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祝网友hans欧洲演出成功并中国人首张《冬之旅》发行 [复制链接]

1#
我的冬之旅
              ---写在《冬之旅》首发之际

有人说,冬之旅这部作品是属于那些年龄较大的人演唱的。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往往到了40岁以后才去演唱这部作品。而今天我们录制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版本,演绎者都很年轻,本人只有22岁,而钢琴家张亮也只有27岁。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在他30岁时完成了冬之旅这部作品,这个年龄在我们一般看来正是意气风发的而立之年,而这部作品反映出的却是无尽的垂暮和绝望,这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我们知道,舒伯特早在其18岁时就创作出那绝妙的歌曲《魔王》,从《魔王》到《冬之旅》,从18岁到30岁,这12年间究竟在舒伯特身上发生了什么?他的生活是如何?他又是如何从一个18岁的天才只经过13年便走向人生终点呢?
如果用一种较主观的角度来审视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舒伯特及诗人缪勒在创作中素材的来源是在其青年时期,值得我庆幸的是,我就恰恰就处于这个年龄。青年时期的生活是令人难忘的,我们对于生活的感悟、情感的波折,以及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具有强烈的年龄特征。换句话讲,我很高兴我们能在与创作时作曲家年龄相仿时演绎这部作品。比起一些年龄稍长的音乐家,似乎我们更具有激情,而少了几分老成。在今天,我们也许正需要这种鲜活的诠释。其实这张唱片很特殊,也许我们是历史上录制过冬之旅这部套曲最年轻的组合,而且是我们华人中的第一个版本。
如今,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第一个冬之旅的版本已经出版了,这算是了我自己的一桩心愿。为何这样说呢,其实从录制这张唱片这个想法开始萌生时,到最后唱片出版,其中经历了很多巧合与困难。无论对我还是伴奏及唱片公司都是很不容易的。最早,我的第一张唱片出版后,在国内一个大型音乐论坛上做了一些宣传活动,巧合的是,我本人也是纯粹的唱片发烧友,这个网站也是我常去的地方。唱片一经推出后,很多网友向我提出建议及表扬。而我不经意间回了一条留言,说道:“第一张唱片只是我的起点,我的梦想是录制舒伯特的不朽之作——《冬之旅》。”然而,巧合的是,给我录制唱片的公司经理也碰巧看到了这个留言,并向我询问是否有意录制此作品。我自然是欣然答应了,因为这的确是我的梦想。其实我还是很惊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部作品之前华人没有全曲录音是因为在中国国内,艺术歌曲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关注。另一方面,许多人录音的目的不是去认真录制一部作品,而是把录音看作宣传的媒介,作为一种利益的行为。所以,有许许多多的声乐录音被出版,但是,它们是短命的。原因在于,对于出版者和演唱者而言,在录制时着重的不是这张唱片和作品。因此很快就会被类似的唱片所代替。然而,这次风林公司录制这部作品的目的,至少在我看来,是长远的。因为绝大多数国内及港台唱片公司出版唱片经济利益追求过大,这种严肃的大型音乐作品是很难被列入他们的录音计划的。录制这部作品是为了证明我们能够做到什么,能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水平,我相信大家在制作过程中都尽了全力。特别是在后期制作这张唱片时大家仍旧付出了很多辛勤的劳动和努力,唱片的后期合成是拿到德国著名的老虎鱼工作室来制作,以保证录音质量的优秀。针对后期的问题,母带曾反复辗转于欧亚之间,也曾做出多次修改。对于这张唱片,我觉得多多少少为我们华人争了口气,毕竟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版本。(此版本已被列入英国舒伯特协会冬之旅录音目录,该协会的冬之旅作品录音目录为世界最完整版本。)
    在录制唱片过程中,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和教授都曾为我提供了很多无私的帮助。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周正教授和顾平教授曾集体为我上课,来指导帮助我演唱冬之旅。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教授和上海周小燕歌剧中心主任韩莉平女士也曾经给我许多重要的建议和帮助。另外,最重要的我们的三人团队,我、钢琴家张亮和我们的制作人及录音师姜小鹏先生。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光总是很愉快,克服了许多困难,大家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在大家的帮助下,这张唱片顺利成功的出版了,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而且,另一个关于艺术歌曲的好消息是,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开始划分出室内乐专业(艺术歌曲课程),由美国归来的周正教授主管。我认为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程,在全国是首个开办此课程的院校。这和周小燕先生、廖昌永教授和顾平教授等人的努力争取和院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其实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和许多老师们那深厚的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比如我的老师顾平教授在平时就很注重对我艺术歌曲方面的培养,使得我在22岁时有能力去演唱像《冬之旅》这部富有极高难度的作品。的确是和大家对我的帮助分不开的。所以,在此我向每一为曾为我提供过帮助的人表示我的谢意!
    今年9至10月,上海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指派我赴欧洲排演莫扎特歌剧《女人心》。在参加排练及演出之前,我顺便游历了一下舒伯特的故乡——维也纳,并在舒伯特的墓前拍摄了一些唱片版面上要用的照片。当我到达维也纳中央公墓音乐家墓园的时候,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毕竟,在这方圆200多平方米的地方,安葬着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老约翰.施特劳斯、沃尔夫等伟大音乐家的灵柩啊!舒伯特静静的躺在他一生的偶像——贝多芬的旁边,这是他人生最后的唯一愿望。我们知道处在人生末年的舒伯特的生活和《冬之旅》中那位主人公是何等的相似,对于一个年纪尚青的人这又是何等的悲惨。想到这里,心情不由得沉重起来。同时,对于我的这张唱片,我在想,是否我的演绎对得起伟大的舒伯特?如果我唱得不好,是否有愧于他?对于这部作品,我的演绎永远不够完美,但是我觉得这张唱片真的像是实实在在的做了件事,无论是为何人。道理很简单,就我而言,我很年轻,最重要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譬如这张唱片,我在这个年龄录制,自然有我的标准。Gerard Hüsch、Hans Hotter、Dietrich Fisher-Dieskau、Thomas Quasthoff等伟大歌唱家永远是我的榜样和目标,对我来说,我不会拿我和他们一比高低,留给我的路还很长, 对于我最大的优势则是年轻。所以这张唱片中我要尝试我尽我所能做到的、想到的、学到的和能给予大家所听到的,作为一名年轻的歌唱家,这是我学习的过程,也是我迈向成功的过程。


