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贴】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 [复制链接]

1#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又被称作是《列宁格勒交响曲》,这首C大调,作品编号为60的交响曲是作曲家于1941年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被围困中创作的一部大型作品。

1941年6月22日的凌晨,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仅5个月内德军便以闪电战术纵深苏联领土1200公里,封锁了列宁格勒,逼近莫斯科。在围困列宁格勒数百天中,德军每天从上午11时至晚上6时向这座城市倾泻着数百吨的炮弹。希特勒扬言要把列宁格勒彻底从地图上抹去。但是英雄的苏联人民是不屈服的,他们顽强地抵抗着。在火光硝烟中,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拒绝了音乐学院为他安排疏散到中亚地区的计划,留在战争的前沿。他参加了志愿消防队,头戴消防盔,一边做防空监察员,一边开始了第七交响曲的创作。他要用音乐把这场正义之战和苏联人民不屈的精神告诉给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1941年9月17日,肖斯塔科维奇在电台发表广播讲话,他充满激情地说道:在一小时前,我完成了大型交响曲的第一、二乐章。如果情况允许我把三、四乐章也写完的话,这部作品就叫做第七交响曲。在这部交响曲中,我要告诉所有的列宁格勒人,我们城市的生活还在正常的进行下去,我们依然斗志昂扬地站立着。

整部交响曲最后完成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这在当时极端恶劣和困苦的战争环境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第七交响曲每一乐章的完成日期是这样的:第一乐章完成于1941年9月3日,第二乐章为9月17日,第三乐章为9月29日,第四乐章创作于疏散后的古比雪夫,完成日期为同年的12月27日。
分享 转发
TOP
2#

这首交响曲后来在英国的首演是由亨利·伍德爵士指挥,在艾尔伯特大剧场举行的。音乐会结束时,全体听众起立长时间地欢呼。在美国的情况可就不像在英国这么简单了,当时所有活跃在乐坛上的大牌指挥都想争下这首交响曲在美利坚合众国的首演权。这其中有:斯托科夫斯基、库塞维斯基、奥曼迪、罗津斯基,他们你争我夺,个自的代理人又都极尽能事地劝说苏联方面能把首演权交给自己。托斯卡尼尼参加这场竞争较晚,但由于他在音乐界的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在政治上旗帜鲜明的反法西斯立场,从而很快地便获得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鼎力支持,最终由他赢得了在美国指挥第七交响曲的首演权。托斯卡尼尼首先得到了总谱,这是被拍摄在微缩胶卷上由军舰,也有说是用飞机带到美国的。1942年7月19日,在纽约的无线电城的第八演播室里托斯卡尼尼首次指挥演奏了这部作品,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通过无线电波收听了实况转播。此后,在一个音乐季中光是这首交响曲就演出了62场,美国的1934个电台和拉丁美洲的99个电台广播了这部作品。1942年9月,旧金山举办了肖斯塔科维奇音乐节,也是在托斯卡尼尼的指挥下,美国几个最著名的交响乐团联合再度辉煌地演奏了这首第七交响曲。

托斯卡尼尼在RCA的这版录音,就是1942年7月19日著名的美国首演实况,这款录音的唱片号是60293—2—RG,托斯卡尼尼的演奏处理以其洗练的手法将这部史诗性的作品表现得刚劲有力激情无比,给听者一种冲动的力量。乐思缜密、条理清晰,理智冷峻,音乐发展有条不紊,聆听过后感觉稍显缺乏些感性的色彩,虽然有些乐句展延的不够理想,但这也许可能是同当时的战争环境有关,音乐诠释带有着明显的托斯卡尼尼个人印迹。事后,肖斯塔科维奇在听了这场音乐会的录音后,认为托斯卡尼尼在对作品的诠释演绎中并没能理解作曲家在音乐中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深蕴其中的潜在涵意。有些乐句速度及力度的处理也没能按照作曲家在乐谱上的指示去完成。尽管肖斯塔科维奇对托斯卡尼尼的音乐诠释颇多非议,但不论怎样,作为一部音乐作品在托斯卡尼尼的指挥下,在战时能为千百万人民所接受,在音乐史上能够起到这样大的政治作用,这恐怕还是头一次吧。

