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陈小群独唱会上为沈洋击节】 [复制链接]

1#
时间:2007年1月10日
地点:上海音乐厅
艺人:陈小群(女高音)、沈洋(男低音)、杨迎春(男高音)、张国勇指挥注水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
曲目:莫扎特—十二首艺术歌曲、三重唱《丝带》(陈小群、杨迎春与沈洋)、经文歌《万众欢腾》、音乐会咏叹调《当你离开我时》(沈洋)与《温柔的春天在微笑》、歌剧咏叹调《让我们携手同行》与《你已和我订终身》(陈小群与沈洋)

07年我观看的第一场音乐会,陈小群“莫扎特之夜”。之前听说票房里余票已一张不剩,我的入场券是朋友手里硕果仅存的一枚,不免惊讶——难道听众们真的对陈小群或者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如此感兴趣?待我在演出前到达上海音乐厅门口,才发现事实好像并非如此,今晚很明显是“买方市场”,黄牛们手里握着大量的票子,用不高不低、懒懒洋洋的嗓音吆喝着——要票么,便宜咯。此情此景,所谓“一张不剩”的原因和本质便也猜出一二了。

未必满座,却有高朋,周小燕来了、魏松来了、廖昌永也来了,甚至还有市领导亲临。对于今晚的主角,上音声乐系教授、曾在萨尔兹堡有过留学经历并屡获国际赞誉的陈小群而言,该是倍感欣慰的。主办方在舞台灯光上颇下了一番功夫,印象中一成不变的背景因这些夺目的光芒而变得新鲜;或许对音乐厅而言这并不稀奇,于我却是第一次见识。此外,文广集团派来了阵容强大的录制人马,在大厅各个位置摆放了摄像机,这排场真不可谓不大。王勇再次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听出他的喉咙有些不适并或许因此充斥着口误,但毕竟这些穿插于演出过程中、无关痛痒的废话可以让陈小群的嗓子作适当的休息。

上半场是清一色的莫扎特的艺术歌曲,韦福根担任伴奏。李严欢之前告诉我,陈小群的音量并不大,却很好听。为此我坐到了楼下第四排,可听上去依然比较小,但正如李所言陈小群声音的质感非常之好,圆润、甘甜而又清丽,且吐字发音都非常纯正,可见她当年在奥地利的学习深造是卓有成效的。其声音特质确实非常适宜演唱艺术歌曲,只是我个人以为音乐厅这个空间对她而言已经太大了些,如果在小型沙龙里聆听,想必会更令人陶醉。

下半场是乐队与人声的交融,由张国勇指挥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伴奏。不过乐队登场时让我感到意外,演奏员们的年纪看上去都那样年轻,难道张院长刻意选拔了一批青年军?演出结束后才无意中得知原来他们都是来自上音的学生,歌剧院的原班人马正在大剧院演出呢。不过听得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出这是一支学生乐团,在张国勇的带领下他们的伴奏倒也不过不失,除了圆号偶尔冒了一两下炮。

陈小群音量小的弱点在与乐队合作时显露就比较明显了,抑或她并不在最佳状态,虽然编制已经很小且张国勇和乐师们在尽力地控制,但独唱偶尔还是会被器乐所淹没。在演唱莫扎特K.165《万众欢腾》时,陈小群对首尾两个部分的演绎并不缺少“欢乐”的元素,却少了些气概和庄重,中间的咏叹调相对更能令人信服。相比之下,音乐会咏叹调《温柔的春天在微笑》显然更适合她的嗓音风格,陈小群的演唱显得深情无比、超凡脱俗,一曲听罢真有如沐春风般的美妙体验。

不过在我眼中整场音乐会最大的亮点却来自于陈小群邀请的一位男嘉宾——沈洋。他对音乐会咏叹调《当你离开我时》的出色演绎,在我听来简直有几分“喧宾夺主”的意味。他那醇厚、洪亮中透着稳重气息的嗓音确实堪称中国当今声乐界的瑰宝,也难怪专业领域对他寄予如此厚望。以这样小的年纪,便达到了眼前的艺术境界,在沈洋身上似乎可以看到天才早慧的迹象。这首咏叹调中,他展现出雄浑的音色、超群的动态以及纯正的发音,一曲唱罢我忍不住把自己当晚最热情、最响亮的掌声献给了他。当然,沈洋的表现远远谈不上完美,在与陈小群合作的两首二重唱中,便有几处细节尚显稚嫩,不过以其男低音的身份客串这两段男中音唱段,也真是难为他了。

看着台上西服革履的沈洋,不免想起和他初次见面的情景。去年四月陈唯正老师回国之际将他介绍给我认识,一看那魁梧的身材和运动服装扮,我只以为他是体育学院的健将,结果竟乃音乐学院的高才生。我们一起逛大自鸣钟、在吴越人家吃菜泡饭,同时交流着对音乐的感受。在我的印象里,对音乐、对自身专业有如此之热情、如此之追求的学生于国内院校并不多见,沈洋却是其中特别执著的一位。他的聪慧、好学以及在艺术追求上彰显的个性,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他在意大利赢得大奖、在华人音乐圈内首次挑战并录制《冬之旅》等等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绩,也就理所应当了。此番亲耳聆听过他的演唱后,更令我坚信他将是中国声乐界未来最有前途的明日之星。但愿他再接再厉、艺术道路越走越成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在上海音乐厅的这个舞台上,听到属于沈洋自己的个人独唱音乐会!



最后编辑liuenhui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