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复制链接]

查看: 27860|回复: 185
161#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深圳北佬 于 2007-8-31 12:30:00 发表
历史上最大的模拟与数字之争是爱因斯坦和波尔,那才是科学论战啊...



非常经典的科学论战!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2#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8-31 11:26:00 发表
哎。。不是我说你。。你到现在还一直在犯酸。你咋不说洲际导弹/卫星/空间站是靠陀螺仪定位的呢?那玩意电子就干不了。电子技术用来描述自然地机械震动仍然有很不靠谱的地方,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而你认为唱片这个东西对于工业界没有贡献?你不了解就不要瞎说啊。机械行业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就是靠粗纹唱片的灵感发展而来的,最早的精密粗表面糙度量仪就是用的特制唱头+高通滤波器组成的。这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精密制造及检测的母亲。没有这些技术,现代电子行业根本就无从谈起,因为没有能够达到精度的机械运动,芯片制造就无从谈起,而只有有了芯片之后才有了足够方便的数字处理方式。你仍然在主观的考虑有关机械的这些问题。因为你并不了解。到底谁推动了谁呢?二氧化硅直接靠电子技术就成了芯片了?现在的lp不可否认的运用了众多精密仪器领域的成果。他即使是整体落后也仍然是高技术集成产品,如果有厂家把目前的尖端制造技术应用的lp的制造上他仍然是非常先进的。另外,原子钟并不是数字/电子方式的,那只是一个高精度的物理设备。他是靠记录原子受激振荡的次数(非频率)来进行计时的。其所谓精度是每多少次震动为一秒。而不是每秒震动多少次。原子钟的初始单位标准是从机械式钟表记录天体运动周期得来的。

       电子可靠吗?一颗100w吨当量的氢弹在高空爆炸的电磁波足以摧毁所有北美所有电子设备。这还是比较脏的方式。第四代核武,也就是所谓的“干净核武”从不面向其他目标,目标就是摧毁电子设备。少数几个国家已经有了门槛技术,只是造或不造的问题。什么东西都有弱点。但是不能靠批评另一个东西的弱点来抬高自己。
       我,以及这里的很多烧友从来没有否认过数字方式的先进,可是它足够先进到彻底抛弃模拟吗?做不到。你能把麦克风做成纯数字而没有机械部件的吗?不能,有也是在实验室里面。你能把扬声器做成纯电子的吗?倒是有成品了,你见过有人买吗?你能把放大器做成数字的吗?倒是有用icepower模块的放大器。。除了枪手吹一吹,我也倒听过一次,那玩意声音垃圾的很。
  
         所以,你说lp不好是一回事,顺带批评机械就是大大的错误。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必然。而用这个必然去否认前人或者以前的科技是大大的错误的。


叙述客观事实是对的,但是把客观事物随便延伸就变成不客观了。Surface roughness measurement里的确是有触针法。但是请您考虑一下:触针法是“特制唱头+高通滤波器”吗?首先,用了触针的东西就能套上“特制唱头”的衔头了?那工业界就真的到处都是特制唱头了,干脆把工业界称为唱头界好了。另外,仅仅是“高通滤波器”吗?低通的要不要?请三思。这里提供一段参考资料:“大量的测试表明,高于400Hz的信号即不是被测表面粗糙度所引的信号。”须知,噪声滤波和波度滤波这两者对触针法都是不可缺的,一个低通一个高通,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想一想。

建立一个谎言一句话就够了,但要推翻一个谎言,很可能要千言万语。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您写的是谎言,只是请允许我提一个建议:这里很多网友并不是您的那个专业的(包括我),所以您的观点的客观性很重要,我们从您身上学习知识,我们都靠您的。比如说触针法,只要说出它是触针+传感器+驱动器+指零表+记录器+工作台,那就是完全客观的,除了这个之外,我相信您关于触针法的其他说法,可不是100%经得起考证和推敲的。

最后,我整个贴子所表达的意思是:对于音频信号的纪录和读取这个特定的环节,我希望模拟的机械方式退出舞台,而采用全电子的数码方式。这个并不是否定模拟技术和机械技术,我只是想让上述的这个特定的环节能得到数码电子方式的更好照顾,这个观点相当合理。这好比让老运动员退休,让给年轻力壮的运动员那样,并没有否定老运动员以往所取得的成绩,老运动员这个年龄和经验,更适合担任教练或者其他适合的职务。谁更适合这个位置就让谁上,这才是科学的精神。总是不让老运动员退休,硬是要他不断强化锻炼到处比赛,表面上似乎是尊重他,实际上则是大家都蒙受损失。您说对不?
最后编辑felixcat 最后编辑于 2007-08-31 14:46:41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63#

回复: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做过把数据拷贝到半导体存储器中,然后输出SPDIF,好于光驱...
TOP
164#

