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没有什么境界只是说说我在2006的听音乐玩音响的感受,错了也不要紧,有168广大的发烧友们作为我坚实的后盾,还有168个位非常有品位的版主,提供了这样的自由言论平台我们这样痴迷于音响和音乐的爱好者才可以随心所欲的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2006年参与了很多的音响展包括国内外的,最为令我心动还是我们自己国家的音响展,当然最好的还是广州展,聚集了世界全国的各路音响精英,为我们这样普通的音响爱好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共享平台,这也是我们的福气感谢广州的音响爱好者们。遗憾的是指在音响展看了一天,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大展之前没有看到老浦东兄在广州展展示自己的产品的言论,我在这里对老浦东兄表示由衷的道歉,但是我始终关注着老兄的产品,说过的话会算数的。
有发烧友说音乐与音响到底有什么关系,我用一个随身听照样可以很好的聆听古典音乐或者爵士乐流行音乐,我想这样的言论在现在高级器材横行的情况下应该是错误的,我适中认为高级音响就是高档的音乐服务的,离开了高难度的古典音乐,高档音响也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这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当你细致的聆听古典音乐对你今后玩好音响器材会有很大的帮助,举个例子我本人最喜欢的无外乎是小提琴钢琴歌剧还有室内乐,这也是我们广大发烧友的同好,钢琴贵为乐器之王是有它的道理的,钢琴正常的有88个键盘,56的白键32个黑键7个8度还有半音动态范围最高达到了140DB,高频20000赫兹低频在15赫兹左右,这也是很多乐器望其项背的,当你拥有了非常高级的音响这些个具体的指标和正确的效音里面应该是我们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利赫特弹出来的钢琴音色应该非常圆润的音色是非美的,我们玩音响听音乐玩得就是声音,加入富特文格勒指挥的贝多芬声音非常的难听,就是在有哲学深度我想我本人也不会接受的,首先是声音必须打动你我们这些音乐音响的痴迷者才会与指挥家和乐队共舞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而心潮澎湃,这也是共鸣,好的音乐早就了高级音响的产生,都是互补的缺一不可,当你升入的了解了古典音乐对于发烧友们玩音响应该是提供了一个高标准的效音理念,那就是使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声音,我的音响发声应该放哪个方向走,分歧有了,又喜欢爵士的有喜欢流行又喜欢摇滚的有喜欢金属的,喜欢什么音乐就要按照你的声音标准效音,而不要看别人怎么效音,人与人对于声音的感受的是不一样,自己喜欢的声音应该是最好的,我们好多烧友就是以自己的音响标准取平别人的音响的好坏这也不是错的,至少你对声音有了一个参考标准,没有必要随声附和,走自己的路即使是错了我们也知道错在哪里,应为我们始终在提高。
2006年168论坛的很多朋友可以拿古典音乐来评论自己音响的好坏,这里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理解的深度之分,没有必要达成一致,就像我的皇家西敏寺和ATC是南辕北辙的声音表现,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用的学点和共同的优点,因为音响没有最佳的搭配只有适合你的听音标准的搭配,在每个人的心幕中都是有所区别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我们喜欢的音乐,因为音响就是为音乐所服务的。举个例子梅纽因因兄妹在30年代的室内乐录音在哪个年代应该是不错的,但落实到用音响的聆听确实不一样的,有的音响重播出来的音乐是平面的,在高级音响当中重播出来却是立体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响立体感和深度,当我们听熟了一个版本的时候,既有了很高的听音标准,你的效引应该是非常准确的,可以直接找到梅纽因兄妹的演奏的声音,当然我们聆听的是碟片的声音,但是我们可以竟可量的还原碟片的正确声音,当然在我们的心目中标准也是不一样,我们还要必须做这样的功课,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当你有了一个很高的听音标准,一套音响到了你的手里,不出好声都是很难的,这也是我市中强调多听深入的聆听各种音乐软件的原因,这就是你今后效音的标准,当然能尝聆听现场的演奏就更好了,因为好的现场是最真实的,也就明白了什么事真正的高频中频与低频的表现,因为乐队与演奏家还有歌唱家毫无保留的告诉你了,那就是真实的声音,当然也有一些富豪级烧友喜欢按照自己的标准玩出高耸入云深入大海的声音,也没有什么不好音乐就是一种美好的美化吗,能重播出感动自己的音乐就好,没有必要统一标准,所以才有了日本的管也充燕先生的唱片演奏家之美称了,我也是十分的赞同,毕竟有人喜欢真实的声音有人喜欢美化了的声音,但是都是音乐的同好只不过是效音的标准不同,出发点绝对是一致的,就是调校出自己的喜欢的音色但是这样的标准是在改变的,就像本人原来喜欢美化了的声音,现在喜欢的是冷静的声音,这也没有什么不好,自己喜欢就好,这也是音响是成年人高级玩具的理论绝对不能有统一的标准,说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