                                                  沈洋
                                           2006年秋于上海音乐学院
分享 转发
TOP
2#

祝贺 hans !这也是hifi168论坛的一大喜事,听完他的第一张专辑《重低音》,就已经觉得hans 非同凡响!强烈要求发一段《冬之旅》给大家试听!
TOP
3#

热烈祝贺!!!
TOP
4#

冬之旅
有人说,冬之旅这部作品是属于那些年龄较大的人演唱的。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往往到了40岁以后才去演唱这部作品。而今天我们录制的是一个比较与众不同的版本,演绎者都很年轻,本人只有22岁,而钢琴家张亮也只有27岁。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在他30岁时完成了冬之旅这部作品,这个年龄在我们一般看来正是意气风发的而立之年,而这部作品反映出的却是无尽的垂暮和绝望,这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我们知道,舒伯特早在其18岁时就创作出那绝妙的歌曲《魔王》,从《魔王》到《冬之旅》,从18岁到30岁,这12年间究竟在舒伯特身上发生了什么?他的生活是如何?他又是如何从一个18岁的天才只经过13年便走向人生终点呢?
如果用一种较主观的角度来审视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舒伯特及诗人缪勒在创作中素材的来源是在其青年时期,值得我庆幸的是,我就恰恰就处于这个年龄。青年时期的生活是令人难忘的,我们对于生活的感悟;情感的波折;以及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具有强烈的年龄特征的。换句话讲,我很高兴我们能在与创作时作曲家年龄相仿时演绎这部作品。比起一些年龄稍长的音乐家,似乎我们更具有激情,而少了几分老成。在今天,我们也许正需要这种鲜活的诠释。其实这张唱片很特殊,也许我们是历史上录制过冬之旅这部套曲最年轻的组合,而且是我们华人中的第一个版本。
文字艺术对艺术歌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冬之旅》的歌词充满了矛盾与对比,晦涩而难于理解,需要充分投入去理解、品味。我曾注意过许多版本,歌唱家们对于整部作品基调的理解是大不相同的。在如今的社会,冬之旅所反映出的这种情感似乎已无处可寻,我们只能尝试感受那种离我们有一定距离的场景所发生的故事。《冬之旅》似乎特别受到那些有修养的歌唱家们的青睐,而且许多业余音乐爱好者也深深的被这部作品所吸引。这部距今近200年的作品在今天仍能够引起很大共鸣,很大程度得意于伟大的创作者们赋予这作品那无限的灵感和无穷的魅力,200年的感动依然那么真实。                      

