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200611111619393276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1116195280817.jpg[/upload]
E版借图一用!
真的好开心,《云儿》的作业刚刚交上马上就又中了这张《新世纪粤曲I》,真可说好运连连。适逢我市的“广东音乐”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而我市更是全国十六个“曲艺之乡”之一,因此抽中这张碟对于我来说真的感觉意义不同一般,真的好高兴好高兴,谢谢E版,谢谢168,谢谢豪杰唱片公司。
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是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我国的戏曲可说举世闻名,现存剧种三百多种,虽说种类繁多但粤剧一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汉代,佛山已有歌舞表演。明代正统年间,佛山人以演戏助威,阻止了黄萧对佛山的进攻。据明代《霍氏族谱》记载,当时戏剧在佛山已相当流行。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不但流行于广东、广西、港、澳、台地区,并随着粤籍侨民散居各地,把粤剧传播到亚洲、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已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粤剧还通过创世界纪录的逾千部戏曲片和近万种唱片风靡全球。而粤曲作为粤剧的灵魂可说是风光无限。
可惜近年来由于电视、电影、VCD、DVD等普及,加上粤剧、粤曲创作的停滞不前,与时代严重脱节等问题,粤曲已日渐式微,原来大舞台上的风光已变成了更多的小巷里弄的自娱自乐,真的让人不胜唏嘘!有鉴于此,近年来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要保护粤剧、粤曲,要进行创新改革,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粤曲。而新世纪音乐大师邓伟标先生可说走在了粤曲创新改革的最前面,他的这张《新世纪粤曲I》是传统粤曲和新的音乐形式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对推动粤曲这项传统艺术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争取更多的年轻观众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人十分的希望邓伟标先生能不负众望,把《新世纪粤曲》一直做下去,为振兴粤曲艺术立一个里程碑。
这张专辑集合了多位顶尖音乐家共同参与,像广东粤剧院著名演员李池湘,珠海粤剧团当家花旦琼霞、邱小娜,广州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张毅,二胡演奏家黄江琴,古筝演奏家缪小铮,演唱新锐林颂杰等等。整张专辑的演唱者运用的都是传统粤曲唱腔,而伴奏则完全是以“新音乐”重新编配的,主唱人声、主奏乐器与乐队水乳交融,定位明确,人声饱满圆润,配乐流畅优美,确是一张优质大碟。
第一首《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化蝶登仙》,由林颂杰、李池湘演唱。编曲新颖自然,一开始飘渺的电声乐与女声咏叹加上淡淡忧伤的二胡一下就让听者进入了一个幻想的空间,紧接一段男女合唱把故事情节描述出来,然后在林颂杰与李池湘清晰、优美的唱腔带领下仿似神游了一回蓬莱仙境。
第四首《分飞燕》,由林颂杰、李池湘演唱。这首曲是我在这张专辑中最喜欢的,编曲非常的优美、舒畅、淋漓尽致,在报名时试听就已被这曲子深深吸引了,在演唱者深情悠扬的唱腔中隐藏着无尽的离愁别绪更是让我有隐隐心酸的感觉,一首好曲就是能这样的牵动人心。
第十首《大排档小唱》,由林颂杰、姚杰龙演唱。这首曲应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个作品,到今天仍是充满时代气息,整首曲在推介自己大排档的产品同时不失幽默风趣,这亦是这张专辑中最新的一首小曲。
这张专辑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那张“原声伴奏音乐”,就算不用于卡拉OK时伴奏,因其音乐做得太好,所以可以直接当成纯音乐来听,水准真的很高。
这张专辑可说是粤曲唱片史上少有的大型制作,绝对值得收藏。但我在听的过程中有这样的感觉,特别是在第二首《剑合钗圆》中林颂杰的高音好像力不从心,有点过白了,而在第五首《万恶淫为首之乞食》中前面部分更是发声位置不稳,时高时低,这或许与他曾转唱过流行歌有关吧。再一点就是我觉得这张专辑用的都是旧曲子,如果能写一、两首新曲就更好了。