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SP100+WADIA 581+JADIS DA50 S 到齐图 [复制链接]

查看: 76629|回复: 197
131#

回复: 我的SP100+WADIA 581+JADIS DA50 S 到齐图

原帖由 谢桥 于 2007-10-23 15:04:00 发表
原帖由 难忘的战斗 于 2007-10-22 20:34:00 发表
  回来后赶快到音乐学院的书店又找了几张黄土味浓点的碟............


楼主说到黄土味浓的碟,倒是想请教一下了,您有什么好的推荐和家藏......


因为生在黄土地,对黄土味具有深厚的感情,我见到的有几张:
1\金伟的二胡专集"秦风".
2\牛苗苗的二胡专集"曲江吟"
3\焦杰的唢呐专集"秦塬嘹歌"
4\闫宗佰创作演奏的《黄土风情笛子作品独奏专辑》(黄土味最浓....)
附:闫宗佰:蒲乡情韵 http://www.diyun.com/download/pjqy.mp3
       为了给喜爱黄土音乐的朋友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对作者介绍如下(往上找的):
       阎宗佰生于黄河岸边临猗县张吴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家里住的是草棚,一下雨到处漏水。后来靠父亲打土坯,才盖了一眼土窑。家中经常缺吃少用,刚懂事的小宗佰便到河滩割草拾柴,分担家庭的艰难。也许是黄河涛声赋予了他音乐的天赋,加上喜好笛子的班主任吉老师的影响,宗佰在上小学时就迷上了吹笛。可父母穷得连三毛钱一杆的笛也买不起,他只能看别人吹,或借别人的笛子过一下瘾。后来,他的伙伴刘拴狗不想学笛了,便把自己三毛钱买的笛子送给了阎宗佰,直喜得他抱着笛在被窝里哭了一夜。从此,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笛,出门就吹,沿着酸枣沟边走边吹。沟里黑乎乎的,冷风飕飕,他忘记了害怕,一直吹到学校。
  这样坚持吹了两三年,由于缺乏明师指点,长进不大。正巧,地区蒲剧团在张吴演出,宗佰听说后,高兴得把割草筐扔到地上,摘了一兜酸枣,跑到剧团找吹笛师傅赵玉汉投师求教。赵玉汉被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便对他进行了耐心的辅导传授,宗佰领悟很快,更加勤学苦练。一年后,他的吹笛水平明显提高。赵玉汉又介绍他报考运城地区戏校,他激动得一夜睡不着。但由于家穷,连搭车钱也没。父亲东借西凑给了他八毛钱和二斤粮票做盘缠,宗佰怀揣两上高粱面馍,拦了辆拉炭车坐到运城。顾不上洗去脸上的煤灰,就奔向戏校,但迟了一步,招生已完,学员已定。他急得直哭,向老师们诉说自己学艺的决心和家庭的困难,老师们被他的泪水感动了,便找校长王秀兰说,既来了,就让他试试吧。王秀兰让宗佰吹了一段曲子,一下引起轰,大家都想不到这个不起眼的娃娃竟吹得这么好,于是阎宗佰被戏校破格录取。
  在戏校的五年里,他仍然天不亮就起床练功,因为没有手表,他常常是吹了大半天,又回去躺了会天还没亮。每天练功不下十个小时,练就了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这其间,他还八次自费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中央广播文工团、战友文工团、中央民族乐园、总政文工团和西安歌舞剧院向著名笛子演奏家宁保生、张森清、简广易、高明等拜师求教,不断提高吹笛技巧和音乐理论水平。1980年他戏校毕业,作为一名高才生顺利进入地区蒲剧团。在蒲剧团这个广阔天地里,他如鱼得水,如鸟在天,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技艺和才智。他曾为王秀兰、裴青莲、武俊英三代艺术家伴奏;他曾参加剧团赴京赴省演出,多次获得集体伴奏奖;他学习创作了《小康路上唱丰收》《黄河水上垣流》等四首笛子演奏曲;他结合演奏实践,还在《蒲剧艺术》《运城报》发表了三篇关于笛子演奏的论文。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在改革浪潮中,他开了间专营磁带、光盘的门面,把蒲剧名家的音像制品传到成千上万的戏迷手中。他虽人在商海,却心系剧苑。虽忙于生意,却不忘吹笛,每天坚持4点钟到店里吹,一直吹到8点钟营业,从未间断。经商之余,他还应市艺校之聘,无偿地教学生吹笛;为从阳泉、临汾等地慕名而来的学生做辅导,为培养蒲剧乐队接班人而无私奉献着。
  他在经销光盘、磁带时,发现笛子独奏曲特少,便突发奇想,以自己的艺术积累和畅元发合写了《蒲乡情韵》这个笛子独奏曲。曲中化用了蒲剧的滚板哭腔、二性、辽板和紧打慢唱等板式曲调。演奏技法上他采用了三个半孔和上下手揉按(明心按:原作揉弦,我以为笛子无弦可揉,故改之),使曲子圆滑清润,灵巧舒展,如鸟鸣空谷、莺啼幽林,缠绵委婉,悠扬动听。他在电话中给广州太平洋音像公司经理一试吹,经理听过喜不自胜,当即在电话里拍板,要为他出笛子独奏光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听了他的独奏后,评价说:“阎宗佰的笛子演奏功底扎实,技巧全面,艺术修养深厚。对乐曲的处理音色多变,手法丰富细腻,意境深远,韵味浓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台湾琴园乐团团长林谷珍在西安音乐学院听了宗佰的演奏,惊叹地说:“大陆的笛子水平太厉害了,像这样的笛子演奏家是难得的。”当场邀请宗佰到台湾去办音乐会,并答应为他出笛子专著。
     《蒲乡情韵》轰动了全国音乐界。中央民族乐团笛子演奏专家宁保生听后高兴地说:“中国的笛子演奏,五年才能蹦出这么个好曲子。”全国各地的文艺团体纷纷向他讨要曲谱,争相吹奏。现已有上海民族乐团的俞逊发、内蒙歌舞团的李震、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的肖里等笛子演奏家在音乐会上吹奏了他那富有河东地方色彩和蒲剧风味的《蒲乡情韵》,反响强烈,颇获好评。
最后编辑难忘的战斗 最后编辑于 2007-10-29 13:27:56
TOP
132#

