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要厚声和下潜吗,从音箱下手吧 [复制链接]

查看: 13606|回复: 52
21#

什么叫厚声?
TOP
22#

www.www 在 2007-1-15 10:07:51 发表的内容
其实,平衡才是靓声的根本,要想提高低频很简单,低频好就靓声?从音箱下手这句话到是要点!


我晕晕。我何时说过靓声不需要平衡?我只是说:1、很多音箱不能平直重放20--25HZ。2、从频率测试看,当你听到63HZ以下时,你会感觉到厚声和下潜是与这段频率严重相关的。3、要获得厚声与下潜,必须先从音箱入手,使其可以平直重放20--60HZ这段频率。
TOP
23#

我晕晕晕晕,楼上诸位都认为我放弃63HZ以上的声音?把63HZ的声音单独拿出来讨论?
TOP
24#

请聆至静先生上雨果测试碟的图
TOP
25#

90年代中期,kef、意力等曾经强调:喇叭在6寸以上就不是越大越好了。无奈,之后潮流是“避免环境影响”。又给了发烧友一个平衡心态的考验了.......
TOP
26#

卖油翁兄:这个现象很正常,人的听觉特性是在不同频率具有不同的敏锐性,通常1kHz附近的灵敏度最高,而在10kHz以上和100Hz以下灵敏度急剧下降,而且与声音本身的强度也有关。同样物理强度的声音,不同频段的听觉主观感受的响度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达到主观听感同样的响度,就需要对高频和低频部分的声音给予补偿——80~90年代的时候,许多低档功放就有“响度补偿”loudness对低频和高频信号进行提升,以达到主观听感具有同样响度的效果。但是在hifi中,基本上所有的器材都取消了这一功能。专业器材调音台例外。
建议老兄找本实验心理学或声学工程方面的书看看,以老兄的悟性,很快就可以明白了。
本来音箱的低频端的电——声转换效能下降,所以低频响应曲线有一个自然的衰减,再加之人耳的听觉特性,许多音箱在低频端的响度较之中频段有所不足,感觉声音薄,而且,平均响度越低,这种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平均响度越低,低频和高频相对于中频部分的听觉灵敏度更低,需要更大的补偿量才能实现主观上的“等响度”。
所以,即使你把音箱的频率相应曲线做到如同CD一样从20hz~20khz完全平直,但是,主观上的听感仍然会觉得低频不够——除非是按照等响度补偿曲线刻意把低频进行人为的提升。
所以,个人感觉老兄的校声有些走火入魔的前兆,特此善意提醒一下。

另外:老兄做的线材不错,白眉鹰王、红尘绝恋两条电源线以及虞美人信号线在我的系统上已经服役40天了,煲机加使用已经超过300小时,表现很好,个人认为是很超值的。赞一个!
再有,老兄说的同轴数码线出来没有?听你介绍“针尖聚焦”让我很动心,完工之后通知我一声,准备上一条——期待ing!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27#

3L-AUDIO 在 2007-1-15 0:02:38 发表的内容
什么叫厚声?


我晕晕晕,你做了这么多年音箱还不知道?请用频响足够的设备试听频率测试碟,当你从1KHZ往下听,听到60HZ左右,你会明白的。厚声就是雄浑大气之声。
TOP
28#

那有那么麻烦.加均衡器那个频段都能调.平衡的声音不是单调某个频段就OK的.把你的箱寄来我给你搞出很厚声.
调坎一下.楼主勿怪.
其实我很欣赏那些有动手能力的朋友.正是他们勇与进取才令HIFI百花齐放.花有限的MONEY获取美好的声音我们的追求.
摩机和听音感受是很个人的东西,想改变一个声音很简单,要平衡与讨好兼备很难.希望我辈共同努力获取音乐的媚力.
TOP
29#

公牛 在 2007-1-14 23:30:51 发表的内容
要想好声儿还是从房子下手吧:)
TOP
30#

KENTRYFO 在 2007-1-15 10:58:41 发表的内容
冲击力在60-100hz,宽松度在60hz以下,湿润基本是在4500hz附近的小压降,但不仅仅是音箱的相应,我们永远需要混响——实际上是建声的特点,音箱系统是脱离不了环境的。


知音,高人,同感!

过份强调混响是不对的,先搞好基频再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