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 [复制链接]

查看: 43668|回复: 144
51#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科的DD谈起

原帖由 深圳北佬 于 2007-5-19 10:06:00 发表
松香兄起的好早啊!
干脆不用偶合电容,全直耦,透明度好啊!就是工作点难调,呵呵......


非常对!就算工作点调好了,开机瞬间也是会明显漂移,不很“专业”的朋友使用就容易出大问题的。所以,为了安全,批量生产的大多数机器,耦合电容还是要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2#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科的DD谈起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19 6:25:00 发表
电解电容是使用了“电解液”——才获得了体积小容量大的突出优点,但是能不能把“电解液”——应用到上面说到的这样一些类型的电容中去呢?


但是,不管什么配方的“电解液”——对大多数金属来说都是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所以电解液对金属极板是有选择性的。

由于引出脚方式的不同,引出脚采用焊接材料焊接引出,焊接材料对金属极板也是有选择性的。

这样一来,符合焊接材料选择性的金属极板,同时又符合电解液选择性的金属极板就难找到了。所以引出脚采用焊接材料焊接引出类型的电容,我们能见到的基本上都不是电解电容,因此按体积比,这类电容的电容量就比较小。

那么这类电容提高电容量的手段,就主要依靠增加极板面积;减小极板间距;以达到增加电容量的目的了。

但是极板间距离与耐压有关,不能无限的小。所以绝缘介质材料也不能无限地薄。
极板面积加大,体积就会增大,在满足极板损耗要求的情况下,极板尽量做薄些,体积可以减小。但是也不能无限地薄,否则极板损耗将明显增加,结构上的优良特性将荡然无存。
因此,电容量/体积,这类电容就比较小啦。

通常情况下,相同品牌,耐压容量相同的,体积大些的一般金属极板会厚些,极板损耗小些,性能也就好些。电路板空间够,选择体积大些的声音表现会相对好很多。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3#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科的DD谈起

原帖由 老哥 于 2007-5-19 14:1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19 12:4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深圳北佬 于 2007-5-19 10:06:00 发表
松香兄起的好早啊!
干脆不用偶合电容,全直耦,透明度好啊!就是工作点难调,呵呵...... [/qu......呵呵,未必吧


当然不绝对,高文等一些机器就做的非常好,我感觉很有些难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4#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科的DD谈起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19 6:33:00 发表
前面说过:      当电流流过电容两金属极板时,两金属极板就会产生电场;如果这个电流是交变的,两金属极板在交变电流的作用下,就会产生与交变频率同步的交变振动并在(电场)振动力与反(电场)振动力的作用下产生了额外的“杂波”。

薄膜电容也不例外!怎么办呢?


办法总是比问题多,只是需要继续努力而已。
————记不清是谁说过这样的话了,意思大概就这样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5#

回复: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科的DD谈起

为了减少两金属极板间振动的影响,卷绕紧密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另外人们还想到了将金属直接紧密地“镀”到绝缘介质材料上,这样带来了两个主要的好处;
1、金属电极紧密地“镀”到绝缘介质材料上合为一体,电极就受到了绝缘介质材料的“牵制”,实际上相当于电极质量=电极(质量)+绝缘介质材料(质量),合为一体的极板质量增大了,电场力不变时振动的幅度就减小了。
2、金属电极“镀”层的厚度能够非常好地得到控制,可以真正实现“在满足极板损耗要求的情况下,极板尽量做薄些”的工艺要求,而且更方便卷绕,令卷绕工艺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6#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科的DD谈起

为了减少两金属极板间振动的影响,卷绕紧密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另外人们还想到了将金属直接紧密地“镀”到绝缘介质材料上,这样带来了两个主要的好处;
1、金属电极紧密地“镀”到绝缘介质材料上合为一体,电极就受到了绝缘介质材料的“牵制”,实际上相当于电极质量=电极(质量)+绝缘介质材料(质量),合为一体的极板质量增大了,电场力不变时振动的幅度就减小了。


2、金属电极“镀”层的厚度能够非常好地得到控制,可以真正实现“在满足极板损耗要求的情况下,极板尽量做薄些”的工艺要求,而且更方便卷绕,令卷绕工艺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这样是不是就最好呢?——不!
因为电场力是在两极板之间产生的,虽然振动的幅度减小了,毕竟还是存在。


人们又想到了把两个极板同时紧密地“镀”到一片绝缘介质材料的正反两面上的办法,这样它们两个极板之间产生的那点电场力就起不了作用了,他们几乎完全受到了绝缘介质材料的“牵制”,也几乎完全消除了这些极板振动的干扰,令声音更加纯正自然。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双膜电容”。
到目前为止,“双膜工艺”应该是最好的工艺类型之一了。“双膜电容”的典型代表有WIMA  MKP-10等。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7#

回复: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科的DD——常见电容内部结构谈起

DIY电容!哈哈!我还没有想过,几P的倒是在二十多年前自己弄自己用过,主要是当时买不到,被迫出来的。现在想想好可笑,没有任何封装,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最后还是拆除了。
深圳北佬兄能不能详细说说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8#

回复: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科的DD——常见电容内部结构谈起

老哥兄介绍的俗称“千层糕”?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9#

回复: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科的DD——常见电容内部结构谈起

今天好象速度快些了,大家是不是体会一样?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0#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科的DD——常见电容内部结构谈起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20 20:36:00 发表
今天好象速度快些了,大家是不是体会一样?


今天又是慢的出奇!来的人也少了许多,闪……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