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管弦乐作品 [复制链接]

1#
[upload=jpg]Upload/200612102363255014.jpg[/upload]
1 交响序曲第二号
2-4 B调小提琴协奏曲
《交响序曲第二号》用奏鸣曲式写成:继一个缓慢而深沉的引子后,此交响序曲在一个充满动力的主部和一个宽广歌唱的副部的交相辉映中陈述,经过一番极具戏剧性的有力展开,达到灿烂的结尾。
    《B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最优秀的协奏曲之一,充满浓郁的中国音乐元素,优美至极,是我听过的最佳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比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等西方几大小提琴协奏曲毫不逊色。
    继《塞北小曲》后,《B调小提琴协奏曲》再次表现出作者一向寄以深情的塞北风格,登峰造极,但并未采用任何一首民歌。第一乐章为传统的奏鸣曲式,由一个充满活力的5/4拍主题与另一个宽广徐缓的曲调交相共鸣,包括一个炫技的华彩乐段,高潮部分令人想起长城以北的魏巍群山。第二乐章以朴实无华的曲调营造出既深情又清新的气息,结尾部以少见的全泛音构成,将乐章带入一种冥想的意境。第三乐章诙谐火热的西北吹打乐风格在一支悠长的旋律催动下,淋漓尽致地将乐曲推向高潮。诙谐、愉快的主题以罕见的角调式(mi-sol-la-do-re)构成,并在同一主音B的基点上——既非B大调亦非B小调,而是B调——不断转换于宫、商、徵、羽其它四个汉族调式之间,使旋律获得极丰富的色彩。
    很多人误以为中国传统音乐都是五声音阶,其实不但在古琴等音乐中自古以来就有七声音阶,黄安伦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也恰恰突出了汉族音乐的七声性。它的全部主题都由七声音阶写成,并由宫、商、角、徵、羽五个汉族汉族调式制约,使其音乐与西方的大小调形成很大区别,中国风格十足。
    同时又全面运用了西洋和声学的技巧,使各声部均以功能性主音作为基础,佐以丰富的复调思维,使音乐进行获得巨大动力。即便是无调性手法,也被恰如其分地运用于第一乐章的华彩乐段中,效果极佳。第三乐章曲式上将奏鸣曲式与塞北吹打乐的传统风格作了一些新颖的结合。后者的一个典型结构是:每次固定的全奏过门后,独奏都要对主题作出不同的变奏与展开,给小提琴以巨大的演奏空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