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留住声音历程 [复制链接]

1#
留声机概述

        留声机是一种放音装置,其声音储存在以声学方法在唱片(圆盘)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内。唱片置于转台上,在唱针之下旋转。留声机于1888年由美国发明家伯利那(E.Berliner,1851-1929)首先演示,后来逐渐取代了筒式留声机,因为唱片能比较方便地大量复制,放音时间也比大多数筒形录音介质

    

  

【留声机的发明历程】

        1857年 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发明了的声波振记器,这是最早的原始录音机,是留声机的鼻祖。

        1877年,爱迪生制造出人类史上第一部留声机,开始储存媒体的领域。在这一百多年来,不断推陈出新,从最初以锡箔制滚筒,钢针播放,导致每个滚筒只能播放几次即耗损,到现代雷射影音储存软体的DVD,已在21世纪展现出无以伦比的影音境界。

        虫胶唱片细细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以锡箔制滚筒录音,早期蓄音筒唱一次只能录制一筒,每个蓄音筒听五,六次就磨损报废。1892年,德籍技师艾米利。伯林纳以镀金的铜模作为母盘,再以硬蜡作为原料(日后的原料为虫胶,亦称洋乾漆),制成母版复制。隔年,唱片像其他商品一样开始量产。

        1879年留声机首度引进日本,1899年第一家唱片公司三光堂成立。由於当时录音及制造唱片的技术由欧美所掌控,日本的唱片必须委由欧美生产,因此,日本早期的唱片都是由外国技师渡海赴日录制后,将母盘携回欧美制成唱片,再输回日本贩售。日本第一家标榜生产留声机及唱片的公司,是1907年美国与日本技术合作成立的日米蓄音器制造株式会社。同年,日人汤地敬吾开发出平圆盘唱片的制造技术,突破欧美技术垄断。此时正值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之际,全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消费能力增加,因此,日米蓄音器制造株式会社,于1909年4月由位于川崎的工厂开始生产国产唱片。

        1910年,日米蓄音器制造株式会社增资并改组为株式会社日本蓄音器商会(以下简称“日蓄”)。日蓄成立后,除生产唱片外,留声机方面也开始量产,并与欧美等进口货相互竞争。随后,新兴的唱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日本蓄音器商会1910年成立同时,也在时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台北荣町(现台北衡阳路)设立株式会社日本蓄音器商会台北出张所,开始在台湾销售留声机和唱片,并展开录制台湾音乐的工作。据日人山口龟之助所著《唱片-文化发达史》中记载:1914年,日蓄台留声机和唱片于1910年传入台湾,至今已95年。

        唱片材质从洋乾漆到PC成分的DVD,录音技术也从单轨录音到多轨录音,播放媒体从笨重的留声机到轻薄的DVD机器。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的偶然性】

        然而,爱迪生这项著名的发明构思,却是幸福的偶然性促成的。

        一次, 爱迪生一人在静静的实验室里研究改进在纸带上打印符号的电报机。这时,电报机内的一种单调的声音吸引了他。在试图排作这种声音时,爱迪生出乎意料地发现,这是纸带在小轴压力下发出的声音。在改变小轴的压力时,声调的高度也随之变化。这就使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借助运动载体上深度不同的沟道来记录和回收声音。

        无独有偶,爱迪生在另一次试验电话的时候,发现传话筒里的膜板,随话声而震动。他找了一根针,坚立在膜板上,用手轻轻按着上端,然后对膜板讲话。实验证明,声音愈高,颤动愈快;声间低,颤动就慢。这个发现,更奠定了发明留声机的决心。

        几天后,爱迪生就画出了草图,并立即和助手干起来,留声机的主要部件,是一个金属圆筒,圆筒边上刻有螺旋槽纹,把它按在一根长轴上,长轴一头装着曲柄,摇动曲柄,圆筒就会相应转动。此外,还有两根金属小管,管的一头装一块中心有钝头针尖的膜板。经过无数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诞生了。爱迪生回忆说:“我大声说完一句话,机器就回放我的声间。我一生从未这样惊奇过。”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过后,他又从架子上的尘埃中把留声机取下来,要继续改进它,他仅在留声机上的发明专利权就超过了一百项。他是耳聋之人,能发明这样一个发声的机器已是令人惊异了。当我们看到今天的留声机时,不要忘记这上头渗透着爱迪生无数辛勤劳动的心血。实质上,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留声机所掀起的文明和发明巨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电唱机、磁带录音机、磁带录像机、激光声像机……相继问世,追朔其源头,不都是来自爱迪生的伟大发明吗?