回复:我的SP100+WADIA 581+JADIS DA50 S 到齐图

有机会欣赏一下黄土派画家刘文西及其弟子王胜利的黄土油画......天哪!美!
TOP
133#

回复: 我的SP100+WADIA 581+JADIS DA50 S 到齐图

原帖由 难忘的战斗 于 2007-10-29 11:11:00 发表
原帖由 谢桥 于 2007-10-23 15:0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难忘的战斗 于 2007-10-22 20:34:00 发表
  刘拴狗不想学笛了,便把自己三毛钱买的笛子送给了阎宗佰,直喜得他抱着笛在被窝里哭了一夜。.......


楼主说......

看得心酸啊,刘拴狗也算是为国家笛子演奏做了大贡献的了!
TOP
134#

回复:我的SP100+WADIA 581+JADIS DA50 S 到齐图

谢谢楼主推荐!这几张盘估计不会那么容易找齐,慢慢寻吧!王向荣和朱仲禄的CD到了,呵呵,晚上学习了汇报听感。
TOP
135#

回复:我的SP100+WADIA 581+JADIS DA50 S 到齐图

真正的好声音在你环境最安静、你心无挂碍、忘记刻意挑器材不足的时候一定会发出来。
难忘的战斗-你表述的太好了,这是一种心境,是融入音乐后的感受。
TOP
136#

回复:我的SP100+WADIA 581+JADIS DA50 S 到齐图

流口水中。。。。。。。
TOP
137#

回复:我的SP100+WADIA 581+JADIS DA50 S 到齐图

找音乐碟除了在熟悉的卖发烧碟的地方外,一般当地音乐学院的书店碟应该比较全,如果当地有“天天艺术”书店,那更方便了,好技术的音乐一般较多,不一定是发烧碟。
TOP
138#

回复:我的SP100+WADIA 581+JADIS DA50 S 到齐图

寒石所推荐的兰花花那碟确实味道很好,尤其第一首“女儿歌”。。。前年冬有一次我一个人开车从西安往陕北吴堡工地走,从上午放这一张碟(寒石刻的)重复到晚上,在黄土山里因冰雪堵车到第二天中午才到,所以重复听到第二天。。。夜间堵在雪地里裹个老羊皮袄一个人听的很认真。。。。
    王向荣的是个清唱,我买回来当天听了一次,后来一直再没认真听,看来的抽时间再听一次啊!
TOP
139#

回复:我的SP100+WADIA 581+JADIS DA50 S 到齐图

TOP
140#

回复: 我的SP100+WADIA 581+JADIS DA50 S 到齐图

原帖由 tou120815 于 2007-10-30 19:11:00 发表

哈哈,就这俩个表情,您就从学士变成博士了!!恭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