                                                        ——沈洋
舒伯特与冬之旅
艺术歌曲,原文是德文的“Lied”,指以简单的形式把诗和音乐融合起来的声乐曲,它源于民歌,其中包含了经过改编的世俗性民谣和作曲家艺术化的歌曲,但是结构上与内容上都比单纯的民歌更为精致更富诗意。艺术歌曲取材广泛,形式也较为自由,歌词多系伟大诗人的诗篇,如歌德、席勒、缪勒等。
艺术歌曲兴起于十九世纪初,而使它达到完美境地的便是伟大的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生命中完成了六百多首经典的艺术歌曲,提高了世俗民谣的艺术性,也把艺术性的歌曲世俗化,使之更具有亲和力,在此方面的贡献是无人能与之比拟的。
艺术歌曲的形式,可依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分为二大类,其一就是对内容不同的第一、二、三节诗词配上同一的旋律与伴奏,反复演唱,此为「分节歌形式的艺术歌曲」。民谣多半是由这种形式构成,舒伯特有很大一部分作品都属于此类。另外一种是对于如叙事类和其它文体相对复杂的诗,依据诗词内容配上曲调较为不同的音乐,使得歌曲较分节歌形式复杂的叫做「通谱形式的艺术歌曲」。这种形式的歌曲并不是舒伯特所发明,在他之前,莫扎特、贝多芬等都曾经作过一些风格比较浪漫的艺术歌曲,可以让舒伯特所借鉴学习,但是他却能自由运用这种形式来表达到他独特的艺术理念。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德国艺术歌曲文献中最重要的声乐套曲,其在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声乐与钢琴的交相呼应、音乐外在的美与思想内容的深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德国艺术歌曲的高峰。在结构的宏大和内容的思想性方面似乎历史上没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作品,舒伯特的另一部著名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舒曼的《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等无论在规模和深度上都与这部作品有所差距。自从录音技术发明以来,全套《冬之旅》的唱片录音已是上百种,但是一直也没有我们中国人的版本,这一直也是我们的遗憾。但今天,这一遗憾已不复存在。



沈洋  张亮介绍
沈洋
男低音,出生于中国天津。现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于顾平教授。曾就读于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于杨宝利教授。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演出和音乐节。曾出访意大利、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参加歌剧和音乐会演出。2005年获得在意大利维罗纳举行的《唐•乔瓦尼》国际歌剧比赛马赛托角色(男低音)第一名,同年8月获得第五届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一等奖学金,11月出版个人首张专辑《重低音》,12月获得上海市青年艺术人才奖。
沈洋的演唱严谨中富有活力,低沉中充满张力。演唱曲目广泛,音域宽广,声音洪亮,擅长德奥艺术歌曲和莫扎特的歌剧。他的优秀之处还在于,他有着全面的音乐修养和深厚的艺术理论知识。沈洋被众多国内外专家和大师认为是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优秀青年歌唱家。

张亮
指挥家、钢琴家,现任上海歌剧院指挥。1998年以指挥,钢琴双专业第一名考取著名的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大学,师从著名指挥家拉尤维奇(Uros Lajovic)教授,钢琴大师莱佛利(David Lively)和耶那切克(J.G.Jiracek)教授。2003年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了维也纳国立音乐大学指挥,钢琴双学位。随维也纳国立歌剧院著名歌剧音乐指导莱特纳(Konrad Leitner)教授入大师班学习。曾在国内外多次指挥歌剧和音乐会的演出,而且在钢琴演奏上有一定造诣。
张亮的指挥,音乐严谨细腻,风格纯正,技巧精确。对于德奥作品的阐释尤其令人称道,特别是后期浪漫派马勒及理察史特劳斯等作曲家作品。张亮也是个活跃的钢琴家,曾任瑞士长笛大师格拉夫(P.L.Graf)钢琴伴奏,以及参与大量室内乐演出。
TOP
5#

祝贺HANS!
TOP
6#

祝贺!期待中。
TOP
7#

艺术歌曲(Art song),它的原文是德文的Lied,乃是指以简单的形式把诗和音乐融合起来的声乐曲,它源于民歌,其中包含了凡俗性的民谣和纯粹艺术性的歌曲,但是在结构上与内容上比民歌更精致更富诗意,取材广泛,形式亦较自由,歌词多系名诗人的诗句,如哥德、席勒、缪勒等,都会给作曲者以最大灵感。
艺术歌曲兴起于十九世纪初,而使它达到完美境地的即是伟大的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在他短促的三十一年生命中共完成了六百多首不朽的艺术歌曲,提高了凡俗民谣的艺术性,也把艺术性的歌曲凡俗化,使之更亲和近人,这在音乐上的贡献是无人能与之比拟的。
艺术歌曲的形式,可依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分为二大类,其一就是对内容不同的第一、二、三节诗词配上同一的旋律与伴奏,反复演唱,此为「有节形式的艺术歌曲」。民谣多半是由这种形式构成,而舒伯特以前的歌曲几乎都属于此类。另外一种是对于好几节不同的诗,依诗词内容的变化,配上各种适合的音乐,因此各节都用新的音乐唱出,叫做「通作形式的艺术歌曲」。这种形式的歌曲并不是舒伯特所发明,在他之前,莫扎特、贝多芬等都曾经作过一些极具浪漫,抒情意味的乐曲,给予舒伯特极大的启示,但是舒伯特却能首先自由运用这种形式来表达到他的艺术意念。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德国艺术歌曲文献中最重要的声乐套曲,其在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声乐与钢琴的相互补充、音乐优美与深度兼顾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在结构和内容上似乎没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作品,舒伯特的另一部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舒曼的《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等在规模上都不如它庞大丰满。自从录音技术发明以来,全套《冬之旅》的唱片录音已是上百种,但是一直也没有我们中国人的版本,这一直也是我们的遗憾。