回复: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高通滤波除去的那些低频信号实际上是平面度/直线度/园度误差等形位误差。不属于精度误差范畴。目前却是有形位误差,精度误差可以一起测量的设备,可那是通过超声波,光学传感器以及大量程的传感器不经滤波直接获取的信号,后期直接经过一定算法完成数值处理,并不需要加任何滤波器。但在早年还在使用指针的年代必须去除形位误差来的影响,这直接导致测量表面为非平面时需要导轨。事实上避免撞表是搞测控的学生在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的事情。而高频信号不会对指针式粗糙度量仪最后取的平均值,也就是最后的表面粗糙度数值造成明显影响,因为最后的结果是要通过积分器的。而附着于粗糙度信号上的高频信号不会对此造成影响。各种粗糙度在标准的测量速度下数值基本一定,而对于细致的表面就要减小测量速度
   早期的量仪其结构就是触针+高通滤波。而那个相对唱头具有更大惯量触针跟单声道唱头是一样一样的结构。它不是垂直于被测工件表面的。而是像唱针一样,针杆和表面有一夹角,但针尖垂直于表面。你那个400hz,并不是一个硬性的标准。不要再断章取义了。对于不同的表面是要采用不同的测量速度来避免各种影响,所以避免高频产生的误差是有办法的。在早年,形位误差和粗糙度是需要分开测量的就是这个原因。因为粗糙度量仪得不到形位误差。

仅凭一些引用你还是不会明白这东西到底是怎么个样子,现在的老粗糙度量仪一般学生已经不会用了,因为涉及到的经验问题太多。另外我批评你不加思索就对你不明白的东西妄作评论难道说错你了么?批评你酸是没有错的。
最后编辑tallicaboy 最后编辑于 2007-08-31 15:28:11
TOP
165#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8-31 15:21:00 发表
而那个相对唱头具有更大惯量触针跟单声道唱头是一样一样的结构


单凭您这一句,我就觉得没必要再跟您讨论了。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66#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7-8-31 0:16:00 发表
有的人10W的器材玩不出1W的声音,有的人1W的器材能玩出10W的声音。


同意你的前半句,后半句嘛,似乎有点阿Q精神了。
TOP
167#

回复: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发明家真厉害
TOP
168#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8-31 15:32:00 发表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8-31 15:21:00 发表
而那个相对唱头具有更大惯量触针跟单声道唱头是一样一样的结构


单凭您这一句,我就觉得没必要再跟您讨论了。


您早就应该停止讨论了 这里很多回贴连基本的信号和系统的概念都没有, 纯粹是口水+YY.
TOP
169#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深圳北佬 于 2007-8-31 14:31:00 发表
做过把数据拷贝到半导体存储器中,然后输出SPDIF,好于光驱...


这大概就是“完全电子化”处理数字信号优势的具体反映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0#

回复: 还是发明非接触数码读取方式的人厉害啊

原帖由 非音响发烧友 于 2007-8-31 19:58:00 发表
您早就应该停止讨论了 这里很多回贴连基本的信号和系统的概念都没有, 纯粹是口水+YY.


嗯嗯,是应该停止的,之前只不过是不想其他网友被一些看似“科学”的YY所误导。

那就回到贴子主题。很多人或许以为,在音频领域内,采用非接触式数码储存媒介是最好的选择。但实际上这也并非完全如此。虽然数码的方式的确是唯一的道路,但是否是“非接触”的,则要看具体应用环境、成本等决定。

对于消费者层面的音响领域,之前已经讨论过采用非接触式并且没有机械运动的方式最佳;但是对于比如说大数据量、需要长时间保存的场合,数码磁带仍然是工业界的首选。比如说地质勘探,石油工业目前采取的最常用方法是声波勘探成像(因为只有声波才能到达地下深处并且返回清晰可用的回声)。这种勘探成本很高(对于陆地,需要大型勘探卡车、后勤等;对于海洋,需要远洋轮船和直升飞机运载人员)。声波地址勘探打交道的是低频声波(一般来讲< 100Hz)。在最早的时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是把反射回声直接用地震仪通过振针直接绘制到纸卷上。这种机械式记录绘制的方法首先是不精确,阅读也很麻烦(要用尺子量),另外纸卷也太占地方了,操作起来很不方便。所以现在当然是采用数码方式记录下来(可以看成是专门录制低频的数码录音)。石油公司普遍是采用数码磁带来储存这些信息,因为这种活数据量很大,平均来讲一天要产生几个TB这样的数据,目前来讲综合使用方式、成本、长期保存等因素来讲,数码磁带是最佳选择。数码磁带被送到处理中心后,对于要被分析使用的那些,放进大型计算机的磁带机里。这里所说的“磁带机”并不是我们目前常见的像录像带那样往里一塞了事。现代大型计算机的磁带机是一个个的大圆筒(人可以站进去),里面有一格一格像书柜那样的隔间,每个隔间放进一盘磁带。每盘磁带上面都贴了条形码,大圆筒中间有一个机械臂,当某个终端发出指令需要阅读一段数据的时候,机械臂通过扫描条形码确定某一盘磁带,然后把该盘磁带夹出来,送到磁头前读取。读出来的数据在处理的时候才暂时存在服务器的硬盘上(现在一般一个节点配20G的硬盘),处理完之后硬盘上的数据要删掉。

一盘全新的空白数码磁带售价大概是80美元。

由上可见,决定使用哪种媒介的时候不单只要看技术指标,同时还要考虑使用、存储、保存、成本等各方面因素。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