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应该是这样玩的!(II) ——唱头放大器就应该这么弄。 [复制链接]

查看: 150523|回复: 735
11#

唱头的输出和内阻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最理想状态是输出越高越好,内阻越低越好。不同的唱头有不同的设计与解决(或者说妥协)方案,如何适应使用不同唱头对唱放的设计也是个很大的难题。
这台唱放样机做出来后,为了测试它的适应性,专门到过使用不同唱头的用家中试听,内阻从4欧到100欧,输出从0.25到超过1毫伏的不同品牌唱头,在测试0.25毫伏输出唱头时搭配前级部分无增益的合并机时只需使用中档增益,在搭配输出高于1毫伏唱头时用低增益档无过载,测试证实该唱放适用于市面所有常见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唱头。
TOP
12#

我觉得精工是万元内表现非常优秀的厂牌唱放,而且就厂牌机而言,性价比值得肯定,至少如果让我在精工和其他同档次唱放中我会选择精工。但好归好,毕竟和这台D&M唱放不在同一级别——一来在线路设计精工还是运放加分立元件的放大方式,二来精工的增益在搭配0.25毫伏输出的唱头时已经比较吃力了,还只是入门到HIEND级器材间的过渡级别,还不能说是HIEND级别的器材。
我觉得MENN不是狂妄偏执,而是用阻击步枪和手枪比射程,胜之不武,真正要确定好坏还是应该和阻击步枪比。
最后编辑dr kuang
TOP
13#

我觉得目标现时比较模糊,因为没有合理的同类产品,这台唱放具备如下几个特点,暂时没有类似厂牌产品:
1:高增益,极限状态下可以把0.1毫伏左右输出的讯号放大到接近1.5伏。(曾经有过几款有点类似的胆唱放,但增益不够高)
2:使用电子管作为主要放大元件
3:不使用升压牛
4:无负反馈(国产的美星和进口的AESTHETIX也是无牛胆唱放,但采用的是多级负反馈线路,所以有所不同)

止步于谁要依赖于周边搭配器材和主观喜好,但有一点我很肯定,讯噪比和静噪即使在5W这个级别内也非常出色,可以说是数一数二。
TOP
14#

回复: 音响应该是这样玩的!(II)——唱头放大器就应该这么弄。

原帖由 cj 于 2007-4-17 19:29:00 发表
直接和FM\Aesthetix比过吗?



同一套系统上分别听过,但不是即场的PK。
主观听感上三者特点简单概括如下:
相同点:三者的分析力和密度感都非常出色,声音工整健康,各项音响特性表现比较平均。
不同点:
FM122的低频分析力让人印象特别深刻(这里有点背景资料,FM的最主要业务其实不是音响市场,它的最主要业务让人意外——世界上4成的地震监测局用FM作为检测放大仪器,原因是FM的功放可以准确还原低达0.3赫兹的频率),而且有精密的RIAA调整,可以根据不同公司的唱片做出最精确的还原(这个功能被部分玩家当作EQ使用)。至于缺点,我个人稍嫌高频略显保守,搭配某些音染较重的音箱时容易影响音乐的活生感。另一个缺点是如果不是同时搭配FM前级时(但这种情况实际上不多见,买FM者多数是一套西装),唱放的增益不够支持输出特别低的唱头;原机提供的阻抗选择也很有限,使可供搭配的唱头范围更窄(遇上要求特殊的唱头时要另外定购配件,时间和价钱都使人不太容易接受)。
Aesthetix在中高频段有独特的密度感,深负反馈设计虽然部分牺牲超高频的延伸,但带来一种很有特色的声音(NAGARA,古董马兰士7前级也有这种独特的声音),这总特性在重播小提琴时优势特别明显,个人觉得虽然在严格意义上这种声音是失真,但无法否认这是一种重播时会有在现场都无法听到的特殊美感。不足之处在于三台机器中Aesthetix速度,频宽,静噪等客观指标处于下风。在使用上,Aesthetix则无疑是最方便的一台,可同时连接三组不同设置的唱头输入,可以通过遥控设定阻抗和增益,还附带唱头消磁这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D&M的优点在于三台机器中超高段延伸和分析力最为突出,而且可能是增益是三台中最高者,在搭配低输出唱头时优势较明显。其余指标则非常平均,在技术指标上无疑是三者中最出色的。我甚至无法确定它的音色特点,感觉上是一台几乎没有“个性”的机器,而且因为增益很大,所以它很容易暴露原有器材的不足之处,而没有“美化”的效果,这样如果使用的LP系统和其它音响器材存在不足或者调整不当时问题会表现得比较严重,这有点“双刃剑”的效果,好处在于容易发现问题,缺点在于对周边器材的质素和调整要求比较严格,所以这是优点还是缺点见仁见智。D&M的最大缺点是三台之中它是使用最不方便,所有调整均需先关机再开盖跳线,相当麻烦,当只使用一组LP器材时问题不大,如果使用两支以上唱臂而且使用不同唱头时就非常不方便。另一个缺点是D&M是三台之中外观最差的一台——虽然审美这事比较主观,但除了MENN自己我还没有听过别人认同这款机箱。
综合评价:FM122是三台之中虽然最贵但也是最“保值”的,现在第一代FM122的市场二手价随着第二代升价已经高于当年的新机售价,对不同唱片的适应能力强(可调RIAA),但对唱头适应能力差;雅士是三台中最“好玩”的一台,功能也多,但技术指标则相反;D&M在技术指标和听感上可挑剔的地方不多,但使用比较麻烦,尤其不太适合对LP系统知识不够的玩家,除非MENN提供上门服务。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07-04-21 12:26:40
TOP
15#

