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太极 刚柔并重
【太一太极 刚柔并重】 对于功放,很难评价。
琴谱的设计师老洪有这样一段话放在说明书里面:“太一,又作太乙、太极,万物伊始状。昔王宗岳《太极拳论》有:“太极者,无极而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A-3以“太一”名之,意在琴谱在经历过音响艺术生命的轮回后,从无到有,由陋而精,至此,琴谱将以最小资的态度,服务于那些对生活有精致追求的人群。A-3浑圆稳重的造型禀承了“天圆地方”的古传统审美观,并结合了后工业时代的金属质感设计,也是为它命名太一的另一个理由。A-3的声音调校是以平衡鲜活为基点,在鲜活这一点上老关的电路设计费了不少周折,基本电路出来后,就开始修修改改,调调整整,花掉了他两个多月的时间。总算起来从外形定稿到调试完成,也将近半年了。不管怎样A-3还是以现在的太一姿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我满意了,更希望你也喜欢...... ”
虽然,这段话对太一这台功放有一些说明,但我觉得使用参照物A1与A3(太一)比较,或者能够说明一下A3(太一)有和改进。
从外观上,体型已经可以说明A3已经比A1要稍稍大,但是只是深度大了,宽度相仿,放置在桌面上不怎么占位置,重量上A3比A1重很多。从经验上看,A3的力度肯定比A1大,那么A3能否保持A1细腻的声音?呵呵~~这个见之后的详细试听报告了!
太一(A3)依旧是2个胆,而且惊奇地发现胆下的竟然是一块木板,估计这块木板一定经过特殊防变形的处理,而因为这块木变的暖暖的色彩,钢铁色的机器,先露出暖意,贴合箱体的古典木色。胆前的3个方型应该是透气孔,细细看,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防尘的海绵,可以看出设计得很细致,很小资。个人觉得,如果这个透气孔设计在两旁会更加好,免得地心吸力把灰尘垂直掉到机器里面去。
背后的接线处也做得非常高档,如果能够把音频端子输入部分也做成镀金的就更加好了!值得一提的是,发现太一开机后胆前有光在闪动,应该是在“热胆”,结束后会有小声“哔”后,就可以开声了,这种设计可以说是一个进步!
对于音箱秦风、功放太一(A3)的介绍就到这里,我准备利用各类CD进行详细试听啦!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