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1月19日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艺人:克劳斯·彼得·弗洛指挥瑞银(UBS)韦尔比耶音乐节管弦乐团音乐会、男中音独唱-布瑞恩·特菲尔
●曲目: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 K.423(K.421a)》、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 K.Anh.245(K.621a)》、瓦格纳 《漂泊的荷兰人序曲》、瓦格纳《黄昏的星星》(选自歌剧《唐豪瑟)、瓦格纳《Die Frist Ist Um》(选自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等
特菲尔来了。如他这般世界级的杰出男中音,能在自己艺术事业的黄金期来中国献艺,于观众而言实在难得,我实在找不出不去捧场的理由;更何况演出地点在东艺音乐厅(而非大舞台,那样的话必然要动用电声放大设备)且票价平易近人。
此番与特菲尔同场献艺的瑞银(UBS)韦尔比耶音乐节管弦乐团实力看似不容小视——这支2000年方才成立的青年军,拿出来的履历已相当漂亮;遗憾的是,他们的表现却并未令人信服。开场序曲《费加罗的婚礼》还没走过几个音,乐队的缺点便已暴露出来,整体缺乏平衡感、声部之间协调性不佳。指挥克劳斯·彼得·弗洛身材矮小,却留着披肩长发,这让他的形象看起来有那么几分奇特;而他指挥时的肢体语言也同样怪异——动作幅度大、手势繁琐却不怎么美观。就音乐性而言,除了管乐器的几次突兀冒尖外,乐团对K.492这首序曲的演奏其实还算得体,但看着弗洛别扭的动作,我觉得视觉上的不适甚至影响到了听觉上的舒畅感。
魁梧的特菲尔终于登场了,一身黑色的礼服,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与在新专辑《TUTTO MOZART!(莫扎特全奏)》封面上的扮相十分一致,只是手里并没有拿着面具。而他即将演唱的两首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K.423(K.421a)以及K.Anh.245(K.621a)在新碟中均有收录。一周前我刚买下这张唱片,比较现场和录音显然有不同的感受。我坐在C区最后一排,离舞台相对较远,因此活生生的“性感大熊”即便就站在那里,声音传来却充满着距离感,且夹带着现场特有的堂音;相反,听唱片时面对的虽是冷冰冰的器材,特菲尔却好似近在眼前。毫无疑问的是,在现场听到的特菲尔才是最直接、最真实的,虽然相隔层层观众,但他那饱满、洪亮的嗓音依然极具穿透力,不借助任何放大设备便得以清晰而有力地传到处于剧院角落的我耳中,可见其功力非凡。但与此同时,和可以采用各种技术进行修正、完善的录音相比,现场听到的歌声显然不如唱片里那么“驾轻就熟”,偶尔你会感觉到特菲尔在换气上的一丝急促以及吐音上的略微模糊,但仅仅是偶尔。
两首莫扎特,一首悲壮激昂、一首委婉深情,特菲尔在情感上都非常投入。韦尔比耶的协奏当然无法和麦克拉斯及苏格兰室内乐团的组合相提并论,但为了K.423特意搬来了大健琴,倒也足够敬业。莫扎特唱完后,特菲尔将要亮出他的另一张王牌——瓦格纳,虽然涉猎时间不长,却已颇受好评。在这之前乐团先演奏《漂泊的荷兰人序曲》,对于韦尔比耶我已经没有更多奢望,这首序曲延续着他们先前就已经暴露出来的种种弱点,且更加凸显出他们青年乐团的实质——好像每个声部都想出风头,似乎每位演奏员都想体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此乐队的味道显得很冲,展现出年轻人特有的血气方刚和一往无前。这本没有什么不好,但指挥家弗洛显然没有很好地在排练中进行控制和协调,乐团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他们相互之间不可能有太多的默契。凡此种种,使得整首序曲被演奏的昂扬、热烈有余而涵养不足。
特菲尔显然没有受到乐团水准的影响,紧接着的两首瓦格纳咏叹调堪称光彩照人,尤其是重量级的《Die Frist Ist Um》(节目册注为《舵手之歌》?),特菲尔的演唱声情并茂、令人倾倒。中音区沉稳老练、低音区扎实雄浑,且不乏颇具戏剧性的演绎方法,音色变化丰富,所以不需要任何服饰和道具,特菲尔仅仅用他的嗓子便让荷兰人这一角色跃然舞台之上,一曲唱罢,全场欢呼!然而,特菲尔的个人表演绝没有到此结束,在加演了一首深情款款的威尔士民歌后,他扮演起莫扎特歌剧《唐璜》中那个放荡花心的标题人物——Don Giovanni,演唱那首用琉特琴伴奏的著名小夜曲《请到窗前来吧》。这次特菲尔将剧场献给自己的那束玫瑰花作为道具,走到观众席间,一边歌唱、一边寻寻觅觅,选择了几位年轻女士甚至天真孩童“大献殷勤”,甚至不惜为假求爱而真屈膝,下跪虽是逢场作戏,现场气氛却被他这一系列刻意设计的“意外举动”推向了巅峰。
下半场乐团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平心而论,相比大多数国内乐团的平庸,这支青年军其实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整体上的散乱及不和谐仍旧没有实质性的改观,从声音表现到艺术气质都显得有些浮躁。两首加演,《培尔·金特组曲》的《晨歌》尚算比较规整,随后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却一反常规,指挥弗洛似乎在用特殊的节奏变化和速度处理向听众宣告自己的与众不同,这确实造就了当晚的最后一个高潮,或许可以说这样的处理颇有新意,但在我看来不免有作秀的嫌疑,和特菲尔的下台求爱倒有异曲同工之处。
韦尔比耶确实没有惊喜,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瑞银集团是一个很优秀的赞助商,就这一点而言,韦尔比耶值得所有青年乐团以及节日乐团投来羡慕的眼光。若没有这样实力雄厚的赞助商,很难想象这支年轻且尚待磨练的乐团能与这么多世界一流的指挥家、独奏家乃至声乐歌唱家同台献艺;东艺的朋友告诉我,这场演出的成本之所以可以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瑞银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现场,节目册免费索取,甚至还赠送一支圆珠笔方便观众填写表格。凡此种种,无不令人感慨,何时我们自己的子弟兵也能拥有一家如瑞银这般支持如此全面而有力的赞助商?
http://audio100.spaces.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