回复: 音响应该是这样玩的!(II)——唱头放大器就应该这么弄。

原帖由 李寻欢 于 2007-4-20 8:06:00 发表
        看邝版的描述,然则D&M声音在三机里是NO.1的咯.(除了外观及使用的方便性).那这台D&M则有没有建议搭配啥价位的唱盘组合.


首先声明我并没有说这台是NO.1,D&M的设计是以技术指标和适应多种不同类型唱头为取向,它在这两项胜出。
具体搭配方面,先谈一点LP的文化:市场上目前比较主流的有两种类型,首先是轻质软盘加重臂加较高柔顺度唱头(比较传统的经典组合,注重中频和音色),另一种是重盘(可以是硬盘也可以是软盘)配轻质单点臂或正切臂加低柔顺度唱头(近年兴起的以技术指标为取向的组合)。这是LP玩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类型,第一种已流行多年而且是市场的多数,以悦耳动听地享受LP重播的乐趣为取向,但无可避免要在某些技术指标上作相对较大的妥协;第二种是以挖尽坑纹中所有信息为取向,但这样就要求重播系统的精度要高于制作系统,一方面调整难度大,二来经常会暴露出唱片制作过程中一些微小的瑕疵。
在完全忽略价钱的前提下,选择何种类型的LP文化完全在于自己对音响系统的审美取向,这台唱放更适合第二种类型的玩家,个人推荐强调频宽和动态范围的正切LP系统,低柔顺度唱头,如果嫌正切唱臂调整难度大而且对唱片状态要求严格的话,轻质单点臂也是很好的选择。这样的组合LP器材中各个部分的技术指标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当然,如果结合售价来考虑的话,D&M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在它附近价位的唱放完全不在一个级别,这样考虑的话,无论选择何种类型的LP系统,同价位中D&M绝对是首选。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07-04-21 12:22:39
TOP
16#

回复: 音响应该是这样玩的!(II)——唱头放大器就应该这么弄。

原帖由 siliverline 于 2007-4-23 11:07:00 发表
重臂加较高柔顺度唱头?是否搞错了。应该是轻质臂或中质臂配较高柔顺度唱头吧。



这是一种误解,决定唱头和唱臂组合是否合理的有三个元素,一是唱臂有效质量,二是唱头重量,三是唱头柔顺度,通过这三个数值可以准确计算出唱头唱臂的共振频率。忽略唱头重量而简单地以某种唱臂配某种柔顺度唱头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TOP
17#

回复: 音响应该是这样玩的!(II)——唱头放大器就应该这么弄。

原帖由 siliverline 于 2007-4-25 10:0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07-4-25 1:4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iliverline 于 2007-4-23 11:07:00 发表
重臂加较高柔顺度唱头?是否搞错了。应该是轻质臂或中质臂配较高柔顺度唱头吧。 [/quo......



公式如下:
共振频率=1000÷{2×3.14×[C×(MC+EA)]}


其中C是唱头顺服度,MC为唱头重量,EA是唱臂有效质量.


可以很简单地推断一下,一些唱头的唱头盖可以拆除使用,那么拆除前后这个共振频率是否改变?在唱头和唱头盖之间加垫后共振频率是否改变?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07-04-25 13:13:19
TOP
18#

回复:音响应该是这样玩的!(II)——唱头放大器就应该这么弄。

一般要求是8~13Hz范围之内,最理想值是9Hz。
TOP
19#

回复:音响应该是这样玩的!(II)——唱头放大器就应该这么弄。

在这些经过精确调整的HIEND系统下测试器材感觉真好,好坏优劣开声即见分晓,无所遁形。

现在市面上最有代表性的唱头都试过了,适应性完全没有问题,用这台唱放基本可以放心根据声音的特点选择任何自己心仪的唱头而无需担心。
TOP
20#

回复: 音响应该是这样玩的!(II)——唱头放大器就应该这么弄。

原帖由 my0769 于 2007-5-4 17:58:00 发表
原来唱放真的是这样玩好的,
好开心但老大无来,可惜可惜..


这台唱放是个开始,好玩的还在后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