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莱昂哈特:最忠实于巴赫的古乐大师 [复制链接]

查看: 3504|回复: 17
1#
[upload=jpg]Upload/200612195283666481.jpg[/upload]
最后编辑shinelb
分享 转发
TOP
2#

他演奏的《赋格的艺术》我经常听。他的演奏风格总体来说有深度,古朴厚重,也不乏情趣,是我喜欢的一个艺术家。
TOP
3#

纵观二十世纪“古乐运动”50多年的历程,无论是理论研究或是演奏水准,莱昂哈特都堪称大师级人物。与哈农库特等其他着名的“本真派”古乐大师一样,莱昂哈特饱含学者气质,深入研究古乐学,包括对古乐谱的修订以及古乐乐器的复古制造。他坚持“古乐运动”必须“按照历史的方式演奏”的主张,力求最本真地再现古乐的风貌。成为忠实再现巴赫风格的最佳人选之一。
  
莱昂哈特,羽管键琴家、管风琴家和指挥家。1928年生于荷兰,早年在瑞士巴塞尔圣歌学院从师于爱德华.穆勒,后来在维也纳学习音乐理论,并成为维也纳音乐学院的羽管键琴教授,80年代先后获达拉斯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和哈佛大学荣誉博士称号。1980年荣获伊拉兹马斯大奖。自1954年起,担任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教授以及当地着名的Nieuwe Kerk教堂管风琴手。莱昂哈特以荷兰为大本营,积极投身“古乐运动”,鼓舞、影响并且培养了整整一代年轻的古乐艺术家,包括古乐键盘家和管风琴家Bob van Asperen,横笛家、录音师Barthold Kuijken,大提琴家Anner Bylsma,并最终将荷兰发展成为“古乐运动”的重要中心。
  
没有独出心裁,没有个性张扬,莱昂哈特最大的特色就是忠实。从演奏乐器,从音乐语言,从心灵深处忠实于老巴赫以及他的时代。作为诠释巴赫的羽管键琴家,无出其右。本世纪古钢琴演奏的复兴,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而真正使它焕发活力,完美再现其魅力的演奏家,唯莱昂哈特莫数。莱昂哈特弹奏的《戈德堡变奏曲》(BMG BVCD-1651),高贵而不夸张,紧凑而不局促。只要与Ralph Kirkpatrick的版本(DG 439 465-2)相比较,就能理解要在上、下两段键盘的古钢琴上,完美再现巴赫是多么的不容易。在第26变奏曲中,使用3声2段键盘,右手是18/16拍,左手是3/4拍,莱昂哈特展现得典雅纯净,游刃有余。莱昂哈特弹奏的巴赫也因考究、严谨而着名。曾编订过巴赫《赋格的艺术》和斯韦林克的作品。坚实的学识功底,成为他还原历史时,从容与自信的源泉。沿时间之流上溯300年,还原历史的本真面目,最大的考验,恐怕不是对乐谱的考据,亦非演奏古乐乐器的精湛技艺,而是内心深处的接近。有人说巴赫在变奏曲中,追寻的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莱昂哈特的风格正是这一至美至真境界的现代注脚。他对于老巴赫的崇敬和追寻,甚至拓展到了音乐之外--1967年在Jean-Marie Straub拍摄的电影当中,扮演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角色。这一身体践行不禁让人想起斯坦尼拉夫斯基关于“体验派”表演的理论。也正因为如此,在聆听莱昂哈特弹奏的第30首变奏曲时,从低音旋律线上缓缓流淌出来的两首民歌,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巴赫家族聚会时齐声高唱《我们好久不相见》的欢欣情景。(ZT)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4#

精华帖!再次拜读.
TOP
5#

找到同好了!!
TOP
6#

[upload=jpg]Upload/200612201602525440.jpg[/upload]
TOP
7#

他好像终其一生都奉献给巴赫了,其人虽说治学严谨,但也有偏执的一面....

缺点就是把巴赫捧的过高,而对同时代的其他人物以及当时的正歌剧就过于冷淡了些...
TOP
8#

[upload=jpg]Upload/2006122112124521148.jpg[/upload]
TOP
9#

vivaldi_gu 在 2006-12-20 14:41:49 发表的内容
他好像终其一生都奉献给巴赫了,其人虽说治学严谨,但也有偏执的一面....

缺点就是把巴赫捧的过高,而对同时代的其他人物以及当时的正歌剧就过于冷淡了些...


兄台比较客观。我觉得我们也是,虽然对某位音乐家特别偏爱,也不应忽视其他大师。不然损失的是自己。
TOP
10#

[upload=jpg]Upload/200612201511210134.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