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岁月如歌 破晓时分 [复制链接]

1#


文·【谭泽江】
  

第一次听《破晓时分》(Morning Has Broken)时,即被那清新脱俗的旋律所深深吸引,再加上歌手Cat Stevens独特及充满磁性的嗓音,更令我百听不厌。《破晓时分》并不是一首新歌,更不是一个新录音,它早在一九七一年九月出版,是一位澳洲朋友Bruce送给我的黑胶唱片。

Bruce是一个很有趣的老外,他为人风趣鬼马,熟练掌握一两句方言粗口,而且运用“得体”,往往令人笑得人仰马翻,因此很容易与市井小民打成一片。虽然双方的语言似通非通,但通过眼神及肢体语言,倒也建立了深厚了友谊。

当年Bruce送给我《破晓时分》时,还为我介绍了这首歌原来改编自赞美诗,其歌词浅白易懂,文字优美,意境隽永。而Cat Stevens更是一位富有传奇性的歌手,他的原名为Steven Georgiou,194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Cat Stevens是他的艺名。他喜欢音乐,更想当万众瞩目的巨星,赚大钱是他的人生目标!而幸运之神亦眷念着他,未满二十岁已名成利就,受到了举世的吹捧,过着超越现实的梦幻生活,最终藉着酒精及毒品来麻醉自己。

过了一年醉生梦死的生活后,他感染了核结核入院治疗。住院期间,他开始思考,难道他只是个躯壳,人生目标就只为了满足这个躯壳吗?那个时候,他对东方宗教很感兴趣,阅读了大量的书藉,希望从中寻得答案。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累积的财富越来越多,痛苦亦随着增加,因为他仍找不到生命的真谛。曾有一个时期,他觉得佛教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他却无法抛开一切,远离尘世出家当和尚。

1977年,事业如日中天的Cat Stevens从可兰经中找到了指引,终于了他是谁?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真理及他来自何处等困扰了他多年的疑惑。于是他皈依了回教,并改名为Yusuf Islam。两年后,他逐渐淡出流行乐坛,开始创作宗教题材的歌曲及从事福利事业,如:援助非洲饥民,救济印尼、巴尔干半岛和伊拉克孤儿等工作。Indian Ocean是他在2005年创作的一首新歌,在网络上以单曲的方式发行,所有收益都捐给2004年受印度洋海啸袭击的灾区。

《破晓时分》收集在Cat Stevens的Teaser and the Firecat专辑里。在这个专辑里,另一首令我爱不释手的歌曲是How Can I Tell You。这是一首情歌,伴奏以六弦琴为主,音响非常淡雅。满头卷发及满面于腮的Cat Stevens,演唱竟非常细腻,款款情深,充满了侠骨柔肠。不论在三十年前或三十年后的今天再听这首歌,都同样扣人心弦,给你触电般的初恋感觉。

Teaser and the Firecat亦以CD(ISLAND IMCD 269/546 885-2)发行,其音效虽然不如黑胶唱片,但Cat Stevens的歌声却是历久弥新,经得起岁月的磨练。

[upload=jpg]Upload/200611141517236167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1415175466126.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611141520534057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141521828250.jpg[/upload]
TOP
3#

[upload=jpg]Upload/2006111415191487917.jpg[/upload]

火拼圆舞曲

文·【谭泽江】  

上个星期提到笔者因喜欢萧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因此一口气买了五张由不同钢琴家所演奏的萧邦圆舞曲专辑,期望能听到更多精彩的演绎。 结果一听之下,却发现这首简单的圆舞曲,在五位钢琴家的手上,竟然有五种截然不同的演绎。

萧邦圆舞曲全集虽然收录了十九首乐曲,但由于我对升C小调圆舞曲情有独钟,因此就以这首曲为火拼的重点;在这五张CD里,C小调圆舞曲刚好都收录在第七轨(Track 7)里。论技术难度,升C小调圆舞曲只能说是小菜一碟,但它极考钢琴家对弹性速度的运用以及对音乐的触觉,演绎的高下优劣,一听就知。

五位钢琴家中,以1903年出世的智利钢琴家Claudio Arrau年纪为最大,他的演奏风格纯正严谨、含蓄内在。但在演奏升C小调圆舞曲时(Philips 400 025-2),却少了些炽热的火花,显得较为拘谨及老气横秋。

1912年出世的瑞士籍俄国钢琴家Nikita Magaloff以演绎萧邦的作品而闻名于世。他的演绎据说有一种温和、自由、写意的抒情美;而他所演奏的C小调圆舞曲(Philips 426 069-2),也确实甘美流畅。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接近中段时,却莫名其妙地加强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感觉画蛇添足,令音乐显得不自然。

1952年出生于匈牙利的Zoltan Kocsis擅于演奏巴托克和李斯特的作品,但在演奏升C小调圆舞曲时,却弹得最“乱”,口齿不清,简直就是快刀斩乱麻!他的演绎缺耐心的堆砌与酝酿,毫无情趣可言。

1971年出世的瑞典鋼琴家Peter Jablonski(Decca 448 645-2)的演绎不过不失,但缺乏个性,平淡得无法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37年出世的俄罗斯钢琴家阿什肯纳吉(Vladimir Ashkenazy)所演奏的C小调圆舞曲(Decca 414 600-2),是五位钢琴家中最具说服力、最触动人心的演绎。他的琴声具有一种扣人心弦的悲怆感,从第一个和弦开始,已深深地紧扣听众的心弦。他的演绎自然流畅,弹性速度的运用出神入化,节奏的转折自然、一气呵成,令人惊觉柳暗花明又一材。细腻敏锐的演奏,极具说服力;荡气回肠的音乐气氛,触动所有善良的灵魂。

阿什肯纳吉在1937年7月6日出生于俄罗斯高尔基,父亲是位卖艺钢琴师,擅长于即兴演奏。他四岁开始学琴,七岁已经上台演奏海顿的钢琴协奏曲。二次大战爆发时,全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音乐。一九五五年,他获得了“萧邦国际大赛”第二名;1956年获得“伊丽莎白皇后大赛”首奖,1962年更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柴可夫斯基大赛”冠军!

如果你有一个多愁善感的灵魂,萧邦的音乐会令你感到相逢恨晚;除了C小调圆舞曲之外,其他十八首珠玉般的圆舞曲也同样精彩,值得你细细品味欣赏。
[upload=jpg]Upload/200611141519334682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141520322180.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