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古尔德和GV
今天和大家谈谈哥德堡变奏曲和古尔德。很多艺术家将一生奉献给巴赫,反复研究甚至编订他的作品。拉敏,卡尔.李赫特,瓦尔哈,兰多夫斯卡,图雷克,古尔德……这次要谈谈哥德堡变奏曲(GV)。作为一个爱乐者,不管如何,巴赫的GV是不能回避的。一直以来,GV都是很多钢琴家和大键琴家最钟爱的作品之一。她的地位甚至不逊色于WTC。兰多夫斯卡的历史录音极富灵气,轻灵飘逸;图雷克速度极慢而有更多的冥想性。罗森的版本很扎实而赢得了3星评价。盖德三重奏的版本弦乐异常优美。莱昂哈特大气,Pischner睿智而舒缓悠扬,而平诺克富于灵感而清新……..
古尔德几乎录过巴赫的全部键盘作品。古尔德的GV(哥德堡变奏曲)最有名,但帕蒂塔(又称古组曲和德国组曲)质量最高。和玻利维亚著名小提琴家拉雷多合作的巴赫小提琴奏鸣曲最优美,伤感。
古尔德录过3次半的GV。GV是他一举成名的作品,而晚年录的最后正式作品也是GV。冥冥中是一种宿命:从GV开始,晚年又重录,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啊,但他最终交出了一份很不错的答卷。其实有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他的55年GV的名气最大,质量也最高,所以很难超越。我想这主要是他在晚年(81or82)又有所感悟,是艺术家对自己的反思和不断超越吧。听这两次录音,是完全不同的。55年的版本春风得意马蹄疾,速度很快,富于朝气和活力。新鲜,极富创意。这个演绎是一个公认的演绎巴赫的里程碑,盛名长期以来一直不衰。晚年的版本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历尽沧桑,蓦然回首。更多的是沉思,自省,超脱,严肃与感情兼具。虽然触键仍是那样短速和敏捷,声部仍然是那样清晰,但思想与内涵已大不一样。他在录完这部作品,一周后便脑溢血死去,可以说古尔德这部作品是用生命铸造的。是这种用生命换来的超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啊。古尔德的GV是独特的,没有人象他那么有创意。他是借助GV来表现自己思想和感情。他从来没有模仿过别人,他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古尔德的GV不是世俗的表达,可以说古尔德这部作品甚至是后现代主义的先声。古尔德的GV已经抛离了传统,他给这部作品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和思想。他的作品是超越时代的,也是永恒的。
所以说,不管其他艺术家对GV有多少贡献。GV是属于古尔德的(说得可能有点夸张,哈哈),这仿佛已成为古尔德的代名词。生命虽已中止,但艺术永存。古尔德是为巴赫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