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Symposium:小提琴家 Jan Kubelik (Vol.2) [复制链接]

查看: 1816|回复: 1
1#


    捷克的小提琴家Jan Kubelik(1880-1940),大指挥家Rafael Kubelik(1914-1996)的老爸,小提琴教育家Otakar Sevcik(1852-1934)的学生,女小提琴家Erica Morini(1904-1995)的师兄。


    Sevcik现在任何一个学小提琴的都知道他,他对小提琴的练习方法影像很大,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他变成了“机械练习”的代名词。所幸Jan跟Sevcik学习时,他还没有走火入魔,在录音上听,Jan还没有走到死胡同上去,但是的确,我觉得Jan的音色多少听上去不咸不淡的感觉,不能不说跟过多的练习有关:他据说甚至每天练习12个小时以上,直到手指出血,在他那个不时兴练习的时代,实在是匪夷所思!


    Jan的风格,总的听来,是属于那种缓慢的吟唱风格,波希米亚的粗砺、野性的风格也烙在他的运弓里面。他当时被称为Paganini再世,可见有着相当扎实的技巧,但是他不属于那种华丽流利的技巧,通常是一种缓慢的演奏,例如他的Paganini无穷动,一般的小提琴家2分来钟搞定,Jan这个1905年的录音用足罕见的4分钟,显然不是电光火石的演奏。


    Sarasate的卡门幻想曲则充分反映Jan粗砺、野性的一面,开头的Habanera还比较正常,快乐章的后半程就跟泼妇骂街差不多了,音色凄苦,但是仍然不见飞驰的速度感。


    最具代表性的曲目恐怕是录了两次的六重唱了(来自歌剧Lucia的著名场景),Jan的抒情性、歌唱性、任性的揉弦、缓慢的速度在这里出色地融合一起,是我最喜欢的Jan录音。


    我觉得,Jan身上有着厚重的19世纪的烙印,特别是他缓慢的处理方式,尽管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20世纪,不过他的音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他是属于19世纪的吟游诗人。因此,尽管一战后他有心恢复昔日荣耀,但是1917年Heifetz的登场,已经预示着他的时代早已不在了。


    这张Symposium的唱片出自1991年,封面封底和说明仍然沿用原始的打印制作,显得有些简陋,封面的标识是Vol.1,不过封底也是标出了Vol.2,大约最早的策划还没有当作是一个系列吧。另外,Symposium所承诺的出版Jan的Supraphon录音,到现在也没见踪影,不知道是藏在哪个隐蔽的唱片里了还是根本没有发行呢?


后话:本文着重于本人对Jan Kubelik的聆听心得,有关他的一些基本资料以前小余整理过,大家可以参考:

http://www.wodelp.com/mybbs/read.php?tid=5833

最后我插嘴说说该链接里面提到的Gesu琴,那把琴应该是是1735年的“The Townley”,似乎不是什么好鸟琴,曾用过它的Jan活了60岁,后传到早逝的Vecsey(1893 - 1935)手中,再后的使用者Michael Rabin(1936-1972)去世得更早,现在的持有者是郑京和(1948-),上帝保佑她!-___________________-


2007-06-20.
分享 转发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2#

回复:Symposium:小提琴家 Jan Kubelik (Vol.2)

捷克的小提琴家Jan Kubelik(1880-1940),大指挥家Rafael Kubelik(1914-1996)的老爸,小提琴教育家Otakar Sevcik(1852-1934)的学生,女小提琴家Erica Morini(1904-1995)的师兄。
他叔叔叫什么?;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