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D--622DVD试听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 260238|回复: 1001
121#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纯净水也可以加点糖的,可与普通水加点糖还是有区别吧!?
想得到“最好”,先踏踏实实去提炼纯净水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2#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charlle 于 2007-9-14 22:35:00 发表
这个帖子已经完全变成的无聊的骂战了,其实各个人都有个人的取向,记得有位前辈曾经说过,修道者,当知所修之道。英国产品,德国产品都各有其特点,各有其宗旨,就是说知道自己要追求的风格目标。不同风格之间非要追......


《黑毒》的确是张不错的唱片,我大概八年前就买了。她虽然不错,但也是一张非常考系统的唱片,播放好它不容易,常常出现的问题是中频透明度不足和低频缺少重量感,甚至高频过明亮等。很大程度上这是系统的问题,不是唱片的问题,这张唱片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背景干净,信息丰富,瞬态表现非常好,声音晶莹剔透,弹跳感、鲜活感、透明感、钢琴的质感、琴体的共鸣感等都非常不错,播放好了不至于“被批的不知所以”。当然,要和这些大师们心目中的真实高级钢琴声比,毫无疑问那肯定差距明显。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3#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老哥兄所言:“老浦东能主动送去让松香兄评论,说明老浦东已在622上作过探索和努力,并取得一定的心得。不论是否能被大家接受都应该宽容一些”。这一点我是完全同意的。所以我们在实事求是摆问题的同时,也提示一些改进的建议,并非恶意攻击。
再说,这些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说,老浦东恐怕是很难“自我发现”吧!?别人帮忙指出来了,老浦东是不是应该按照别人的方法去“验证”一下呢?我想,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自我发现不了的问题别人帮助你找到了,经过“验证”又确实存在,这就有了改进的方向,提高的起点,这才是正常人的思维方式。
但是老浦东的表现并非如此!明白人都会失望。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4#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sprs 于 2007-9-15 2:26: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9-14 18:44:00 发表
纯净水也可以加点糖的,可与普通水加点糖还是有区别吧!?
想得到“最好”,先踏踏实实去提炼纯净水吧。


是的,和欧博刘总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曾说过,“首先把失真做到尽可能小,然后稍稍加一点味道”。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境界,那就是纯然不加任何味道的器材,放出来的音乐绝对不是缺乏音乐味的。任何以没有染色来解释音乐表现力不佳的器材都是在假借没有染色之名来遮盖自己的缺陷。

当然我所说的不加任何味道,并不是不用补品元件校声,反而是更加小心翼翼的选择补品元件或者非补品元件校声,反复试验和试听,最后达到或者说是接近没有染色的境界



说的对极了!能有此体会兄弟已是高手中的高手了。希望有时间多交流!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5#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sprs 于 2007-9-15 3:2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9-14 23:44:00 发表
《黑毒》的确是张不错的唱片,我大概八年前就买了。她虽然不错,但也是一张非常考系统的唱片,播放好它不容易,常常出现的问题是中频透明度不足和低频缺少......



钢琴的好录音,好版本并不少,至于《黑毒》,我只是想说明她有那些优点,播放好了并非一无是处,不至于“被批的不知所以”。平时听得相对较多的还是古典钢协类作品,甚至经典钢琴练习曲等,《黑毒》这类爵士钢琴也是偶尔听听,不要小看那些经典钢琴练习曲哦,那是展现钢琴质感和演奏技巧的经典音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6#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好了,今天有活动安排,大家继续聊,祝大家享受每一天!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09-15 08:19:31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7#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sprs 于 2007-9-15 21:53:00 发表
原帖由 东月 于 2007-9-15 21:03:00 发表
很难说欧博经理就是对的


补充一个事实,我听过他设计的一个CD机,原来的试验板我听过,好得很,经他的手设计为成品CD机之后,声音一塌糊涂,难听......


典型的“电路整合能力”低能现象…………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8#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sprs 于 2007-9-16 2:44:00 发表
可能我表达不清楚,试验板只是试验了一种新的升频滤波方案,在欧博成品CD机的基础上搭棚做的,结果声音好好。

那个研发部头头做的工作是按照实验成功的升频滤波方案,重新设计一款全新的CD机,虽然电路原理是不变的,但是他由于不屑于hifi校声,最终设计出来的产品很难听,连原来的CD机都不如。大家应该都知道欧博本来的CD机是北欧设计的,里面还是有很多校声的学问的 。决不是只是电路原理的问题。那个人的问题也不仅仅在于低能,而在于他不相信音色,不懂得hifi的艺术。



我说的也就是这意思。“电路整合”是有学问的,这在产品里体现为“产品的完成度”。一些电路分开连接试验、试听,包括测量,都非常理想;但是电路整合在一起后,就产生了相互干扰,结果面目全非。这就与我们通常说的所谓“校声”没有多大关系,完全是工艺技术和理论技术方面的问题了。
如何防止“电路整合后的相互干扰影响”是对电路原理更深层次了解应用的学问。
有人不是说:音响没有什么技术可言,没有什么学问么?
我看,基本的工作原理的确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了。但是看上去简单,其实是比较复杂细致的“电路整合”上就大有学问。不然怎么同样的电路、同样的元件,只是电路整合分布布局走线不同,声音就面目全非呢?就算你使用了所谓的”发烧级“的不同的元件去”校声“,能够解决电路整合后相互干扰问题的”结果“吗?不行的!!信噪比往往就能够反映出这些问题的存在。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09-16 15:04:45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9#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两个问题:

所谓的"纯净水",是什么?

所谓的“校声”,又是什么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30#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所谓的"纯净水"、原汁原味=接近现场。?  
那么,录音和母带后期制作又怎么去“严格要求”才行呢?

所以,个人认为对音乐软件的还原系统而言,所谓的"纯净水"或者说原汁原味=接近工作母带。这样就比较现实,比较客观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