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一只长笛孤零零地在中音区柔和而富于表情地吹奏出显得倦意恍惚的旋律。它包含了半音阶和三全音的音调,有着德彪西音乐的个人特征。
长笛中音区的音色极似牧笛,这支旋律绝妙地刻画出半醒半睡、耽于白日梦境界的牧神形象。
旋律第一次出现时,仅接以木管轻柔的和弦及坚琴刮奏,对感情的抒发稍加延续。紧接着,仍是长笛吹奏同样的旋律,弦乐组以微弱的震音衬托着它,但响应它的是全体乐队逐渐掀起的热情,当长笛吹奏的旋律第三次出现时,收律本身加上了精细的装饰并延伸开来,竖琴流动的琶音及弦乐组中提琴、大提琴对旋律片断的呼应,使音乐富于变化,它象征收神的想像更为活跃。这时坚琴的几声拨奏打断了细致的音流,整个第一部分所描绘的牧神的热情梦幻,在这里也被打断。
印象派画家马奈的作品《吹笛少年》
[upload=jpg]Upload/20061211274344371.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