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听风吹柳花的老南京号角音箱有感
我是在二年前认识风吹柳花兄的,当时是想去看看他准备出让的一部普及型器材。
见面后只经三言二语,风吹柳花兄就看出我是一只‘菜鸟’,由于他在电子通讯方面的专业背景、发烧资历和灵性,经过他摩过的的器材足够让我这只‘菜鸟’兴奋不已了。照理他完全可以让我先听那款准备出让的普及器材,成交后再礼节性的给我听听那些稍好的器材就可以了。但是,他却主动地、不厌其烦地把他搭配最好的系统放给我听,还给我不断点拨,启发我的悟性。俗语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加上我还不算太笨,先听极好的,再听普及型的,我就马上感觉这部普及型的器材与他自用的器材之间的距离实在太大了。 “如果买这部器材是不是我的升级力度还小了点?” 我下意识地脱口而出。一出口,我自己感觉这话问得太唐突,想不到他却坦然地回答我,“是的。”唉!这不是自己在挖自己的墙脚吗?
在以后的二年中,我通过网络向他又请教了一些问题,包括请他分析他当时要转让的器材的不足之处,他都能如实和盘托出!结果可想而知,尽管可能发生的数次转让都‘黄’了。真妙了,他化了不少长途手机费用,无形中当了我的义务启蒙老师,但结果是他亲自劝我去选择更适宜的器材,‘赶走’了我这个客户。
因此,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个非常坦诚,十分专业的发烧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