Winterreise, D.911 声乐套曲《冬之旅》全曲共二十四首 -
1 Gute Nacht 晚安
2 Die Wetterfahne 风信旗
3 Gefrorne Tränen 冻泪
4 Erstarrung 凝固
5 Der Lindenbaum 菩提树
6 Wasserflut 泪洪
7 Auf dem Flusse 在河上
8 Rückblick 回顾
9 Irrlicht 鬼火
10 Rast 休息
11 Frühlingstraum 春梦
12 Einsamkeit 孤独
13 Die Post邮车
14 Der greise Kopf 白发
15 Die Krähe 乌鸦
16 Letzte Hoffnung 最后的希望
17 Im Dorfe 在村庄里
18 Der stürmische Morgen 暴风雨的早上
19 Täuschung 幻象
20 Der Wegweiser 路标
21 Das Wirthaus 驿站
22 Mut! 勇气!
23 Die Nebensonnen 三个太阳
24 Der Leiermann 摇琴人

全曲大意如下:
一个下雪的夜晚,失恋的青年站在爱人的门外,向她作最后的告别,因为他要出外去旅行了,他远望爱人家屋顶的旗子,想起爱人对自己的嘲笑,自己也对自己嘲笑了起来...这时方发觉流下的眼泪都结冰了,于是,青年一步步踏着雪黯然离去.在寒冬的雪地里他几乎要被冻僵了!就在此时,他忽然想起从前在温暖的春天里,在菩提树下的一些幸福的往事...于是心情平静下来...(1-5曲)

终究他回到现实来,想到自己在爱人家门前流泪的情景,于是在小河边写下爱人的名字来纪念她,就这样...思绪不停地在充满了哀伤的现实以及幸福的过去中流转,所以就连在身边出现的鬼火也是视而不见,虽然好不容易走到了有燃烧着炉火的小屋里休息,但是依然内心无法平静...(6-10曲)

在春梦里,青年再次陷入沉思,唱出了心中的火热憧憬,但是春天晴朗的阳光反而使自己受伤的心更加孤独... 听到邮递马车的声音,青年又想起他过去的爱人了...不知道爱人是不是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妇了?脑海里浮现了一只乌鸦在等死的幻象...(11-15曲)

他看着树上的叶子,对着一片叶子许下了自己的希望,当它掉落时,那么自己的希望是否也跟着掉落呢?深夜里青年经过一个村庄,没想到村庄里的狗一直不停地对着他吠,逼他离开...
暴风雨的早晨来了,流浪的心情更加孤独...突然他又出现错觉了....
他发现一个路标,没想到路标是指向死亡!(16-20曲)

经过一个旅店,看起来就像坟场.虽然后来青年鼓起勇气,但是最后希望仍然落空,
他还看到太阳幻化成三个...最后剩下一个,最后只留下他自己独自在黑暗中...
终于,他来到了街头,他看的一个老乐师站在那儿表演,
却没有人理他,没有人听他!他看到老乐师,
彷佛看到自己...因为自己也是孤独一人...
于是,他对着老乐师说,
“老人家,我能不能与你一起同去?你能不能顺着我的歌来摇动你的手风琴呢?”
(21-24曲完)
TOP
8#

祝贺 hans
TOP
9#

祝贺
TOP
10#

祝贺
TOP
11#

热烈祝贺!!!
TOP
1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3#

全套《冬之旅》的唱片录音已是上百种,但是一直也没有我们中国人的版本,这一直也是我们的遗憾。


现在不是了嘛..
TOP
14#

终于等到了!
TOP
15#

关注
TOP
16#

太阳老头儿 在 2006-11-24 16:10:25 发表的内容
悄悄问一下:是在哪个唱片公司录制的?
是“风林”公司,迟一点有试听,还有沈洋签名的唱片送。
TOP
17#

先上几张沈洋硬照给大家看看~稍后还有赠碟试听活动。

[upload=jpg]Upload/200611241930224256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1241930364749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12419305191938.jpg[/upload]
TOP
18#

热烈期盼!静候中。
TOP
19#

可喜可贺!
TOP
20#

悄悄问一下:是在哪个唱片公司录制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