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巴赫康塔塔之旅 [复制链接]

1#
巴赫是个永恒的话题。
    论坛上谈巴赫的帖子已有不少,特别是Shinelb兄的帖子洋洋洒洒,前无古人,让我受益不少,故现在继往开来,发扬参与精神,把巴赫的话题进行到底!
    不过,现在要谈的主要是巴赫的声乐作品,也是我最近比较感兴趣的东东。但由于本人基础差,底子弱,要谈论这样的话题必然是力不从心,所以在这个帖子里主要是聊聊最近听的一些巴赫声乐唱片,也请对这些音乐早有心得的朋友多多交流。而且由于我听音乐向来只求主观感受,疏于考证工作,所以这里谈的全是个人主观的听乐感受,如有贻笑大方之处,敬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正!
    我的巴赫康塔塔之旅才刚刚开始,有兴趣的朋友请一起加入!
最后编辑江月 最后编辑于 2007-06-14 16:15:09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TOP
3#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说到巴赫的康塔塔,总会想起一句话:不听巴赫的康塔塔就无法全面了解巴赫,就象不听贝多芬的九大交响乐,就无法了解贝多芬一样。
      此话听来似有武断之嫌,我们都知道巴赫的作品浩如烟海,而且无论是大无小无、键盘音乐、协奏曲、室内乐、管弦乐、管风琴,哪个不是精妙绝伦之品呢,即使巴赫从没写过什么受难曲、康塔塔之类,他也毫无疑问称得上是西方音乐之父。况且,这些声乐作品总和宗教有关,这就够让我们头疼的了,不说歌词内容难以完全明白,国内介绍这方面的资料也相对较少,更主要的是,以中国的文化教育背景,使我们与宗教音乐在感情上似乎有着许多隔阂。
      就这样,虽然我和许多朋友一样,从开始接触古典音乐时起就听了一些巴赫,勃兰登堡、管弦乐组曲、哥德堡等等,总是少不了的,最近几年对巴赫的兴趣也逐渐浓厚,唱片买了不少,自然也包括马太、B小调弥撒等几部大部头,但也只是感觉这是一种神圣、崇高的感情吧,和自己的距离还是很遥远,对于数量庞大的康塔塔,更是敬而远之。
      直到一天,在唱片店里闲逛,忽然一段熟悉的旋律在耳边悄然响起,是巴赫的康塔塔BWV147里的“醒来吧,长夜已尽”。这音乐我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改编曲,钢琴的、管风琴的、吉他的,听过不少,但原作则很少听到。这段弦乐合奏的旋律非常的饱满,男低音的歌声浑厚深情,充满慈爱、感恩、坚韧,和说不出的一种力量,顿时象电流一样,穿透了我的内心深处,泪水也不禁涌流而出......我惊叹于这音乐能包含如此深厚丰富的感情!这和一般对于宗教音乐的概念化理解大有不同,以前总认为教堂都是庄严肃穆、神圣的,甚至有些刻板,而以前也听过一些平淡、素净、单调的教堂合唱圣咏,但巴赫显然包含着更多。看看播放的唱片,是卡尔李赫特指挥的小双张版本,于是,和许多人一样,这成了我的巴赫康塔塔入门唱片。

