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林8 在 2007-2-28 17:17:13 发表的内容 慢慢瞄! [upload=jpg]Upload/200722817163144206.jpg[/upload] |
应对策略是对的,但问题是分析过程是错的。什么叫做“反射速度太快”了?——须知,基本物理常识: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只跟此地空气密度有关。声波碰到反射物就同时产生反射波(这个瞬间不会有延迟!也就是说物质不会“拉住“声波一段时间之后才放它反射回去!),反射波频率不变,振幅等于原来声波振幅X该物质反射系数。而总体的延迟是因为声波要走去反射物+从反射物走到你的耳朵这两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声波速度是恒定的,所以不管是什么反射物,只要要经过的距离一样,那延迟是一样的。
不同的反射材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听感,并非是“反射速度”这类不着边际谬论,而是因为:
1. 反射系数不同:不同的材料对声波能量的吸收程度不同,吸收能力强的那些,反射出来的声波能量小;吸收能力弱的那些,能够把射进来的声波几乎按原样反射回去。
2. 表面粗糙程度不同:表面光滑的材料,几乎不存在声波散射,所以声波反射严格遵守入射角=反射角的规律;但是表面不光滑的材料(比如说毛毯等),特别由于高频的声波波长极短,其尺寸的数量级基本上和物质表面不光滑的小颗粒相当,这时候尽管入射声波方向一致,但是却会产生多个方向的反射(称为散射),下图是一个示意图(只有一个方向的入射,结果产生了各个方向的散射;这里借用维基的光波例子的图,声波情况是一样的):
[upload=jpg]Upload/2007311693354667.jpg[/upload]
对于不光滑的表面,不同波长的声波的散射情况不一样,取决于波长大小和不光滑颗粒尺寸的大小。
因此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会产生极其不同的听音感觉。用玻璃、大理石的话,没有散射,所有反射波都是从同一方向向你射来,你当然会感觉到声音刺耳、尖锐,因为声音能量都从唯一方向集中到你身上(假如你在皇帝位上);但你用毛毯之类的,有很强的散射,声波的能量都分散到各个方向的反射波里去了,因此反射声波是从四面八方那样笼罩着你的,并且每个方向的能量都不太大,并且由于走的方向不同,距离不同,因此延迟有快有慢,这样混合起来你听上去当然会觉得自然和舒服了。
更详细的关于声波反射的介绍可以参考维基:http://en.wikipedia.org/wiki/Reflection_of_sound
现在我关心的不是具体这个问题;而是考虑到,宣传材料说此文作者花时间学习过录音技术,并且还有很多看上去很牛的经历;但问题是他连最基本的声波反射原理都说不清楚并且搞错了,这怎么能让别人信服他说的其他东西都是对的呢?并且他还参与了不少录音和混音制作,这让人十分担心这些制作的正确性了——很难想象一位对声波反射最基本原理都弄错的录音师,能够准确地调整录音场所和录音器材来正确捕捉声音了。
很抱歉这段话说得有点严厉,但我实在想不到更温和的方式:这个错误实在是太不应该的。我很担心作者因为自身知识的缺陷导致试音碟的测试原理因此带有错误,误了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