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2006123013473765194.jpg[/upload]
作曲家 莫五平/郭文景/陈其钢/许舒亚/瞿小松/谭盾
乐团 荷兰新音乐团
编号 Zebra Zebra 001
1. 莫五平 - 凡I 1991
2. 莫五平 - 凡II 1992
郭文景 - 社火
3. Far Away And Gloomy, Free
4. Lively
5. Improvvisando, Archaic
6. Uncouth
7. Fiery
8. 陈其钢 - 抒情诗II(水调歌头)1991
9. 许舒亚 - 秋天的落叶 1991
10. 瞿小松 - 易 1990
11. 谭盾 - 四个三重奏、指挥、观众的循环 1992
这张CD中陈其钢的《抒情诗Ⅱ》(水调歌头)是我最喜欢的现代音乐作品之一。作曲家用一个男中音与11件乐器重新演绎了苏轼那从宋代延续至今的浪漫。其中对于京剧假声的运用使音乐充满中国式的表现力。男中音歌唱家史可龙当时年已五旬,研习中国京剧和西洋美声唱法多年,对声音的控制力极好,将作品富含的中国韵味以及现代风情完美结合在一起。结尾处,当史用假声在高音区吟出的“千里共婵娟”在乐队星星点点的衬托中渐渐淡去,只觉得时间已经随之凝固在了一千年前那个无眠的中秋。
《抒情诗Ⅱ》和唱片中的其他作品都是中国作曲家应邀专门为荷兰新室内乐团(Nieuw Ensemble)而写。该团成立于1980年,以演奏现代音乐作品著称。弦乐,木管,打击乐,竖琴以及曼陀林和吉他共同形成的乐器组合使乐团的声音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曼陀林和吉他是他们有别于其他室内乐团的最特别的乐器。在谭盾的《四个三重奏、指挥、观众的循环》中,最动人的一段演奏就由曼陀林、吉他和竖琴共同完成。这段取自古希腊歌曲“塞基罗斯墓志铭”的三重奏出现在临近结束的地方,三位演奏者的配合十分默契,乐器之间的转接巧妙而毫无痕迹,令古老的旋律听上去愈发神秘而悠远。
莫五平的《凡Ⅰ》、《凡Ⅱ》是作曲家内心矛盾的直接抒发。两首乐曲分别写于1991和92年,正是作曲家生活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他称自己“每天都在世俗中寻找着精神的归宿”。莫亲自担任了《凡Ⅰ》中人声部分的演唱,从呼喊到吟唱再到最后用以结束全曲的《三十里铺》,无不透出一种执著的追寻与渴望。
此外,CD中还收录了郭文景充满“川味”的《社火》,许舒亚音色精致的《秋天的落叶》,以及瞿小松“只求音乐但无他物”的《易》。所有的录音均来自1991和92年的世界首演,十四年过去,这些作曲家依然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锋。唯一的遗憾是1993年莫五平的早逝,《凡》系列几乎成为了他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