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暮秋悲歌——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版本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 20806|回复: 118
21#

门戈尔贝格指挥音乐厅乐团 (NAXOS)
本片最早由“德律风根”发行过,不久前由盲人录音工程师 Ward-Marston转制而成。门氏的作品音质大多搞得不错,特别是《英雄生涯》——乐曲起奏是力拔千钧、气贯长虹。弦乐甜美、铜管扎实,演绎也是别有风格。
曾经听过门氏的“合唱”交响曲,结尾的合奏真是很特别。原本抱着很大的期望,能够听到《英雄生涯》那么精彩的演绎。可是听完他的伯四,颇有失落——这回他的风格更为另类:首乐章乐曲的“句读”就与众不同,在刻意突出拨弦,有点矫揉造作。而铜管部分显得有气无力,淡化了悲壮之气氛。一路下平平淡淡,末乐章的壮怀激烈只是点到为止而已。[upload=jpg]Upload/200612119245350999.jpg[/upload]
TOP
22#

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SONY)
宽厚、坚韧、温暖——这是我对此版本的评点。
如果你未能习惯万德之淡泊,莱纳之冷峻,托老之悲壮的话,那就听听瓦尔特的演绎吧。好似一位垂暮之年的老者,在炉边和你唠家常。没有一丝火气、可也不显龙钟老态,娓娓道来。
质朴的乐思在瓦尔特棒下流淌,那份“温文尔雅”犹胜伯姆。虽然他们算是师徒,但瓦尔特的“人文气质”更重,或许这样的与世无争的勃拉姆斯第四,就是他由衷认同的吧。
弦乐“丝绸般滑爽”,甚至有点过于“温柔”;铜管相对于其他版本,则显得内敛许多;定音鼓也规规矩矩不曾狂放……但总觉得比较平和,建议将此版作为参照欣赏。[upload=jpg]Upload/200612123164639868.jpg[/upload]
TOP
23#

普列文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TELARC)
或许普列文这次也不在状态,伯四演绎得并不出彩。在布兰诗歌里的生龙活虎,这边却是力不从心。
听了几遍,除了录音较好外也留不下什么特别的印象了。[upload=jpg]Upload/200612216544398274.jpg[/upload]
TOP
24#

巴比罗里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巴比罗里难得指挥德奥作品。因为他独有气质的感染,使得维也纳爱乐也有种英国“银器”古董般的音色。
亮而不耀,华彩内敛颇有绅士做派。可就因为这样,演绎得不像勃拉姆斯,太谦谦君子了。安步当车,倒是有点午后散步的悠闲。没有较大的感情起伏,巴比罗里总是笑容可掬的,让我都替他着急。
听罢全曲,只能说是无功无过。[upload=jpg]Upload/200612217341363467.jpg[/upload]
TOP
25#

哈农库特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TELDEC)
哈农库特近几年是声名鹊起,他的演绎的确与众不同。以这个伯四来说,并不求变而是稳扎稳打。
首乐章中对乐句的处理有点像门格贝格,较之更容易令人接受;结尾处定音鼓还稍欠薄弱,但也有画龙点睛。第二乐章音量变小了,显出一股寂寥、孤独,虽然没有万德的淡泊悠长,但也八九不离十。末乐章的抑扬顿挫尚可,只是略显底气不足,再果断点就更好了。
瑕不掩瑜,哈农库特创出了自己的风格:努力地返璞归真。[upload=jpg]Upload/200612218433413479.jpg[/upload]
TOP
26#

约胡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DG)
约胡姆自己曾经说过:哪怕是指挥贝多芬或勃拉姆斯,都不如布卢克纳顺手。
然而他所录的这版全集,却无不透出一股浑然天成之气。
首乐章先抑后扬,由中速导入那个忧郁的主题。柏林爱乐在福特多年的调教下功力不凡,特别是弦乐细腻绵密,定音鼓仿佛在瓮里敲击——低沉动地而来,震得身心共鸣。约胡姆在此情感变化极大,时而自怨自艾、时而却精神振奋,最终还是自信地豪迈前进。此谓壮心不已的极佳解读。
历经种种,风云变化。勃拉姆斯在第二乐章,描绘了心灵休憩的港湾。约胡姆则擅自带领我进入了那里——美不胜收,忘记了不快、一切烦恼。不久约胡姆告诉我,这是勃拉姆斯的私人境地,他还是更喜欢孤独、平静。
在第三乐章,看得出约胡姆曾被欢乐的舞蹈感染过,后来又陷入冥想……究竟是什么呢?
末乐章乐队齐奏前的沉寂,约胡姆将其矛盾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第一”的恢宏、“第二”的惬意、“第三”的豪情都已然逝去,到了“第四”——看淡了所有,走向平凡。[upload=jpg]Upload/200612417122879048.jpg[/upload]
最后编辑若飞公子
TOP
27#

莱纳 在 2006-12-3 0:16:57 发表的内容
曾看到一位老发烧友对DS的那套suitner的勃交全集很是推崇。
听闻最近垃圾里又有重现。不知道老弟可有收来细品。
我倒是对suitner的这套东西很期待~

看到过,也有耳闻说是很正宗的日尔曼味。
近日手头紧, 没法出去寻觅……
TOP
28#

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 (DG)
我买的第一张伯四唱片,虽然那是盗版。其实我应该早些发表对此的评论。踌躇至今,只因无从下笔。
自从我接触了其他版本,这个我就不常听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偶尔想起它了,拿出来听听——觉得每次都有新的理解。或许因为,这是领我走进伯四的第一把钥匙;或许因为,是对小克莱伯传奇生涯的兴趣。
我没法单纯地从弦乐、管乐、乐思、节奏等等来评论了。这只是一种感觉,可能所谓的“悟性”。就很难讲了。
小克莱伯带来的争议也不少。被有的人奉若神明,有的人则视其如敝帚。他的伯四挖掘出古希腊式的纯粹之美,其中的灰暗色调大为削减,取而代之是股莫名的“喜悦”——又并非“贝七”般的欢欣鼓舞。与别的演绎都不同,很难说请。
究竟是什么,就让时间来帮助解答吧。[upload=jpg]Upload/20061281892035693.jpg[/upload]
最后编辑若飞公子
TOP
29#

“遗嘱”一向高价,玩不起喔。
TOP
30#

找了半天,富特这张图没了。
哪位帮忙发上去啊?谢谢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