托斯卡尼尼在二战进入最艰苦的僵持阶段,用音乐唤起了人民的斗志,使美国人民看到了战斗在反法西斯第一线的苏联人民顽强的斗志和坚韧的毅力,并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念与决心,他的诠释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有感而发,也可以说是指挥家本人对周边事物主观认识的理解与再现,所以托斯卡尼尼这版实况录音的珍贵之处,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对音乐作品的解释作用。作为历史的见证,它的收藏意义以及围绕着它所发生的许多事件恐怕也是早已超出了单纯对它的欣赏价值评估的本身。

(作者:陈立)
TOP
3#

作曲家为第七交响曲的每个乐章都赋予了一个小标题,他们是第一乐章——战争。它以奏鸣曲的形式写成,音乐速度为小快板。这个乐章先以热情奔放的主题歌颂了战争前人民勤劳而安宁的生活,随后,又以抒情而富有诗意的主题描述了夏日里大自然的迷人景象,接着乐曲通过和平与战争的音乐形象对比,表现了侵略者的入侵和列宁格勒军民奋起抗击的战斗场面。当主部主题再现时,充满了悲壮气息,像是为牺牲的人们唱出的安魂曲。在这一乐章中,发展部有一段很长大的“战争主题”,这个主题插段以小鼓极轻微的敲击开始,经过各种乐器十一遍反复的奏出,每一次的配器和力度都有所变化,唯独旋律不变,在不断加剧的紧张度中达到高潮。肖斯塔科维奇的这种手法运用使人联想起拉威尔著名的管弦乐曲《波莱罗》。第二乐章标题为:回忆,是一个中速的诙谐曲乐章。在这一乐章中,音乐主题的进行十分轻盈,好像是对往昔的美好回忆。第三乐章标题为:祖国的辽阔大地,是一个柔板乐章,音乐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大地的赞颂,在这个乐章里没有沉思和哀怨的情调,音乐显得非常美丽、高尚。第四乐章标题为:胜利。这个乐章用作曲家本人的话说是对英雄的颂歌和对胜利远景的展望。音乐的描述从胜利的战争场面到对牺牲战友的哀悼,最后又回到战争的胜利。第三、四乐章通常在演奏时是不间断的。在作品准备发表时,肖斯塔科维奇考虑到没有这些小标题也不会影响听众聆听音乐和理解作品,所以这些标题后来就没有刊印在乐曲的总谱上。这首交响曲的乐队编制很庞大,在编制之外还需要附加一个铜管声部。
TOP
4#

肖七曾经让我感动了好一阵子,不过一直没有听过托斯卡尼尼的据说是精彩绝伦的演绎。
TOP
5#

乐曲创作虽然完成了,但要想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演出这部交响曲却决非易事。战争中的城市满目疮痍,可供演奏的乐器又十分缺乏,就连演奏员也仅剩下十几人了。为了确保交响曲的公演,也为了在这最困难的时刻鼓舞人民的斗志,苏联红军前线指挥部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用飞机空运总谱,并将在前线作战的演奏家全部抽调回来进行排练。

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宫的礼堂里,由著名指挥家萨莫苏德指挥首次演出。这首交响曲在首都莫斯科的首演则为3月29日的中午,也是由萨莫苏德指挥,出任演奏的乐队是由莫斯科大剧院管弦乐团和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交响乐团联合编队。但是这首第七交响曲最有意义的演出恐怕还要算是在这首乐曲诞生的城市——列宁格勒的公演了。那是在1942年8月9日,为了演出能够正常的进行,苏联红军先以强大的、密集的炮火攻势压住德军的阵脚,随后,这部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对法西斯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的正义之声便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奏响了,人们纷纷走出废墟,聚集在无线广播前,以极大的热情倾听着这部凝聚着俄罗斯人民和一切反法西斯人民血泪与坚强意志力的伟大交响曲,它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奋起反抗侵略和斗争到底的决心。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6#

陈立同志写得很精彩,我很赞赏!
TOP
7#

肖斯塔科维奇的全部交响乐偶都喜欢
TOP
8#

最近对肖7超级迷恋 在百度上搜资料 竟然搜到了这个07年的转帖
好希望可以听到这个托斯卡尼尼的录音啊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9#

偶的是罗日杰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