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波西米亚的传说:德伏夏克的乡愁!!(第三页王健的德伏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情迷德沃夏克[原创]
作者:小歌MM(基点版主)
喜欢德沃夏克,源自杜普蕾演奏的德大协;喜欢杜普蕾,源于其精彩而传奇的一生------这是多愁善感的女人的通病。德大协听多了,便对能写出如此动人乐章的作曲家好奇起来。
我听古典的入门功课不是“听”,而是“看”,或许是对文字敏感的缘故,又或许整天在“思想性”、“创作意念和动力”等语言环境中浸淫,我一直坚持只有先了解音乐人,才能彻底了解其音乐的原则。在听“德九”、“第十二弦乐四重奏”、“水妖”、“小协”等作品时,我对德沃夏克,已有一部分的了解。
有位乐评人说过:德沃夏克是两位最正常的古典音乐家之一,另一位是李斯特。看到这句话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正是,我爱德沃夏克,就是爱他的“正常”。他证明了并不是非要一生悲伤和潦倒,才能创作好作品。我知道这个理由会让很多音乐爱好者,特别是从事艺术工作的音乐爱好者嗤之以鼻。但确实如此,“正常”并不表示没才气和创造性弱,更不表示妥协,它恰好诠释了“生活”和“艺术”的真意:艺术,归根究底,是为生活而存在!
德沃夏克响誉欧洲,成名于《斯拉夫舞曲》。这八支有《匈牙利舞曲》影子的波西米亚民间曲调浸润着深深的捷克民族色彩。他出版的第一部音乐作品集选择的也是《斯拉夫舞曲》。德沃夏克的音乐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民族传统,据说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他甚至对上帝说话也只用捷克语。假如说德沃夏克成名是靠卖弄他的爱国情怀,那么,这种卖弄能坚持一辈子,也是一件值得赞誉的事了。
他确实是一个很念旧的人。没有如此浓重和深刻的感情,他不会写出像《自新大陆》中那么动人的旋律,那么的柔肠绕指,刻骨铭心。这部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期间,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因此当德沃夏克的一名学生斐雪把第二乐章改编成一首独唱曲《回家去》而风靡美国时,被人误以为这首唱曲真的是美国民歌。而德沃夏克也因此曾负上“抄袭”的罪名。朋友引导我听德九时,我一直认为此曲是为歌颂新生活,歌颂美国而作。但从第二乐章开始,就开始萦绕着深切的忧郁的热切的思乡情感。后来我终于明白,并用写作方式来解释:美国是明线,捷克是暗线,就算身在新大陆,依旧忘不了家乡。同样是思家,与kenny.G的《回家》不一样,《回家》是没有根的找家的渴望,德九则是一种温暖而实实在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