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如何尝试听巴赫《小无》? [复制链接]

21#

好文!目的明确,对初学者很有帮助。
先局部,再整体
我目前只能分6天来听
TOP
22#

SHINE,有个问题想和你探讨,为什么听音乐要达到如此沉重的地步?比如心无杂念听小无和心中充满杂念听小无有什么不同?我个人觉得在纷繁的世界里能够心无杂念虽然不见得是件难事也不见得是个容易的事情,玩音乐本来就是为了快乐可能没必要先经历一段地狱再通向天堂。若是听完小无觉得心里的不愉快和繁重已经被巴洛克的欢跃所包围倒也是个中一味吧。这几日在咀嚼几个不同小无片段,没想到过了若干年居然又觉得格吕米欧充满了味道。 仅仅是个人的“贱”解。
TOP
23#

已经爱上小无.
TOP
24#

推荐一个版本,Monica Huggett的。这个版本的特点是细致的层次、结构和质地,分句独特,可能不合初听者(对旋律有压倒性预期的)的口味,不过对希望听到声音间充分对话和声音绽放过程的朋友有很大吸引力。就第一奏鸣曲第一章来说,可以听到至少四种质地的声音(尚不包括这几种声音再配合调制出的声音和混同后的声音里又可分析出的层次)。这一章的线条由一个较稳定的纤细高音勾勒,该层面上还有一个偶尔闪现的如幽灵般的更纤细的高音,很有趣。
最后编辑桂猪
TOP
25#

爱hifi 在 2007-1-17 10:55:33 发表的内容
初哥学习,请教什么是对位?


对位法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对位法是音乐史上最古老的创作技巧之一。对位是巴赫的强项。
TOP
26#

所谓的“逻辑”和复调艺术紧密相连。
TOP
27#

搬个凳子座下来听讲课,这套DD俺也有了。
TOP
28#

偶也是买了这套,哈哈哈说这套卖得最好,所以就买了,虽然听不出所以然,不过第二首旋律性不错
TOP
29#

上海玩家 在 2007-1-16 15:18:23 发表的内容
SHINE,有个问题想和你探讨,为什么听音乐要达到如此沉重的地步?比如心无杂念听小无和心中充满杂念听小无有什么不同?


说得很好啊... 我有个拉二胡的朋友, 按理说她欣赏音乐应该比普通人更能投入, 但她一直和我说她的苦恼, 音乐在她耳朵里一过后出现在她面前的是一个个五线谱符号.
TOP
30#

初哥学习,请教什么是对位?
TOP
31#

[upload=jpg]Upload/200711710345395609.jpg[/upload]
TOP
32#

听课听课.
TOP
33#

建议听听Milstein在CAPITOL录的那套(属EMI吧?CD应该在EMI发行吧?);还有SZERYNG在DG录的那套。
TOP
34#

最近也迷恋小无……
希望shinlelb继续讲解和推介其他比较好的版本。
TOP
35#

cyerr 在 2007-1-21 21:42:04 发表的内容
最近也迷恋小无……
希望shinlelb继续讲解和推介其他比较好的版本。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36#

格来米欧的意境个人感觉是最好的!  [upload=jpg]Upload/20071231065387641.jpg[/upload]
最后编辑杭州一少
TOP
37#

calm2far 在 2007-1-17 19:49:24 发表的内容
上海玩家 在 2007-1-16 15:18:23 发表的内容
SHINE,有个问题想和你探讨,为什么听音乐要达到如此沉重的地步?比如心无杂念听小无和心中充满杂念听小无有什么不同?


说得很好啊... 我有个拉二胡的朋友, 按理说她欣赏音乐应该比普通人更能投入, 但她一直和我说她的苦恼, 音乐在她耳朵里一过后出现在她面前的是一个个五线谱符号.



您这个朋友确实比较痛苦——感性和理性间的平衡点没找到......
我比她幸运——耳音不好,不拿琴不知道自己听的是什么音,所以不用找平衡:)
最后编辑ZXW2216
TOP
38#

我还是最喜欢苏斯克,布什,费拉斯和苦一肯新版。
TOP
39#

守望古典 在 2007-1-24 21:05:32 发表的内容
我的经验:
当背景音乐,反复听,直到喜欢。这部作品,前段时间我差不多连续听了一个多月。
有个问题,一旦喜欢上了它,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听其他什么音乐都觉得没味道。


