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庸俗一把,晒晒我的几款贝小协! [复制链接]

查看: 12890|回复: 43
1#
施耐德汉/约胡姆/维也纳爱乐
    目前最容易买到而且是傲世群雄多年的版本,并非浪得虚名,凭借这一次的传奇录音使得施耐德汉的名字也被一些刚入门的古典音乐爱好者熟记于心(包括我)。当然,施耐德汉并非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一早便有“神童”的美誉,在德奥作品中注入纯正的日尔曼血统,深得爱乐人士之喜爱。只是他单声录音多而立体录音少,不知是否也是晚年技术退化厉害还是一心致力于教学,影响了他声誉进一步传播,而DG2005年出版了其50年代的一些协奏曲的精华录音,对于全面了解他的演奏风格有着很大帮助。而其中更是有着与肯培合作的贝小协,据说要好于约胡姆版。就这一版来说,做到端庄优雅与大气磅礴的完美统一,的确是其他版本中少见的,同样与众不同的是他所用的华彩,也是褒贬不一,至少我还是习惯于听克莱斯勒版。其实DG公司的音乐库里宝藏不少,可是在较老一代的大师级人物中,又要保持较高的录音水准,就这一曲目来说我知道的可能还有费拉斯/卡拉扬版能为之,其他就想不出什么了,即使有的话恐怕目前也不太好找了吧。考虑到要保证纯正的德奥口味,当年将施耐德汉版放入第一批的“原版大师”系列推向市场可谓是保险之举。

海菲兹/明希/波士顿交响乐团
这个著名的录音是个争议颇多的版本,但总的结论是“这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却是CD架上不可缺少的”。就是因为他是海菲兹!事实上在听感上也是如此,他有着过人的技巧和精练的手法,还有干净纯美的琴声似乎无人能及了,对于音乐的表达,至少就其小提琴的表现是很有说服力的,要摒弃对海菲兹先入为主的主观感受去潜心倾听,就可以感受到一种毫不遮掩和修饰的真挚情感倾泄而出,一切是那么自然地打动人心。其实这样已经足矣!你还用得着去分神计较什么乐队强弱或是速度快慢的问题吗?华彩为海菲兹自创,是否完美不好说,听海菲兹就得忍受他的“狂妄”,没办法。二战后的犹太人地位高啊!呵呵!

胡贝尔曼/塞尔/维也纳爱乐
    这位伟大的波兰籍犹太人,曾倍受斯特恩的推崇,他在小提琴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一手创办了现如今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以色列爱乐乐团,他与克莱斯勒同属一代宗师级的人物。可惜当时的欧洲战火纷飞,除了炸弹坦克飞速发展以外,其他无不受挫,而且欧洲也不具备美国那样的商业气氛,以至于没有留下太多的录音。这款珍贵的录音被拿索斯推出应该是一大幸事了。三十年代的录音,音质较之不到其他唱片一半的售价还需要计较什么吗?胡贝尔曼在这里用强烈的明暗音色对比和速度快慢变化的强烈反差来冲击人们的听觉极限,这是一种癫狂状态的演奏,一种完全背离传统德奥端庄典雅风范的演奏。时年四十余岁的胡贝尔曼显然处于其艺术生涯之巅峰,那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之感,当时的海菲兹只怕也算不了什么了。

斯特恩/伯恩斯坦/纽约爱乐
    开始的几声定音鼓绝对是大师级的,音乐甫一登场即展现了美洲大陆乐团与欧洲传统风格上的差异。开头序奏中乐句间的停顿显得极有味道,伯恩斯坦的即兴煽情展露无遗。斯特恩左手技术不花哨,而右手运弓力量之大也算罕见。据说此君还特别在意录音时要突显自己的琴声,因此距录音话筒特别近。哈哈,又一个“狂妄”的人。可由此也造成了他琴声不够圆润,有些直来直去,甚至有时是声嘶力竭,很不耐听。我喜欢这种声音用来表现老柴,贝多芬这里就差些味了。华彩段用了克莱斯勒版,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整体演奏特点算得上鲜明,但综合表现只能算是差强人意,枉我对其苦苦追寻了好长一段时间。当然不能因此判断斯特恩的长短,这位大师的夺目风光大多留在了立体声商业化之前了。


阿卡尔多/朱利尼/斯卡拉歌剧院乐团
    这是一张不受重视或是不常见到的唱片,但这是一张能带来愉悦感受的唱片,能让我非常轻松听完这四十余分钟的动人音乐,在这里不必带着对乐圣敬仰的心情正襟危坐。这部作品原来就算得上多情了,再由一群南欧人给这部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撩人的浪漫情怀触动着你每一根神经——原来贝多芬也可以是内向腼腆的小男孩儿。阿卡尔多自录完六首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一举成名后,似乎再也懒得向世人卖弄其过人技巧了。正如他自已所说的,帕格尼尼的作品不难演奏,真正难演奏的是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这类在技巧上看似简单的作品。显然在这里他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整部作品的速度与海菲兹有天壤之别,但同时他的慢与施耐德汉、斯特恩又有巨大差别。阿卡尔多的琴声纤巧细腻,加上刻意藏而不露的技术,极尽抒情之能事,独奏家与乐队都显得彬彬有礼,互谦互敬,好一派和谐气象,好一幅旖逦景致。没有施耐德汉版的肃穆磅礴,回过头来再看斯特恩就有卖弄之嫌而且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九十年代的数码录音,也可以说是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了。这不是一张让人大呼过瘾的唱片,但包含着安宁、愉悦和一分难得的轻松感。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庸俗一把,晒晒我的几款贝小协!