TOP
4#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随着听到的康塔塔数量的日渐增多,我发现这的确是另一个巴赫的大世界。这不仅在于数量上,据估计,这些康塔塔的演出总时间大约占了巴赫全部作品总长度的差不多一半!其实在巴赫的时代,作康塔塔数量巨大的还有不少人,有人还作了上千部,但现在谁还有兴趣演奏和欣赏它们呢?据估计巴赫共作了大约三百部以上,而现在留存的只有两百多部,其中大半为宗教题材,是为配合教堂每礼拜的布道而作,实际上这就是他的活儿,巴赫就这样勤勤恳恳地为教堂供职,年复一年地每周供应一部康塔塔。但令人惊叹的是,就是在这种流水式的生产里,在基本固定的内容框架里,巴赫也贡献出了最精巧的构思,最美妙的旋律,最感人的音乐。
      有人会认为这些作品大同小异,听几部就够了,从音乐体验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没错,无论你听过一部或一百部康塔塔,都能体验到相同的感受。象BWV140、147、51、82、4、56、63、64等等这些名作是必听的,而其他的大部分要全部听完也不太可能,毕竟时间有限。可我有时偏偏有探索的癖好,于是我的巴赫康塔塔之旅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慢慢地,伴随着这些纯净的歌声,烦杂的生活也开始增添了几分澄明的气息。直到目前,在粗略听过的不到一百部里,感觉没有哪部是不好听的或应景之作,相反都充满着灵气,倾注着心力。每听一部“新”的康塔塔,大都会有欣喜的发现,如果更深入欣赏的话,肯定不断会有更多的体验,虽然还谈不上理解。看来巴赫的灵感乐思真的是源源不绝。有时我想,如果巴赫把这些作品里的旋律改编成器乐曲,那会增添多少美妙绝伦的协奏曲、奏鸣曲呢。
TOP
5#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我们都知道,巴赫的声乐作品与他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信仰缺失的社会里,要理解和体验这种宗教情感也许是困难的。一般来说对巴赫的评价有两种倾向,一是超凡入圣式的,离不开“神圣、伟大、崇高”之类的词语,另一种是认为巴赫也只不过是个俗人,比如也写了很多世俗的音乐,生了一大堆儿子,也要苦苦谋生,等等。在我看来,这两种观点也没什么水火不容之处,从他的音乐里,我分明感受到巴赫是一个老实的平凡人,一个用一生实践着他的信仰的平凡人。巴赫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他的信仰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而且给予了他面对各种苦难的坚实力量。另一方面,如果说巴赫是超凡的话,那么我觉得他的超凡并不只在于虔诚的信仰(他那个年代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信仰着某种宗教的),更在于他的音乐超越了普通的宗教仪规和教条,而直达信仰的核心,比如他的一些管风琴曲当时被教会认为不适合教堂演奏,还有在B小调弥撒里巴赫融入了对万物终极创造之源的全部崇敬和赞颂,以至使作品长达两小时,根本不适合于教堂礼拜仪式使用。上帝对于他不是一个概念,一种可能性,而是真实的存在,他对上帝的赞颂、对舍身救赎世人的耶稣基督的信靠、对纯洁之爱的渴求,全在这些日常写作的圣乐作品里了,而他自己从没想过这些作品会流芳百世,也没料到他会在后世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对于浮躁的现代人来说,这份平常心已是愈加难得,所以,我们太需要巴赫了。
      相比于巴赫的器乐曲,我觉得这些声乐作品更倾向于表达丰富细微的思想情感,更有人情味,但又明显不同于一般世俗的情感。巴赫向我们展现的宗教感情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人类最高贵、美好的感情在对永恒终极之爱的追求中的净化和升华,唯其纯净,才会产生出感人至深的力量,唤起沉睡的灵性。难怪这些音乐至今还吸引着许许多多的现代人,召唤着许许多多的音乐家去深入地探求。巴赫的名言:音乐的唯一动机在于赞颂上帝,纯化灵魂,这在他的圣乐作品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TOP
6#

回复:巴赫康塔塔之旅

顶!;P
TOP
7#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待续)
TOP
8#

回复:巴赫康塔塔之旅

先顶后看,绝对支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我是把巴赫当一个平凡人看待的。他的思想其实很单纯,他的康塔塔是献给上帝的,他非常勤奋而富于灵感。他的音乐作品和人类信仰紧密相连,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他的康塔塔已经超越了世俗,成为人类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力量能够超越人类的信仰。我听康塔塔是刚入门,我也是从140和147开始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顶一下....再参与一下...
TOP
11#

回复:巴赫康塔塔之旅

最近听了他老人家的圣诞康塔塔作品OP248 听后也很受感动 不知道听过的朋友感想如何?
TOP
12#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原帖由 靴迷 于 2007-6-12 23:16:00 发表
最近听了他老人家的圣诞康塔塔作品OP248 听后也很受感动 不知道听过的朋友感想如何?



BWV248是《圣诞节清唱剧》吧,我也很喜欢这部作品,后面会谈到的
TOP
13#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关于唱片

      接下来谈谈我们最感兴趣的唱片。

      以现在的国情,想在音乐厅甚至教堂欣赏到巴赫的圣乐,机会真是少之又少。幸亏近半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音乐家为这些不朽的作品贡献出了卓越的才华,留下了大量唱片录音,构成了一个不断丰富的巴赫声乐作品大世界。有兴趣的朋友可在巴赫康塔塔的专门网站bach-cantatas.com查找到大量的作品、唱片、音乐家的信息,而在此就不详细介绍了,因为我所知也不多,只想分享一下自己听过的一些版本,这些唱片现在都还比较容易买到。

      据介绍,从上世纪40年代中起,巴赫康塔塔就开始被录制成唱片,一直到现在,还不断有更多新录音版本诞生。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全集共有四套,分别是Hanssler出品的Helmuth Rilling版(1969-1985),Teldec出品的Nikolaus Harnoncourt和Gustav Leonhardt合作的版本(1971-1989),Brilliant出品的Pieter Jan Leusink版(1999-2000),最后还有新鲜热辣刚完成的Ton Koopman版(1994-2006)。另外,BIS出品的铃木雅明版已出到35集,而引人注目的加德纳的巴赫2000朝圣之旅虽已录制完全部康塔塔,但Archiv只出版了其中12张(其中一部分还是90年代的旧录音),其余的已从2005年起由加德纳自己掏腰包出版,至今尚未出完。