巴赫的东西都具有这种魅力,听了她,听其他的就索然无味。所以很多专业人士喜欢巴赫。
TOP
40#

一点旧东西与兄共勉:
不谈音乐之六:我的“巴赫”之路
有大佬称:“听古典音乐的人多起于莫扎特或贝多芬,止于巴赫”,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止于巴赫”,等于说,听完巴赫的后,就可以画上句号了,这种说法虽有些偏激,但一旦听懂了巴赫,一定会热爱巴赫,最后以至中“毒”,这无需置疑。
我接触古典音乐,是起于柴可夫斯基的,那是1990年前后的事了。当时,有个喜欢读书的朋友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山坞里照守废弃的油库,那地方里虽离县城不远,却四面环山,人迹罕至。他这人天生胆小,就约了几个书友长期作伴,我是其中一员。有一天,在西头最大的房间,我发现了一盒磁带,在茶几下搁置了很久,无人问津,落了一层灰。上面的贴纸撕了一半多,不知道是什么内容,恰好,这里有一台“三用”机,我出于好奇,于是就拿来播放。原来是些弦乐曲目,那时,我对西洋音乐心仪已久,多年来苦于穷乡僻壤无处可求,这次偶尔得到,自然如获至宝。可惜,我一播放,大家就捂住耳朵,大叫“这种拉锯声会招神引鬼的!” 。我这人不怕鬼,便搬到东头的小房间,独自享用“拉锯”了。这难听的“拉锯声”就是我最早听到的西洋音乐,其它内容忘了,老柴的《如歌行板》倒还记得。这样说起来,我应该起步于老柴了。
也因此故,很多年来,我对老柴的音乐多少有些偏爱。当时可听的音源虽然不多,不少都是老柴的作品。从他的交响,到《罗密欧朱莉叶》、《斯拉夫进行曲》,再到第一钢协和D大调小协,一路下来,耳朵里满是老柴的旋律。如你所知,老柴是以旋律大师著称的,他的音乐,味道较“重”,属于音乐中的“川菜”之类,旋律优美,情感直露,或大喜大悲,或浓墨重彩。总之,通俗易懂,感染力强,很对初入门者的胃口。
但巴赫就不同了,作为音乐泰斗,听得最多的评论,是类似“他的《十二平均律》就是音乐的圣经”、“他的音乐有着超越人类的神秘”等说法,甚至舒曼都说:“巴赫之于音乐犹如创教者之于宗教”。总之,巴赫似乎不是用来听的,而是贴上了“上帝”的标签,放在神坛上供人瞻仰。
由于这个原因,我还没听他的音乐,心就远了三分。再一看曲目,要么《马太受难曲》,要么《B小调弥撒曲》,要么《托卡塔与赋格》,这些名字似乎也弥漫出一点中世纪教堂里的味道,如此一来,又怵了三分。偶尔心血来潮,鼓起一万个勇气,找来一段巴赫,乍一听,除了“乏味”就是“枯燥”,剩下的三分热情,也就随之殆尽了。就这样,多年来,巴赫被我排斥在外。
97年,我曾买过一本书,书名是《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作者是个美国佬,叫古尔丁,他也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他老人家有一天突发奇想,将音乐史上50位大音乐家当成梁山好汉,在美国的“聚义厅”排定座次,坐头把交椅的当然是巴赫。书中,老古用那种拗口的、美国式的腔调告诉我们:“你是不可能不从巴赫的音乐中获得愉悦的”。还推荐了一些必备的入门曲目。受他的鼓励,我买了巴赫的《勃兰登堡》,拿回来一听,虽然没有印象中的那么“涩”,但也觉得很一般,没什么味道。听了几次就放下了,当然也就没有“获得愉悦”。
听巴赫,除了用时间慢慢的“泡”,好象没有别的办法。我听出点味道也是 98年之后的事了。当时,我弄到了一套海菲兹的小协集子。一共五张CD,里面云集贝多芬、拨拉姆斯、门德尔松、布鲁赫等等小协名曲,最后一曲就是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看来,在海飞丝的心中,也该是“止于巴赫的”。这首曲目,我最早是在一则别克车的广告里听到过,本来不太喜欢巴赫,但因为配上画面,显得特别高贵,于是就找出来听,一听之下,还真有些喜欢。多年来,这套CD一直是我的最爱,每一首曲目我都听得烂熟。物极必反,其中所谓的四大名曲实在难于激起我的听音欲望了,奇怪的是,巴赫那首双小协不时还会想听,每次听听都觉得有些新意。看来,巴赫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且比一般音乐耐听呢,这次算是入一点巴赫家的门吧。
前段时间,听完巴赫的BWV1007—1014,有点三月不知肉味了。于是,又弄来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大提琴无伴奏,以及几首钢协,一听之下,才知道每一首曲目都可能是该类音乐的极品。巴赫虽然是神,其音乐却是人的。如果开始听会觉得有些“隔”,只能说,自己的火候不到。最美妙的音乐一定不会迁就庸众,这就需要我们付出一点耐心,一点时间,一点修养。巴赫的音乐,灵魂纯真,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和声甘醇,如陈年的美酒,旋律优美,如天工的风景。不听巴赫,一定是乐迷巨大的损失。
如此肉麻地恭维巴赫,我大概已经“中毒”了吧,除此之外,症候还有三个:一是狂热收集各种版本,不惜血本。二是隔几天不听,心里痒痒的。有段时间,我干脆用巴赫做了一张“三明治”:午休、睡前是6首无伴奏(格鲁米欧拉的),中间的佐料由勃拉姆斯、拉威尔等诸多音乐轮番上阵。看来,其他音乐只能沦为“佐料”了,由此可知巴赫的“毒”性有多大。其三,这也是最致命的一条,开始对某些音乐出现“排异”现象,最典型的是舒柏特的一首三重奏op100。听六首小无之前,觉得它还不错,至少是听得下去,这几天拿来播放,几个小节下来就得掐掉。在巴赫面前,这首三重奏只能算加了点糖的开水。
这毒是中了,可解药在哪里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