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牧神午后》 [复制链接]

查看: 5097|回复: 30
11#

1872年的春天,莫奈在他逗留的Le Havre海港画下了透过薄雾观日的印象。这幅图迅速地捕捉了瞬间千变的景象。当它于1874年的一次团体展览中首次被展出时编目为“印象·日出”,“印象”这个词在艺术作品中还是第一次应用到,接着这个词成了这一群在艺术上要求革新的青年艺术家的标志。


著名的《印象·日出》

[upload=jpg]Upload/200612112164186012.jpg[/upload]
TOP
12#

雷诺阿的大海。
大海上几乎没有任何物体。只有雷诺阿这样的大师才能用画笔和颜色捕捉大海浪花间非常微妙的细节。

我在芝加哥艺术馆看到原作。非常精彩,观摩良久,不忍离去。此画面就是我现场拍摄。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13#

李商隐 在 2006-12-1 12:39:07 发表的内容
雷诺阿的大海。
大海上几乎没有任何物体。只有雷诺阿这样的大师才能用画笔和颜色捕捉大海浪花间非常微妙的细节。

我在芝加哥艺术馆看到原作。非常精彩,观摩良久,不忍离去。此画面就是我现场拍摄。

[upload=jpg]Upload/200612112494041331.jpg[/upload]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14#

    一开始,一只长笛孤零零地在中音区柔和而富于表情地吹奏出显得倦意恍惚的旋律。它包含了半音阶和三全音的音调,有着德彪西音乐的个人特征。
    长笛中音区的音色极似牧笛,这支旋律绝妙地刻画出半醒半睡、耽于白日梦境界的牧神形象。
    旋律第一次出现时,仅接以木管轻柔的和弦及坚琴刮奏,对感情的抒发稍加延续。紧接着,仍是长笛吹奏同样的旋律,弦乐组以微弱的震音衬托着它,但响应它的是全体乐队逐渐掀起的热情,当长笛吹奏的旋律第三次出现时,收律本身加上了精细的装饰并延伸开来,竖琴流动的琶音及弦乐组中提琴、大提琴对旋律片断的呼应,使音乐富于变化,它象征收神的想像更为活跃。这时坚琴的几声拨奏打断了细致的音流,整个第一部分所描绘的牧神的热情梦幻,在这里也被打断。


印象派画家马奈的作品《吹笛少年》


[upload=jpg]Upload/20061211274344371.jpg[/upload]
TOP
15#

德彪西的大海和夜曲

[upload=jpg]Upload/20061212173674858.jpg[/upload]
TOP
16#

DG还有个低价版的也挺好!
TOP
17#

印象派音乐在音乐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在音乐创作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音乐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奉献给世人,并对近代的音乐创作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以至其后有许多音乐家都有其印象主义的音乐作品,如意大利的雷斯庇基,法国的拉威尔,西班牙的法雅,英国的戴留斯,德国的雷格,俄国的斯克里亚宾等。“印象派音乐”也是西方现代音乐的开端,这一流派的音乐家强调音响和音色,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发展。而让音乐与绘画携手,则是充分体现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一种特别方式。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18#

第二部分有两个段落。起初,独奏双簧管吹出明亮的短句,接着,速度加快,节奏比较规整、紧凑。小提琴移高四度复述这一乐句,音乐更加明亮,牧神梦幻中的热情被现实的阳光驱散。这以后,力度逐渐加强,乐队的织体极其细腻,各个乐器互相衔接,拼镶成千变万化、闪闪第二部分的另一个段落是全曲最优美的片断。它的旋律先由全体水管组演奏,弦乐声部分得很细,用音量很轻的切分节奏衬托旋律的移动,两架坚琴以精致的琴音参与其间,力度逐渐加强,在引人乐曲第一部分牧神的梦幻和欲望音调时;乐曲的热情达到顶端。


印象派画家德加的作品

[upload=jpg]Upload/200612112103957304.jpg[/upload]
TOP
19#

我还以为你这两天又有新收获呢。
你下午和我说的地方,我一定要去一趟。那地方唱片比我们这里多,但是价格也要贵一些。
TOP
20#

雷诺阿的《包厢》

[upload=jpg]Upload/200612112212526995.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