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复制链接]

查看: 8843|回复: 57
11#

回复: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原帖由 pipe_organ 于 2007-7-6 18:26:00 发表
......我个人以为在现场直达声应为上品,反射声只是直达声不足的补充;否则指挥岂不是最差的位子之一了。


依据什么认为现场的直达声为上品,反射声只是补充?是否想过他们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是否想过,如果缺乏反射,声音会是怎样?!

很多发烧友想当然地认为一个场所内最好声的位置,只能是指挥的位置。更荒唐的是,这些错误观念,成为一部分人拒绝进入现场聆听音乐会的借口。

从理论和从现实来说,指挥的位置都不是一个厅堂内声音最好的位置。好声的厅堂,所谓“皇帝位”,不是音响系统那样,只有一个或几个,而是某些区域。好声的厅堂的各区域之间,音质的差异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如果觉得差别很大,就不是个好声的厅堂。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2#

回复: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原帖由 pipe_organ 于 2007-7-7 1:01:00 发表
舒兄不必上火,我也只是说说个人浅见,讨论讨教而已。


你不必客气,我也没上火呀。可能回贴简单了,但你谈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讨论问题,还是针对焦点,集中一些更好,你说?!

简单说二句。直达声还是反射声的影响,真正有意义的,准确说是残响造成的。认识声音,首先需要对残响有正确的认识。在建筑声学中,把他定义做混响,这个概念与电声的混响是有区别的。

关于露天等特定场所演奏的问题,可以这么来认识。我们听的是音乐的声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响声。音乐的创作,多是针对特定场所的,尤其是多声音乐,追求的是织体的变化,这就需要特别的厅堂。

指挥位置声音是最好的,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多人是从北京《爱乐》的一篇报道得到的信息,这个错误的信息,影响很大,成为相当一些人拒绝现场的理由。这个问题,在立体声谈过,这里其实是请教李兄,希望他能多谈谈专业知识,不便在此展开,如感兴趣,可以看看这个连接:

指挥的位置是声音最佳的位置吗?
http://lts.bbs.net/bbs/01/1606.html?sort=1&content=%D6%B8%BB%D3%B5%C4%CE%BB%D6%C3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3#

回复: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4#

回复: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7-8 23:17:00 发表
哈哈,这只能说明原来的设计是碰运气。以前的音乐厅大多是这样的情况,只是因为座位数少,形状和材料参考经典做法,风险比较小。现在不一样了,在新形势要求下,墙面装修材料、做法、椅子装修、地面、顶棚等等,当这些东西都修改后,音质肯定会改。专家应该能了解每样做法和材料更改以后,对声音带来的影响。所以,一般声学专家对材料应该很精通。兄提的这位估计这方面大意了。


按李兄的观点,过去是碰运气,那么现在该是凭借真本事了?嘿嘿,果真如此的话,如何解释现在这么多厅堂糟糕的音质!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5#

回复: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我是比较相信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真正做到对任何结构形状厅堂音质的控制,尤其是比较复杂的两侧墙面,这种形状结构的难度更大。两侧墙面是平面的形状,比其他的更容易获得好声音。

除了矩形、扇形外,还有一种特例,圆形是个特例是卡内基,这个好声的典型,是所谓圆形。准确说,应该是个“8”字形,舞台的那个圆,比听众席位这个圆形要小多了。

这种设计有的声音好,有的很糟糕,如北京展览馆剧场,也是个圆形设计的厅堂,但却是个衰声的场所。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圆形礼堂,音质之好,远近闻名。实地看上去,仿佛是个缩小的卡内基大厅。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6#

回复: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圆形的变形,不是椭圆形,而是运动场型,也就是目前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设计。这种形状结构的厅堂,两侧墙面是平面,不是弧形的,似乎更容易获得好音质。

类似的还有一种就是马蹄形,也可以当做是矩形的变形,如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从图片上看,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厅不是一般那样的马蹄形,而是个倒马蹄形?

北京的演出很多,前前后后盖了不少厅堂,再整不出个音质好一些的音乐厅,也太丢人现眼了!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7#

回复: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7-13 5:29:00 发表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我还是不敢有很高期望。从它的中标方案中发现,容座2000,有效容积20500,(比较一下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1976座,容积24000,同样的建筑师和声学设计团队),可以发现容积比以前小了。它池座略窄,大厅最大高度18米,演奏太顶部悬吊一个凸弧形反射体,是为池座前区中区提供早期反射声。但是这仅为早期建筑方案,后来肯定有所变动。

东艺由于容积很大,对声的吸收特别是对低频声吸收多了,所以尽管音色很好,但是响度有些问题。希望这个问题能在国家大剧院很好解决。


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好象是模仿卢塞恩的音乐厅?这种类型结构的厅堂,我还是比较充满希望的。

东艺的响度问题,不完全是吸音的结果。似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部结构和材料造成的。李兄应该注意到两侧墙面的问题!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8#

回复: 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7-17 18:46:00 发表
我注意到了两侧木墙裙和墙裙上面,以及顶面和后墙上布满的吸声材料. 但是我不太清楚的是,这些材料分别吸是哪个频段的声音.


个人对空间的肤浅认识:厅堂还是以扩散为主更好,避免人为过多的吸音。少吸音之后,响度不足的问题,似乎也比较好解决。

吸音应该考虑在自然状态下为主,不是过分依赖什么材料,而是充分利用结构,利用各种反射与扩散达到目的,尽可能少做人工吸音。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变化的,音色是变化的,音响也是变化的,但人工的吸音则是不变的。这个情况,非常类似发烧友家里的视听空间处理,老兄可能也有体验,往往越是处理厉害的空间,声音越是不理想。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9#

回复:闲话音乐厅(续) 一请李商隐大侠指正

材料问题很值得关注,不仅对音乐厅建设,对一般视听室装修,也很有意义。我是相信泥灰和有些木料比较好声。

希望能听到老兄这个方面的介绍。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