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如何尝试听巴赫《小无》? [复制链接]

查看: 14985|回复: 62
11#

要喜欢一部作品,当然你要了解她。因为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其实不一定要读谱的。但对作品的背景资料最好有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考我以前发的旧贴。其实,要喜欢上这部作品也并不难,但要慢慢来,不要指望一下子听懂她。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其实很丰富),好听的段落开始。我就是这样喜欢上这部作品的。先听某些好听的段落,再渐渐扩展听乐范围。其实有很多大师开演奏会时往往只拉某些段落,象米而斯坦和海菲兹老干这种事。因此听某些段落也是有根据的,合理的。这是通往巴赫小无的捷径。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就是这样喜欢这部作品的,尽管现在我还不能象专业人士那样理解她,但我已经很满足了。
TOP
12#

我的看法是在奏鸣曲和帕蒂塔之间和各自内部都有一些很有趣的对称、序列关系,所以那种间杂着来的版本我认为更好。比如每套奏鸣曲的末乐章都是相对轻快流畅的篇章,和声、色彩、力度、速度等变化都不及前几个章艰深,但总体比帕蒂塔复杂许多。而帕蒂塔则是承奏鸣曲末章的轻快而后逐渐引入复杂的技巧(第二帕蒂塔有为明显,至恰空为最),有轮替(各帕蒂塔皆然,速度虽然可能更快,但难度可能更高),有回归(第三帕蒂塔以menuet为界,后面是回归,前面是呼应、轮替和步进,prelude和gavotte呼应,loure预示难度的过渡,也是速度上的轮替,而呼应的两章,gavotte比prelude复杂,是承loure后相对prelude的步进,还有一种领属关系是第二帕蒂塔,allemanda和sarabande各领三张,在难度上二者呼应,下辖各章皆不及,而从总体来看,后面部分又包含两个变奏和前一部分下辖第一章呼应,将两部分有机联系起来)等等。

我对这部作品可谓既爱又恨,在弦乐器上表现复调和对位等技巧在音色上比在键盘上更不容易捕捉、也更丰富、微妙。所以我觉得如果录音不好,很难将其中的分解综合等细微处听清楚。观察这些关系实在是很有趣,我听得不仔细,说错了,大家不要笑话。
TOP
13#

这个米尔斯坦的小无我怎么听都比格吕米欧在飞利浦录的那张好听,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最早接触的关系,在脑海中形成定论模式了。
TOP
14#

虽然说要整体理解巴赫《小无》,但对初学者来说是行不通的。初学者往往没有耐心听下去,因为如果不熟识这部作品,就会觉得她枯燥无味。但恰恰相反,一旦你喜欢这部作品,你会爱得不可开交,甚至疯狂去收集她的不同版本,以聆听体会不同版本的差异为乐事,这是另一个话题,将来有机会再说。我们回到正题,谈谈巴赫《小无》如何入门?我谈的是自己的经验,可能不适合别人,仅供小无初学者参考。对小无有经验的乐友就不适合了。再次强调,我只是谈我是如何喜欢上这部作品的,只供参考。我相信其他爱乐者不一定是象我这样听的。
TOP
15#

我的飞利浦各路密欧版的买回来还没怎么听过,通常听过一半就换碟了,改天看来得好好听一遍
TOP
16#

其实巴赫的作品偶觉得欣赏起来还是要点缘分和感觉的
偶对哥德堡和大无都是如此
对于小无偶还停留在S版描述的对部分段落比较喜好的阶段上呵
TOP
17#

桂猪 在 2007-1-15 23:34:29 发表的内容
我的看法是在奏鸣曲和帕蒂塔之间和各自内部都有一些很有趣的对称、序列关系,所以那种间杂着来的版本我认为更好。比如每套奏鸣曲的末乐章都是相对轻快流畅的篇章,和声、色彩、力度、速度等变化都不及前几个章艰深,但总体比帕蒂塔复杂许多。而帕蒂塔则是承奏鸣曲末章的轻快而后逐渐引入复杂的技巧(第二帕蒂塔有为明显,至恰空为最),有轮替(各帕蒂塔皆然,速度虽然可能更快,但难度可能更高),有回归(第三帕蒂塔以menuet为界,后面是回归,前面是呼应、轮替和步进,prelude和gavotte呼应,loure预示难度的过渡,也是速度上的轮替,而呼应的两章,gavotte比prelude复杂,是承loure后相对prelude的步进,还有一种领属关系是第二帕蒂塔,allemanda和sarabande各领三张,在难度上二者呼应,下辖各章皆不及,而从总体来看,后面部分又包含两个变奏和前一部分下辖第一章呼应,将两部分有机联系起来)等等。

我对这部作品可谓既爱又恨,在弦乐器上表现复调和对位等技巧在音色上比在键盘上更不容易捕捉、也更丰富、微妙。所以我觉得如果录音不好,很难将其中的分解综合等细微处听清楚。观察这些关系实在是很有趣,我听得不仔细,说错了,大家不要笑话。


昨天和你谈瓦尔哈,我已经感觉到兄台水平很高了。你的听法已经不是初哥了。你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适合有一定水平的朋友参考,但对入门者可能还不容易。
TOP
18#

在入门之后,如果还想提高,就有必要看一些专业的书籍了。此时应该从整体来理解巴赫小无了。更多地考虑乐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乐章内部的丰富内涵了。特别更多时间要花在研究巴赫的复调和对位和和声上面了。这部伟大的作品魅力就在她无比丰富和复杂的逻辑关系,让你百听不厌。总想搞懂她但却总不能成功,这就是她吸引我的原因。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19#

谢谢Rossi兄也谈了自己的心得!顺便问一句:桂猪兄是专业人士吗?
TOP
20#

无比丰富和复杂的逻辑关系?!!

愿闻其详,请兄指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