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市人的乡愁---来聊聊中国民歌吧 [复制链接]

查看: 18443|回复: 146
21#

我确实想拍的,可是砖头举起来了的时候,发现你说的很有道理,梁祝小提琴曲几乎全篇最直接地使用了越剧的旋律,属于最初级的。
TOP
22#

想了想这块砖还是要拍下去。我从不认为民歌是低层次的,不能因为欣赏民歌的听众主要是劳苦大众就认为是低层次,而欣赏交响乐都是白领精英就认为是高层次,这样区别就如同说某个群体的文化很高级,某个群体的文化很低级一样形而上学。

就一个外行看来,可能从音乐学上来说,民歌比较简单,古典乐体系比较复杂。对音乐欣赏角度来说,民歌的审美价值就比较单纯而朴素,能直入人心,抨击灵魂的深处。而复杂的音乐往往被体系中更多的形式和构成所打动沉醉,更有可能忽略其最单纯的部分。
TOP
23#

shinelb 在 2007-1-9 10:27:19 发表的内容
看了师兄此贴,自己觉得很惭愧,自己听乐范围太窄了。印象深刻的是普奇尼的《茉莉花》。


S兄谦虚了,我知道你的听音广泛的很.
我现在还没听得上巴赫小无和大无。
TOP
24#

溪秀兰 在 2007-1-10 23:46:43 发表的内容
李商隐 在 2007-1-10 23:35:05 发表的内容


我很惊讶在60年代,中国能创造出这样一批美丽的歌声,阿诗玛,江姐,洪湖赤卫队,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三姐。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不能创造出这样脍炙人口的歌曲。


这个话题很大,也很小。这些作品经大浪淘砂……,而且凝聚了多少资源啊。现在恐怕不 太可能,而且现在意识形态有限多元化,虽然仅仅十分有限……


我觉得也与当时对民族资源的广泛挖掘有一定关系,也与现在优秀音乐人投生于更商业化的创作有关,也与当时意识形态的偏向有关。即使如此,我对当时音乐工作者的努力深表钦佩。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25#

这是阿诗玛的原唱历史录音,胡松华和杜丽华领唱和独唱。以歌声表达一个伤感爱情悲剧,颂扬了一个美丽女子的传奇。当然这不是所谓的原生态唱法,而是带有美声。

我很惊讶在60年代,中国能创造出这样一批美丽的歌声,阿诗玛,江姐,洪湖赤卫队,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三姐。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不能创造出这样脍炙人口的歌曲。[upload=jpg]Upload/20071102335487585.jpg[/upload]
TOP
26#

关山月_ 在 2007-1-10 22:28:28 发表的内容
老李是标准"二无所有"             :)))


哈哈,三无,还有歌剧。
TOP
27#

缅怀雷振邦,向乔羽致敬。感谢领唱者傅锦华,李敏玲,估计这是两位演唱者演唱生涯的高峰了。

这是刘三姐的电影录音剪辑。我非常喜欢这些山歌,当时我还以为这些歌曲是直接取自于当地山歌,看了说明书才知道是雷振邦和乔羽的再创作。[upload=jpg]Upload/200711023571593497.jpg[/upload]
TOP
28#

这场唱片里基本上都是原唱。克里木的歌声俺熟悉,t现在听来也不觉得什么了。里面的那首鲜族民歌阿里郎有些不知所已,看来是被凡吉力斯在韩国日本世界杯上的改编曲给害了。里面还收集了朱仲禄唱的黄土民歌,非常难得,因为他的发生方法非常奇特。
[upload=jpg]Upload/200711023224145920.jpg[/upload]
TOP
29#

过路云 在 2007-1-9 2:46:13 发表的内容

可能是我的语言有表达得不尽之处吧,让商隐先生有所误解,在下先在这里道歉一下,说个对不起。
我想补充的是,我所说的层次的高低,并不是含有褒义或者贬义上的,又或者是“谁更好”、“谁不够好”的意思。而是更多从专业作曲的创作技法上的看待。不可否认的是,创作来自民间,但是它比民间的音乐形态复杂,经过了更多的艺术加工。就像贺绿汀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作曲就是民歌加技巧”。我一直很赞同这句话,作曲不仅仅就是民歌。
另外,欣赏民歌的不仅仅是劳苦大众。或许以前是,过去的士大夫和农民比较泾渭分明,但是现在不是的。像乔建中、田青那班大帝们,都是音乐研究所博导级的人物,但他们都在时刻鼓吹着民歌,欣赏民歌。我本人应该也不属于劳苦大众吧,我也爱听民歌呀,而且自己常常开口唱。呵呵。
最后,关于民歌的这个“低层次”和经过作曲家们技法提炼的“高层次”的纠纷,在艺术价值上面,它们是没有高低之分的,都同样的不可替代。只是我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缺少民歌,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有民歌。


谢谢过路云兄。我很赞同您的观点。我的想法与您一样,当然我是外行,一个建筑师,看得出来您是内行。我们此帖的目的,主要是和同好交流民歌,并且有可能的话向各位烧友介绍些民歌。

其实民歌我听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时不时总想起来听一些。我一直认为民歌是我寻找根的方式,对自我认同的坐标,并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这种价值我与生俱来的,是难以忘怀的。
TOP
30#

刘三姐是国人心目中的歌仙,年轻美丽,聪明勇敢,她的山歌传播四方,深入人心。傅锦华,李敏玲两位歌声如深谷幽兰,前代绝响。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山歌比这更能描写西南群山里的智慧。

[upload=jpg]Upload/2007111035820552.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