      全集以外,还有很多选集,首先是大名鼎鼎的卡尔李赫特,他从1958年至1979年在Archiv共录制了75部宗教康塔塔,再版为26CD,成为很多乐迷的入门和首选版本。其次是Fritz Werner版(Erato),他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共录制了约60部,有一些早期的单声道版还重复录了立体声版,这些唱片加上其他受难曲等四大名著已由Erato再版成30CD的廉价套装。

      此外,来自二战以来四位历任莱比锡托马斯教堂乐长的录音也很著名,他们是Günther Ramin, Kurt Thomas, Erhard Mauersberger和Hans-Joachim Rotzsch,据说他们的演绎延续了正宗的巴赫传承。

      数码录音时代,Philippe Herreweghe的版本最为著名,从1987年起,已陆续出版了几十部,虽然这项工程仍在继续,但Herreweghe表示他无意再弄一个全集。

      至于更多的其他零散录音就难以统计了。好了,这个世界已足够精彩,我们也没太多的精力去研究。在这么多的版本里,要选出一个“权威”或“首选”版本,其实没可能也没必要。音乐家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巴赫的不同侧面的美妙之处,种种不同演绎风格、演唱方式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现代乐器和古乐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大相径庭,他们不能互相取代,这是我在听过一些版本后的感受。另一方面,虽然我经常有收集全集的爱好,但也觉得没必要收一套康塔塔全集,因为按保守估计,一套全集至少也要六七十张CD以上,就算买了也难以一一认真听完,而且只听一遍是不够的,除非只是出于收藏的癖好。正如面对一席丰盛的自助餐,尽管垂涎三尺,最终也只能吃下几小盘,而细细品尝也许更为重要。我更愿意多听不同演奏风格的版本,这样能让我尽情领略巴赫世界的精彩纷呈之处,从不同的视角趋近于了解一个完整的巴赫。
TOP
14#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7-6-12 18:38:00 发表
我是把巴赫当一个平凡人看待的。他的思想其实很单纯,他的康塔塔是献给上帝的,他非常勤奋而富于灵感。他的音乐作品和人类信仰紧密相连,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他的康塔塔已经超越了世俗,成为人类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对S兄这张LP的内容很感兴趣,好象是众赞歌集吧?没听过,能否介绍一下?
TOP
15#

回复:巴赫康塔塔之旅

是140和14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原帖由 dctt 于 2007-6-12 22:32:00 发表
顶一下....再参与一下...[attachimg]10497[/attachimg]



christopher coin的大提琴唱片见过一些,但指挥的东东还从没听过,不知他录的巴赫康塔塔还有几张?演唱者都是名家啊
TOP
17#

回复:巴赫康塔塔之旅

下面谈一些最近听过的版本
TOP
18#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一,卡尔·李赫特(Karl Richter)

      这个就不用我多废话了,其经典的地位早成定论。卡尔·李赫特师从托马斯教堂乐长Günther Ramin,后任托马斯教堂管风琴师,直接继承了来自巴赫本人的莱比锡传统。他的这套康塔塔选集可谓阵容鼎盛,风格纯正。他不是从乐器、演唱方式上追求“形似”,而是从精神内涵上力求表达巴赫作品的庄严、崇高、深刻,使这套录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然而,卡尔·李赫特并不是巴赫康塔塔的全部,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乐运动的发展,卡尔·李赫特也代表着一种风格、一个时代的终结。在李赫特的“老派”风格里,通常乐队比较厚重,合唱团较庞大,唱腔强调戏剧性,速度较稳重,这种纪念碑式的宏伟风格在演绎一些悲剧性、戏剧化或庄严深厚的作品里达到了高山仰止、感人至深的效果,如马太、约翰受难曲、康塔塔BWV4、140等,但演奏其他较轻灵或感情丰富的作品时,则稍嫌生硬了,远不如古乐版本的婉转细腻。独唱家们虽然都是大腕,但处理不同风格内容的作品似有千人一面之感。听李赫特版,最好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心情。

TOP
19#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李赫特的版本如果不想买太多的话,自然要推荐这张小双张,这六部都是最热门的作品,特别是BWV140,147,51。还有BWV202“婚礼康塔塔”在全集中还找不到呢,因为这是属于世俗康塔塔。

TOP
20#

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