【留声机的原理】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根据电话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会引起震动的现象,拿短针作了试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于是,他开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

        1877年8月15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让助手克瑞西按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指着这台怪机器对助手说:"这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他取出一张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雪球儿似一身毛……"。唱完后,把针又放回原处,轻悠悠地再摇动曲柄。接着,机器不紧不慢、一圈又一圈地转动着,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与刚才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唱的一模一样。在旁的助手们,碰到一架会说话的机器,竟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会说话的机器"诞生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1877年12月,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公开表演了留声机,外界舆论马上把他誉为"科学界之拿破仑·波拿巴",是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即将开幕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立即把它作为时新展品展出。就连当时美国总统海斯也在留声机旁转了2个多小时。

        10年后,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又把留声机上的大圆筒和小曲柄改进成类似时钟发条的装置,由马达带动一个薄薄的蜡制大圆盘转动的式样,留声机才广为普通大众所熟知。

【留声机与唱片发展史】

        1、1857年 法国人里昂、史考特﹝Leon Scott﹞,依人类耳鼓膜随声波振动的现象,制作名为Phonoautograph的机器。连接在号角型话筒较小一端的一片薄膜,可以模仿耳鼓膜一般随声波振动。黏于其上的一根猪鬃,可以将振动的波型,刻在用蜡烛薰黑的一张纸上。此一装置,只是记录下声波形状而已,并没有任何再生装置。

        2、1877年 法国人查尔斯、库洛﹝Charles Cros﹞向巴黎科学院提计划,拟改良史考特的设计,将音波振动刻在薰黑的玻璃板上,并且将记录玻璃板上的波纹再生出声音,可惜此计划未被通过而流产。

        3、1877年 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替西方电子﹝Western Electric﹞研究简单的自动电报中继装置过程中,意外地制造出名为Phonograph的机器,并于当年十二月发表并申请专利,也是人类史上第一部留声机。系以锡箔制滚筒,钢针播放,但因磨损大,每个滚筒只能播放两、三次而已。

        4、1887年 亚力山大、葛兰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将爱迪生的锡箔滚筒改为涂了蜡的纸筒,且以宝石针头播放,因此噪音减少很多,重复使用次数增加,寿命亦随之延长,此改良机器称为Graphophone。

        5、1888年 爱迪生不服输,立即改良其机器,使用全部蜡质滚筒,并以电池驱动的马达来代替手摇式卷筒的转动。以增加播放的稳定性。名之为Phonograph,并于当年上市。

        6、1888年 德国人艾米利、伯林纳﹝Emile Berliner﹞推出一种叫Gramophone的机器,使用扁圆形涂蜡锌版作为播放和录音的媒体,同时也可制成母版复制,大大增加唱片商业化量产的可能性,这即是今日圆形唱片的始祖。  

说明:﹝一﹞初期扁圆形唱片行进方向系由内向外移动,与现代唱片由外向内移动正好相反。﹝二﹞滚筒式录音纹路是上下、起伏、深浅刻划;而扁圆形唱片则是左右平行摇动来刻划纹路。此一改进,保持一定针压,增加讯号噪音比及稳定性。

        7、1893年 扁圆形唱片开始成批生产。

        8、1919年 已将电子放大器应用于留声机──贝尔实验室的马克麦斯菲尔德﹝J. P. Maxfield﹞及哈里森﹝H. C. Harison﹞成功地制造出全电子式留声机。

        9、1925年 传声器问世──新录音方法。

        10、1933年 发明立体声录音。

        11、1948年 CBS实验室的戈德马克﹝Peter Goldmark﹞藉着缩短槽纹间的距离及录音﹝转速﹞的减慢来延长唱片放音的时间。推出LP﹝Long Playing﹞唱片,于是唱片转速由七十八转经十六转、四十五转、至今日之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转而定型。

        说明:二次大战后,制作唱片的材料舍弃长久以来的虫漆而改用塑料,这是促成密纹唱片、LP得以产生的一项重要因素。

        12、1955年 立体声唱片开始普及。

        13、1971年 四声道立体声系统产生。

        14、1981年 未来雷射唱片产生以至今日之CD、光碟、影碟以及不可限量之未来。
分享 转发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2#

回复:留住声音历程

好贴.
科学为生活带来了快乐!
TOP
3#

回复:留住声音历程

may some not accurate,like stereo not invented in 1933,it is 1931 by EMI.
that is so shit it not use until mid-50s!:'(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4#

回复: 留住声音历程

绝对好帖
25精彩.jpg (, 下载次数:48)

jpg(2007/7/1 21:16:38 上传)

25精彩.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