网友的意见。
建议认为APE刻录成cd和原版音质差别不大的人抛开他人言论的干扰,自己细心比较一下,很容易比较出两者音质差别之大
TOP
15#

回复: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有多大?

     RE:sun_ce网友

      首先从根本上讲CD-DA和CD-R是两种不同的格式标准,一个遵循红皮书、一个遵循黄皮书,记录原理和制作过程都是有很大不同的。
    
     CD-R 是以凹坑有无代表0,1数字记录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所以可以做到完全复制,基本同意您的观点。
    
       我年手头上收藏的CD没有一千张也有7、8百了,还有上百张用APE自己刻录的cdr。曾经想不太明白原版、引进版、盗版、ape刻录碟相互间音质区别之大的根本原因,而且我几年前对于CDDA的认识和你是一模一样。不过后来听一个工程师的系列讲座后,才明白CD-DA上信息是以凹坑的长短模拟量来表示的(这里说的凹坑不是简单的有无以及0和1这两种),这就是cdr刻录和CD-DA压制表现出音质的巨大区别。
    

       由于浇铸模型在大批量压制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因此就算是同一母盘制作的浇铸模型在同一流水线上压制的CD前期后期音质表现都稍有不同。不知道您是否清楚刻录机烧录cdr和流水线压制cd-da原理上的本质区别。您认为是抓轨决定的两者区别,其实是因为烧录无法真正完全还原原版cd-da凹坑长短的模拟量
    

      我只能把我了解到的基本原理描述一下,不可能像那个工程师作专业的描述。看得出您熟悉计算机数据的存储,不过建议您花时间了解一下cd-da的记录原理和压制过程,然后您再琢磨琢磨。
    
      如果坛里有精通cd记录原理和压制技术的可以详细再讲解一番
最后编辑Genius 最后编辑于 2007-11-14 14:35:06
TOP
16#

回复: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有多大?

       呵呵,除了没有完全明白我的意思,我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原贴重新编辑过了),楼上的对cd-da或许也有点误区啊,cd-da “模拟”的体现就是cd-da用凹坑的长短反映信息而不是用简单凹坑的有无表示。

11.2.5 激光唱盘标准摘要

表11-02 激光唱盘标准摘要

名称

技术指标

播放时间
74分钟
旋转方向
顺时针(从读出表面看)
旋转速度
1.2m/s~1.4m/s (恒定线速度)
光道间距
1.6 μm
盘片直径
120 mm
盘片厚度
1.2 mm
中心孔直径
15 mm
记录区
46 mm~117 mm
数据信号区
50 mm~116 mm
材料
折射率为1.55的任何材料
最小凹坑长度
0.833 μm (1.2m/s)~0.972 μm (1.4m/s)
最大凹坑长度
3.05 μm (1.2 m/s)~3.56 μm (1.4 m/s)
凹坑深度
~0.11 μm
凹坑宽度
~0.5 μm

光学系统

激光波长
780 nm (7 800 Å)
聚焦深度
± 2 μm

信号格式

通道数
2个
量化
16位线性量化
采样频率
44.1 kHz
通道位速率
4.3218 Mb/s
数据位速率
1.9409 Mb/s
数据:通道位
8:17
错误校正码
CIRC
调制方式
EFM
1.gif (, 下载次数:58)

gif(2007/11/14 14:17:57 上传)

1.gif

最后编辑Genius 最后编辑于 2007-11-14 14:27:25
TOP
17#

回复: 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有多大?

您是说最后面那个《CD唱片的录音和放音》图片吧。在一个平时经常去的论坛里的老帖子中翻出来的,相似的讨论在那个论坛曾经有过。
我想cd-da不是简单的凹坑有无来表示信息而是凹坑的长短这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cd-da记录信息的凹坑在“红皮书”规定的长度范围内是不固定的,也是连续不固定,也就是模拟的。

所以cd机从cd-da上读取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字信号,和cd-r在原理上有很大的区别。
最后编辑Genius 最后编辑于 2007-11-14 20:02:13
TOP
18#

回复: 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有多大?

原帖由 sun_ce 于 2007-11-14 16:08:00 发表
我无法认同你的看法,而且也是第一听说还要记录每个坑的深浅度,如果这样,那么光盘里面的信息不单只记录每个转换后的1,0,而且还要记录每次压制的坑的深浅,激光不单读取0,1的数据,还要起到测距的作用?测量每个......


您理解错了,是凹坑的长度不是深浅!您没有仔细看那个图吗?
[转]
CD data is stored as a series of tiny indentations (pits), encoded in a tightly packed spiral track moulded into the top of the polycarbonate layer. The areas between pits are known as 'lands'. Each pit is approximately 100 nm deep by 500 nm wide, and varies from 850 nm to 3.5 μm in length.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tracks, the pitch, is 1.6 μm.
翻译:

CD数据是用一连串微小的凹坑(pit)记录的,这些数据被编码以后紧密地排列成一种螺旋形的轨道(track),然后用模具压制在聚碳酸酯的表面上。pit之间的地方被称为“lands”。每一个pit大约有100nm深、500nm宽,长度介于850nm到3.5μm之间。tracks之间的间距-pitch-为1.6μm。
TOP
19#

回复: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有多大?

re:sprs
1、那个图的来源我会问一下那个贴图的网友,我不是学理工科的,其余的相关知识来源主要是经常听一档开播了十年的电台讲座节目,是一位在西安很有影响的工程师主持的,还有一些论坛上网友的讨论加上自己的理解
2、cdda记录的是数字信号,但这个数字信号不是单单凹坑有无来表示的,这是我的理解,对与错继续讨论,理不辩不明,讨论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呵呵
最后编辑Genius 最后编辑于 2007-11-14 16:55:45
TOP
20#

回复: APE刻为CD后,和原版CD相差有多大?

原帖由 sun_ce 于 2007-11-14 16:17:00 发表
光盘的
最小凹坑长度 0.833 μm (1.2m/s)~0.972 μm (1.4m/s)
最大凹坑长度 3.05 μm (1.2 m/s)~3.56 μm (1.4 m/s)
凹坑深度  ~0.11 μm
凹坑宽度  ~0.5 μm

是指在这个范围内的0.1刻录或者压制数据都可......

您引用我转贴的“红皮书”的规范看得出凹坑的深度是固定。我始终强调的是凹坑的长短不是深浅。
您或许理解我的话方向有错误,我转贴的那个图上没有否认数字信号是0和1组成的啊,只是不是单单用凹坑的有无来表示的,并没有“颠覆计算机原理”之意图,您再仔细看看仔细想想,呵呵
最后编辑Genius 最后编辑于 2007-11-14 17:02:2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