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季走了! [复制链接]

查看: 2851|回复: 9
1#
前天就听人说了,但在网上还没有看到新闻,今天看到报纸才信以为真。小时侯就听过他的相声了,印象最深的就是《红眼病》和《吹牛》。

《红眼病》
马季:你个子比他高,他就犯病了,你生了个六指,他比你少一个他也犯病了………………

《吹牛》
赵炎:我们家是世界吹牛中心!
马季:你们那中心是我们家吹出来的!
赵炎:我跟你说,我这人个可高啊!
马季:跟你说,我可比你高得多!
赵炎:飞机打我腰着飞
马季:汽车打我脚下过
赵炎: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没法再高了!
马季:我……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恩……恩……
赵炎:你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那你的脸哪去了???
马季:我们吹牛人就不要脸了!!!

马爷,您带给我们的都是欢声笑语…………而我现在只能从心底对您说:一路走好啊!您的笑脸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最后编辑SINATRA
分享 转发
TOP
2#

妙语!那时的相声确实好听!
TOP
3#

怀念!
TOP
4#

“马季机智聪明,才思敏捷。他第一次赴香港演出,适逢赛马季节刚刚结束。他上得台来,先来个“现挂”:“香港的马季刚过,北京的马季又来了。”立即引来了哄堂大笑。他说到内地艺术家如何取名,忽然看见台下坐着歌星奚秀兰,又当场“现挂”:“香港歌唱家——奚秀兰,多美的名字啊!溪边一枝独秀的兰花!”场内喝彩声响成一片。”







——这个在网上流传很广。沉痛悼念!!!
最后编辑溪秀兰
TOP
5#

怀念,他的相声确实好。
TOP
6#

初中里还上过他和唐杰忠的一段相声。沉痛悼念……
TOP
7#

相声也死了!
TOP
8#

笑一笑,十年少!

好久没有象看马季相声那样开怀大笑过了... ...
TOP
9#

一位相声演员的辞世
马季先生走了,我注意到一点——许多媒体在新闻标题上将他称为“著名相声演员”。在这个大师满天飞的年代,如马季这般令人景仰的艺术前辈,去世后却没有被“著名相声大师”的美誉所围绕,倒是颇发人深省的。我不太清楚,这是因为马先生生前向来就不喜欢被人誉为大师而对此有所交待,还是某些新闻媒体突然都保持了冷静;反正当我看到类似“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去世”的标题时,心里有些感慨——究竟是人们忽略了他的贡献,还是马先生自己希望走得低调一些?当然,仍旧也有相当多的评论把“大师”的桂冠戴在了马先生的头上,有人甚至说——马季先生的去世,是最后一位可以称之为相声大师的去世。对于这一说法我并不苟同,在艺术水平上与马季等量齐观且在世的老辈相声演员并没有绝迹,但马季在大众心目中的分量显然更重一些,这是不争的事实。

毫无疑问,马季绝对无愧于“大师”的称谓。他的辞世引发如此广泛的悼念与追忆,足以说明他在听众、同行心目中崇高的地位;回顾他的艺术历程、表演特点等等,令人钦佩之处也不胜枚举。然而细细想来又不免有点无奈,因为在他身后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后辈能真正接过马先生手中遗留下来的这面旗帜,相声艺术的萎靡现状着实令人焦虑。从这一点看,马季先生与前辈大师相比终究有不足之处——虽然门下弟子众多,却没能培养出一位合格的接班人;当然,这或许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文化变革的悲哀,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个人不尽力。

作为一位为相声事业奋斗大半生的长者,马先生不可能不为相声界今日的窘境痛心疾首,不可能不为找不出接班人而焦虑万分,但年迈的他也定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智慧皎洁可以催生出一段段极具幽默、讽刺效果的名段,却无法将自己的精神和灵感一脉传承下去,不能不说是这位相声大师最大的遗憾。马先生最大的功业在于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在不同的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同步,用自己睿智的语言给大家带去欢乐和回味。而随着社会环境、文化气候的变迁,这类“与时俱进”的现实主义题材相声在当今中国舞台上的生存空间反而越发狭窄,因为创作上的种种局限,很难再博得听众的喜爱。在这样的氛围下,马先生近些年来自己亦才思枯竭、鲜有优秀新作问世,更勿论如何提携后人了。

所以我宁愿相信,2006年12月20日离开们的只是一位相声演员,而非相声大师——作为演员的马季先生没有遗憾,可以全身而退;作为大师的马季先生却或许要难以瞑目……

http://audio100.spaces.live.com/
TOP
10#

好!带给一代的欢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