米尔斯坦/莱因斯朵夫/爱乐乐团
这是一次完美的演出,可除了完美还有什么呢?想不出来。这是我听过的最“冷静”的演奏了,细想来米尔斯坦在巴洛克、浪漫派领域都有傲世群雄的资本,唯独在古典主义作品中的表现让人不易触摸其博大风采。倒不是他演奏的不好,相反他有精湛的技巧(不在海菲兹之下),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有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有着全面的表现力,可是在莫扎特、贝多芬的协奏曲作品上没有给我留下太多深刻印象的录音。米大师的贝多芬D大调,在EMI就有单、双声道二次录音,另外还曾有过几款广播或是现场录音,似乎呈现了收藏者多而评论者少的奇怪现象。或许他的演奏真应该多听,才能领略其独特的隐忍风范。亦或者是我的听音心态有问题——“隐忍”表现在浪漫乐派作品中就是特立独行,表现在古典乐派作品中就是墨守成规?


大卫/克鲁易坦/法国国家交响乐团
如雷贯耳的名版,至少是立体声时代位列三甲的演奏。2005年百代再版发行了此碟,并慷慨赠送一张大卫与奥伯林60年代录制的“春天” 奏鸣曲DVD,可谓划算之极。细听之余感觉要找出第二个人能使小提琴这样热情而动人的歌唱恐怕不多了,相比较而言,施耐德汉也只能算是深情朗诵,阿卡尔多是自我欣赏地轻声哼唱。大卫恰到好处的揉指幻化出春日下的粼粼波光,每每使聆听者宛如置身天堂。我实不想拾人牙慧,但事实上就是这张唱片让我一改以往对大卫的“滥情”印象,再多的溢美之词表现在这里都不算过份,贝多芬理所应当就该如此热情地拥抱生活。克路易坦当然是大家风范,据说此次录音音效甚好,再版后大卫的琴声依然激昂饱满,温润厚实,乐队有些偏弱,考虑到这张唱片搭配的莫扎特第三小协更是美得没有话说,唱片制作上的一点小瑕疵实没有必要去计较了。最近天使版又重现江湖,再次引发热潮必在情理之中。

谢林/伊瑟斯德特/伦敦交响乐团
一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齐巧又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往往会在爱乐者心目中加分不少,这或许也是我敬仰谢林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选出演奏曲目最宽广的演奏家来,想来谢林绝不会输于任何一位同辈大师。谢林和米尔斯坦是同样站立在六首无伴奏奏鸣曲巅峰的伟大艺术家,用其恬淡纯静的心灵展示巴洛克艺术的魄力。而且谢林辗转CBSRCA、水星、飞利浦、DCEEADG等各大唱片公司,演录了大量的巴洛克到浪漫派、甚至是近现代的作品,都质量甚高,而且还有一些成套的室内乐录音在市场上也极易找到。我尤其喜欢他在古典乐派作品中的表现,米尔斯坦与之相比似乎也有所不及,当然在老柴和勃拉姆斯的D大调中个人感觉谢林也不及米尔斯坦那般游刃有余。谢林的琴声总是很爽朗,手法直接,比不上海菲兹的高贵,亦不及大卫的迷人,情感亦不泛滥,与伊瑟斯德特的简约儒雅风格和略显刚硬本质的伦敦交响乐相得益彰,使得整体演奏工整大气,刚柔相济,有利于聆听者对这部作品深层次的挖掘和感悟,是极具竞争力的大师级版本之一。他与海汀克合作的名版又以廉价再版,心里不免向往。
TOP
3#

回复:庸俗一把,晒晒我的几款贝小协!

我最早听的贝小协是克利伯斯的,一听就喜欢上了。是她使我喜欢上古典音乐。贝小协这部作品百听不厌,现在仍然经常听,象巴赫的作品一样耐听。呵呵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回复:庸俗一把,晒晒我的几款贝小协!

贝小协怎能说是庸俗呢。。。
TOP
5#

回复: 庸俗一把,晒晒我的几款贝小协!

弗兰切斯卡蒂的版本是我很喜欢的,既具有法国人的浪漫,演绎又很优雅和高贵。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回复:庸俗一把,晒晒我的几款贝小协!

梅纽因和西盖第的版本也很喜欢。;P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回复: 庸俗一把,晒晒我的几款贝小协!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7-4-29 13:00:00 发表
梅纽因的版本也很喜欢。;P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回复: 庸俗一把,晒晒我的几款贝小协!

大卫这个MONO也是名版,录音非常好,我这个是日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回复:庸俗一把,晒晒我的几款贝小协!

最喜欢大卫,至爱大卫~
TOP
10#

回复: 庸俗一把,晒晒我的几款贝小协!

这版和上面的是同一录音。从EMI转录的,录音效果非常出色。较之后来的克路易坦版要清瘦一些,提琴更有力简洁,整体风格可用清峻简洁来形容,有别于克路易坦版的高贵华美,一个非常出色的MONO录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